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9799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2020年8月整理).pdf(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高教版中职高教版中职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基础模块)下册(基础模块)下册 目目 录录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一、一、合欢树合欢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 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授课方法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

2、呼唤。 ”古 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 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 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 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 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 因为发生的事情 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 ,再 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 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 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

3、哪些事情, 以理清课文思路 (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文章题目叫 合欢树 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 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 (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 自然。 (二) 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 2、3 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

4、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 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 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 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 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

5、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 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 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 铁生的母亲在 49 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 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 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 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 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 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 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觉得母亲 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

6、所以文末写道 “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 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 也没有先后 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 文章主旨是母爱, 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 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 寄托着母亲 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 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

7、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 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 他的不幸, 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 难怪史铁 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 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与课文中的感情是 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 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 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 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

8、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六、结束语: 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 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 二、二、善良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 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1 课时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只要人人都

9、坚守善良, 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 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 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 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 而是更加感到善良 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他就是王蒙。” 二、 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 三、 整体感知 1、 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 字词积累: 字音:不足恃(sh) 滥(ln)恶 圭(gu)臬(ni) 稚 (zh)弱 字形:恃才傲物 对峙 凄厉 励精图 治 弘扬 一泓深潭 参透 渗透 迷彩服 兴高采 烈 负隅抵抗 喁喁私语 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第一部

10、分(14) 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 的情况,提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 作对比,强 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 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 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 明确: 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 这样不仅能获得读 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 服力, 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 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

11、论述做了准备。 2、第 6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 排比 喜欢欢迎向往表现迫切之情。 “才 (有) 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条件, 强调了 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 第 5 自然段: 凶恶 善 良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强大 稚 弱 毫不犹豫 不设防 无所不为 有所不 为 武器多 武器 少 作用: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第 8 自然段 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见解独到,醒人耳目。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

12、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 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 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4、小结主旨:本文围绕善良这一话题,通过对比论证,阐明了善良 的重要意义、作用、属性和本质,暗示了新形势下人们应该学会善良 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五、联系现实,发散思维 1、说说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请说说在你周围发生过有关善良的故事。 你曾经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对待的?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7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情感上的引 导) 3、思维的诗意拓展:善良是什么颜色?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3、) 4、朗读有关善良的名言。 六、教师提出希望:从今天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 三、人生的境界三、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导入 :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 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 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 的结论,

14、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 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 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 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 ,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 学位, 回国后任中州大学、 中山大学、 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8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 年任清 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 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 社会科学学

15、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 常委。30 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 ,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 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 年代写新 理学 新事论 新世训 新原人 新原道 新知言 ,以程朱理 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 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 不同,所做的事对于 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 他所做的都是符合 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中国哲学总是 强调, 为了成为圣人, 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 严肃 趋向 B.程度 严格 倾向 C.水平 严肃 倾向 D.水平 严格 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 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也就是帮助人 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 从而达到道德 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 作者所说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