(优质)(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优质)

上传人:方*** 文档编号:14099807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优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优质)(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优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质)(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优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优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煤矿安全评价 编 号:LPSSYAP201205D5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资质证书编号:APJ(黔)0012015二一五年十一月A1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前 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正是突出“安全第一”、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安全生产上的具体体现。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从工程、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对矿山企业进行科学分析,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矿山建设项目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评价的结果还可以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根据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20049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对D5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评价对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

3、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目 录1 矿山企业概述11.1 矿山概况1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11.1.2 矿区经济概况21.2 矿区地质概况21.2.1 地层21.2.2 构造31.2.3 岩浆岩41.2.4 围岩蚀变41.3 开采技术条件41.3.1 矿床水文地质41.3.2 矿床工程地质51.3.3 矿床放射性影响52 矿山生产现状72.1 矿区基本情况72.1.1 开采境界72.1.2 总体布局、坑口布置、工业场地及周围情况描述82.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92.2.1 安全机构设置92.2.2 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102.3 矿山井巷102.3.1 系统开拓与井巷

4、布置102.4 采矿与掘进122.4.1 采矿方法122.4.2 掘进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15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153.2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53.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153.3.1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53.3.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63.4 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63.4.1 冒顶片帮事故163.4.2 矿山水灾事故163.4.3 爆破事故173.5 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183.6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小结18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214.1 评价单元的划分214.2 评价方法的确定214.2.1 预先危险分析(PHA

5、)214.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214.2.3 现场安全评价法224.2.4 事故树(FTA)分析方法225 安全现状评价255.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255.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25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265.2 矿山井巷单元275.2.1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275.2.2 存在的主要问题285.3 采矿与掘进单元285.3.1 采掘单元预先危险分析285.3.2 采掘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305.3.3 冒顶片帮事故树分析315.3.4 爆破事故事故树分析345.4 防排水单元365.4.1 防排水预先危险分析365.4.2 防排水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3

6、65.4.3 存在的主要问题376 主要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396.1 各单元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汇总396.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396.1.2 矿山井巷单元396.1.3 采矿与掘进单元396.1.4 防排水单元407 评价结论417.1 综合评述417.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417.1.2 矿山井巷单元417.1.3 采矿与掘进单元417.1.4 防排水单元417.2 综合评价结论42参考文献431 矿山企业概述1.1 矿山概况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D5矿始建于1951年,位于个旧市南部卡房镇龙潭头,地理坐标东经10310、北纬2305,经过50多年的开采,现已经发展

7、成为一个集探、采、选联合生产的中型矿山企业。D5矿业公司距个旧市区平距17km,交通线有个旧金平公路通过,并且矿区与越南相接,交通非常方便。其交通位置见图1.1。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行政区划属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矿区范围北部为鸡心脑、东部猪头山龙树脚、西部为猪头山至芭蕉菁、南部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田心盆地。矿区地形呈北高南低、海拔2196米1400米。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1.5,最高25.9 ,最低-9.5。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年均蒸发量1203毫米;四季差别不明显,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1月多雾。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3.8米/秒,冬季常有东北风。D5矿业公

8、司下设采矿车间、选矿车间、车队、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科、劳务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部、财务部、劳资部、保卫部、工会、党政办。个旧卡房矿田二转湾1415m坑是D5矿业公司生产范围内的一部分,目前该坑口已经承包给私人劳务组开采,由劳务生产组自行组织生产,但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安全由D5矿业公司统一管理。在生产投资方面,由坑口劳务生产组自己承担;在经济收益方面,劳务生产组占7080,D5矿业公司占3020。劳务生产组在D5矿业公司的范围内进行矿石开采并使用D5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1.1.2 矿区经济概况矿区处于高原山区,海拔标高1350-2150米,相对高差50-550米。地势

9、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沟谷切割,峰峦起伏,高差较大;东部平缓开阔,高差较小,岩溶洞穴发育,森林植被较少,多为耕地覆盖。属深切割低山-中山地形。区内无河流,但西部、南部沟谷中多见泉水点分布。矿段内自然村寨分散,主要有黄泥坡、田坝子、小花山、大花山、白龙潭、菜园子、方灵硐等,人口稀少,民族为汉、苗、彝族。农业主产玉米、杂粮,属贫困山区。卡房镇为区内集市贸易点,矿段南部、北部均有矿业公司,周边有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的多个集体和私营采、选矿点分布。矿区交通方便,供水、供电系统完善,矿产采选业兴盛,区内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个旧市,农民经济收入主要到矿山和选矿厂务工,矿山开发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1.2 矿区地质概况1.2.1 地层D5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下统永宁镇组(T2y)飞仙关组(T1f)及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2l),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沉积物分布于山间沟谷及岩溶洼地。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Q):黄棕色粘土,含锰结核及褐铁矿块,大部分构成锡、铅砂矿,厚0-60米。二、第三系上新统河头组(Nh):分布于矿田北部卡房有限公司尾矿坝一带。岩性为砂质粘土,底部为河成砾岩。厚度大于50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三、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仅在矿田北西部局部出露。岩性可分为三段:上段(T2f3):黄绿色、黑色粉砂岩、页岩、泥质灰岩夹中酸性

11、凝灰岩、玄武质熔岩。中段(T2f2):黄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石灰岩。下段(T2f1):黄色、灰色、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钙质页岩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厚度不详。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四、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1g),在区内主要出露马拉格段和卡房段,按其不同岩性组合,由上至下分为三段:白泥硐段(T2g3):分布于矿田西部的大黑山。岩性为白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含不规则状白云质灰岩,中下部夹薄层灰质白云岩,单层厚0.57-0.89米。底部可见褐铁矿化。厚度不详。马拉格段(T2g2):出露在矿田东部、龙树脚矿段南部及大黑山一带。主要为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根据岩性组合,所含

12、化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从上至下细分为T2g24 、T2g23 、T2g22 、T2g21四个亚层。全层厚21-342米。卡房段(T2g1):在矿田内出露较全,分布最广。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下部含泥质逐渐增高。按岩性组合及化石,由上至下可分为T2g16、T2g15、T2g14、T2g13、T2g12、T2g11六个亚层。本段地层是卡房矿田主要容矿地层。全层厚度大于1500米。五、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顶部为灰绿色薄层泥质灰岩,具蠕虫状构造,底部含瓣鳃类化石。中上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灰岩、泥岩、细砂岩,含蜿足类化石。与上覆个旧组地层整合接触

13、。厚446米。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上部为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砂岩互层。中部为紫色砂页岩及砂质、钙质泥岩,具交错层理。下部为紫色长石砂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与上覆永宁镇组整合接触。厚208-386米。七、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出露于白龙断裂以南。其上部为灰黄色泥岩、碳质页岩、泥质砂岩、碳质泥质砂岩,含较多的钙质、硅质、菱铁矿结核。中部为灰色砂岩、碳质泥质砂岩、碳质页岩,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中下部含三层薄层无烟煤,煤层上部泥岩及页岩中含海百合茎和瓣鳃类化石。底界出露不全,可见厚度143米。1.2.2 构造一、褶皱矿田褶皱属五子山北

14、东向复式背斜的南西延续部分,其西翼交于卡田断裂,故褶皱极少,而轴部及东翼则发育较多。以五子山复式背斜轴为界。二、断裂矿田内构造发育,主要由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三组断裂为主。近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相互穿插,且具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北北东向断裂呈张扭性,近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性,东西向断裂多为压扭性。1.2.3 岩浆岩 矿田内有变质玄武岩、花岗岩两类岩浆岩产出。1.2.4 围岩蚀变 主要有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铁锰矿化、褐铁矿化、大理岩化。其中铁锰矿化、褐铁矿化是卡房矿田最主要的围岩蚀变,常分布在银、铅、锡矿床的围岩中,是直接找矿标志。1.3 开采技术条件1.3.1 矿床水文地质一、区域(

15、矿区)水文地质矿区地处红河水系与泸江水系分水岭高地的南侧。矿段东部龙树脚、菜园一带海拔标高2000-2100米,为石灰岩形成的岩溶峰林地形,矿段北面红拱洞一带,最高海拔标高2150米,矿段西部芭蕉箐、龙潭头一带为卡房大沟,为区内唯一的地表溪流,海拔标高1500米。往南地势逐渐降低,到田心盆地标高为1330米,在往南到红河边,标高仅200米左右,属深切割中一高山地形。二、矿区(矿段)水文地质矿区内地下水活动,受隔水的隐伏花岗岩侵入控制。一般由北向南流,当流动到南部的飞仙关组和龙潭组时,由于其隔水作用,在龙潭头、二转湾一带,形成众多的泉水,因此龙树脚矿段西端龙潭头、二转湾一带是区内地下水的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排泄区,标高1350米。三、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量:龙树脚矿段锡、铅、银开采历史悠久,老窿数以百计,开采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