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9798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0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期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期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内容理解】【内容理解】 1、作者作品作者作品 东晋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陶 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 具有独特风格, 被称为 “田园诗人” 。“田园诗人” 。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把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发现桃源、进入桃源、 访问桃园、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访问桃园、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2、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 对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写作特写作特色色 层层设疑,激发读者兴趣层层设疑,激发读者兴趣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若有若无的仙境,作者层层设疑。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渔人;没有名字;写桃源 仙境人间似有似无,又不说它确切地点;写桃林通道,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 “极狭”,待进桃源,顿现一幅人间生活图景。可渔人出而复寻,本做好的标志又消 失了,无迹可寻。最后刘子骥寻而未果,

3、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 成为“千古之迷”。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了 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 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练习巩固】【练习巩固】 一、解释加点的词 (一)字词解释。 1、缘缘 溪行 ( ) 2、芳草鲜美鲜美 ( ) 3、落英落英 缤纷缤纷 ( )( ) 4、渔人甚异异 之( ) 5、欲穷穷 其林 ( ) 6、仿佛仿佛 若有光( ) 7、才才 通人( ) 8、豁然开朗豁然开朗 ( ) 9、屋舍俨然俨然 ( ) 10、桑竹之属属 ( ) 11、阡陌阡陌 交通交通 ( )( ) 12、鸡犬相闻相闻 ( ) 13、悉悉 如外人 ( ) 14、黄发黄发 垂髫垂髫 ( )(

4、 ) 15、咸咸 来问讯( ) 16、遂遂 与外人间隔间隔 ( )( ) 17、皆叹惋叹惋 ( ) 18、各复延延 至其家( ) 19、此中人语语 云( ) 20、便扶扶 向向 路( )( ) 21、及及 郡下( ) 22、诣诣 太守 ( ) 23、遂遂 迷( ) 24、欣然欣然 规规 往 ( )( ) 25、未果果 ( ) 26、寻寻 病终( ) 27、无问津问津 者 ( ) 28、捕鱼为为 业 ( ) 29、具具 答之( ) 30、一一为具具 言所闻( ) (二)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舍 船,从口入( ) 屋舍舍 俨然( ) 2、志 处处志志 之( ) 寻向所志志 ( ) 3、寻 寻寻

5、向所志( ) 未果,寻寻 病终( ) 4、为 武陵人捕鱼为为 业( ) 不足为为 外人道也( ) 5、乃 见渔人,乃乃 大惊( ) 乃乃 不知有汉( ) 二、翻译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 新鲜美好,落花繁琐。新鲜美好,落花繁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中来来往往耕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

6、们在田野中来来往往耕 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译:(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 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译:(

7、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桃源人)听了都感叹惋惜。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桃源人)听了都感叹惋惜。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译:老人和小孩,都愉悦而自得其乐老人和小孩,都愉悦而自得其乐。 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译: 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三、回答问题 一

8、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世外桃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世外桃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2、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描写桃花林? 这段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氛围,这段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氛围, 也为桃源的美好做了铺垫。也为桃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这句话有何作用? 对桃源外的朝代变化感到吃惊;因世间社会动乱黑暗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对桃源外的朝代变化感到吃惊;因世间社会动乱黑暗和百姓生活痛苦而

9、叹 惋。惋。 作用:结构上:照应前文“避秦世乱”;作用:结构上:照应前文“避秦世乱”; 内容上: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揭示主题:反映出广内容上: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揭示主题:反映出广 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大人民渴望和平、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文中作者描写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样一个世界? 描写了一描写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社会平等,

10、和平安宁的社会。 目的是为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目的是为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交往,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表现桃花源人不愿和外界交往,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为下文再寻桃花源、遂迷埋下伏笔。 6、文中结尾写太守和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文章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文章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暗示桃花源是

11、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四、阅读理解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 B.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是为了渲染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C.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源,结尾又写刘子骥寻而未果,前后矛盾。 D.“沿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伏笔。 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 “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 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2、”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 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内容理解】【内容理解】 1、作者作品作者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唐代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及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及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2、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生动形象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13、,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贬官失意 后的孤凄之情后的孤凄之情。 3、写作特写作特色色 “移步换景”“移步换景”: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 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 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文章先描写小石潭幽美的环境,再写潭中幽深冷寂的氛围,从而触发 作者被贬失意后凄苦孤寂之情。 【练习巩固】【练习巩固】 一、解释加点的词 (一)字

14、词解释。 1、从小丘西西 行百二十步( ) 2、水尤尤 清冽冽 ( )( ) 3、隔篁竹篁竹 ( ) 4、如鸣珮环如鸣珮环 ( ) 5、心乐乐 之 ( ) 6、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 ( ) 7、卷石底以出卷石底以出 ( ) 8、为坻坻 ( ) 9、为嵁嵁 ( ) 10、青树翠蔓翠蔓 ( ) 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 12、可可 百许许 头( )( )13、若空游无所依若空游无所依 ( ) 1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澈:澈: )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15、佁然佁然 不动 ( ) 16、俶尔俶尔 远逝 ( ) 17、 往来翕忽翕忽 ( ) 18、 斗斗 折蛇蛇 行, 明灭可见 ( )( ) 19、犬牙犬牙 差互 ( ) 20、凄凄 神寒寒 骨( ) ( ) 21、悄怆悄怆 幽邃邃 ( )( ) 22、 以以 其境过清清 ( )( )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