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9399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者按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告(2020年8月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编者按:省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省长助理刘维佳的这两篇水平很高的调查报 告,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无论是研究告,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无论是研究 问题的角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文章斐然的文风,问题的角度,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文章斐然的文风, 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希望引起全市农业系统的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希望引起全市农业系统的 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学习、讨论,真正研究和解决一些我们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学习、讨论,真正研究和解决一些我们 面临的难题。面临的难题。 “榆社现象”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

2、亮点“榆社现象”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亮点 农村信用社与农民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农村信用社与农民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 刘维佳刘维佳 (一) 当前, 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和农村发展缺少支持。今年以来,晋中市榆社县以实施 “双千双百惠民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发放农信社小额贷款。全县的农民合作社由年初的全县的农民合作社由年初的 7 7 家家 发展到发展到 102102 家,其中家,其中 6464 家在信用社建立了信贷档案,家在信用社建立了信贷档案,3434 家家 合作社累计得到贷款合作社累计得到贷款 73007300 万元,带动了万元,带动了 99309930

3、 个农户,预计个农户,预计 今年这些农户可增收今年这些农户可增收 30%30%左右。左右。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净增 10,753 万元,增长 42%,各项贷款增加突破 1 个亿,增 长 33%,实现收入 1700 万元,增长 41%。这个在晋中长 期以来规模最小、效益最差的县信用联社,上半年综合评比 一跃名列全市第一名。这就是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的“榆社现象” ,初步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信用社增效的目标, 为人们展现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亮点。 (二)XXXX 年 11 月,我与省信用联社及省农业厅的同 志到榆社调研,向县领导提出信用社扶持合作社的建议,并 研

4、究了试点的启动工作。对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及时 作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合作社 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新办合作社所需的手续费 用实行政府“买单” ,降低了合作社创办的门槛和成本。整 合支农资金,给合作社贷款一定贴息。加强了信用社与合作 社的沟通联系,搭建起两社共同发展的平台。对合作社给予 了有力的信贷倾斜,并保证资金投放的安全。特别值得肯定 的是,榆社县政府在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拿出拿出 150150 万元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万元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 担保公司,还把结算中心设在县信用联社营业部,每年可以

5、担保公司,还把结算中心设在县信用联社营业部,每年可以 为信用社增加为信用社增加 1 1 个亿的存款。 “四两”拨动了“千斤” 。个亿的存款。 “四两”拨动了“千斤” 。这些 措施形成了较强的政策导向,信用社及合作社在一个平台上 互动,有效发挥了信用社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作用。 (三)在实际工作中,榆社抓住了两社联动互利双赢的 六个关键点。一是政府统筹协调,信用社和农经部门共同运 作;二是从农民增收实际需求出发,为合作社量身定做金融 产品;三是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四是“民办、民管、民受益” ,综合运用多种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措施防范信贷风险;五是对

6、合作社的信贷资金,增幅高于信 贷总量投入比例,新增贷款绝对额高于其他贷款,贷款让利 高于其他行业;六是在贷款对象上“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在贷款对象上“宜社则社、宜企则企、 宜户则户” ,不搞一刀切。榆社县专门制定了信用社支持合宜户则户” ,不搞一刀切。榆社县专门制定了信用社支持合 作社三年发展规划,要用三年的时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社三年发展规划,要用三年的时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100100 个,拉动个,拉动 1010 个农村产业,带动个农村产业,带动 2 2 万户农民增收。万户农民增收。半年多 的实践证明,他们提出的这个目标完全可以提前实现。 (四)为推进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榆

7、社采取 了一些操作性的务实创新措施。比如,实行会员制并缴纳风 险保证金的合作社,将保证金存入信用社专户管理,作为贷 款保证金;采取信用贷款方式时,累计授信额度不得超过资 本金的 3 倍;担保贷款分为合作社龙头企业担保、合作社大担保贷款分为合作社龙头企业担保、合作社大 的担保体担保、政府担保公司担保、会员制风险保证金担保的担保体担保、政府担保公司担保、会员制风险保证金担保 和联户联保;合作社及其成员按三个等级授信,合作社和大和联户联保;合作社及其成员按三个等级授信,合作社和大 股东的标准一级为股东的标准一级为 5050 万元、二级万元、二级 3030 万元、三级万元、三级 1010 万元,万元,

8、 社员的标准一级为社员的标准一级为 8 8 万元、二级万元、二级 5 5 万元、三级万元、三级 2 2 万元,万元,授信 后发贷款证,合作社及成员凭贷款证办理贷款;在授信额度 内,信贷员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环环相 扣的举措,既保证了信贷资金向合作社大力倾斜,又保证了 信贷资金的及时回收和安全。贷款利息按月结算收缴,没有 发生一笔不良贷款,贷款投放开始形成良性循环的好势头。 (五)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把最大的实惠带给农民,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是“榆社现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榆社河峪小米合作社, 先后得到信用社 50 余万贷款,为农户垫付购买化肥、种子、 地膜款项,合

9、作社收购后再结算,及时解决了农户资金紧缺 的问题,使合作社的优质谷子基地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榆社 太行驴养殖合作社由 200 多个农户组成,饲养了 3000 多头 驴,实行“分散饲养、统一销售、费用分摊、风险共担、连实行“分散饲养、统一销售、费用分摊、风险共担、连 心连利”的经营方式,心连利”的经营方式,得到信用社贷款 450 万元后,合作社 的养殖、加工、销售、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榆社县文锁养殖 合作社有 15 个股东 56 户社员,在信用社贷款 66 万,今年 生猪可出栏 5000 头,鸡蛋 18000 斤,农户可增加纯收入 300 万元。另外,这个合作社组织社员建起这个合作社组织社员建起 1

10、717 个个 3838 立方米立方米 的沼气池,使全村的沼气池,使全村 7878 户农户都通了沼气,办成了村委会办户农户都通了沼气,办成了村委会办 不成的事情。不成的事情。这些合作社起步的时间都不长,之所以能在较 短时间内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实惠,最重要的是金融支持真正 到了位。 (六) “榆社现象”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两社双赢取得 这样明显的效果,说明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抓住说明信用社与合作社联手,抓住了农业和了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 变万化市场的矛盾,成功地破解了农信社有钱不敢贷、农民变万化市场的矛盾,成

11、功地破解了农信社有钱不敢贷、农民 急需资金但贷不到的瓶颈制约,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加急需资金但贷不到的瓶颈制约,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加 大对三农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探索了新路。大对三农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探索了新路。现在看来,无论是 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但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农民和资金支持两件大事。可喜 的是,我在晋中市看到, “榆社现象”已成燎原之势。今年 上半年,晋中全市信用社共支持 272 个合作社,累计投放贷 款 10.2 亿元,拉动粮果菜畜药材五大产业,出现“扶持一 个合作社、发展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新局面。最近,

12、 省农信联社在榆社召开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榆 社现象”引起市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两社联手互利双赢的 共识进一步强化,并正在成为全省各地的实际行动。 “石楼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石楼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刘维佳刘维佳 近日,山西省的石楼县有两件事情备受关注。一是全省 119 个县市区发展水平排名石楼位居末位,堪称山西最贫困 的县;二是石楼在全国整合三农资金专题会议上介绍经验, 财政部从今年开始每年支持不少于 1000 万元三农引导资 金。我觉得,对于石楼排序倒数第一这个现实,应当历史地 看待、清醒地面对;那么,对于石楼整合三农资金的经验, 则应当积极借鉴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一、 “

13、石楼经验”为摆脱贫困探索出一条新路 据石楼县志记载,历史上“石邑地瘠民贫” ,民“宁轻 弃田庐而散之四方” 。即使在康熙盛世的六十多年间,石楼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县也只有三百余户、两千多人,年原额商税银仅五六两。石 楼穷,主要穷在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5700 条沟壑纵 横 73面积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 8.9 万农业人口分布在 506 个自然村(其中, 55.7不足 100 人, 73.9不通公路, 15 不通电)。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各方 面投入不断增加,仅扶贫资金就达 2.3 亿元。但由于贫困面 大,部门各“撒胡椒面” ,资金使用效益差,贫困状况一直

14、未能根本改变。XXXX 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仅 475 元,财 政总收入只有 1009 万元。 穷则思变。石楼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之所以陷入贫困的 泥潭中难以自拔,不是上级不重视,不是干部群众不努力, 而是投入机制有问题。 要扭转困境, 必须整合资金。 从 XXXX 年开始,他们大胆改变扶贫思路,以移民搬迁为主攻方向, “下山、出沟、沿路、进镇” ,重新规划布局。打算用 57 年时间,并村 282 个,移民 5421 户、21145 人,使全县 80%的人口集聚到“1 城 5 镇 81 个中心村” 。对未纳入规划 的村,三农资金不再投入。 三年来,石楼共整合资金 9798 万元(不包括农民自筹)

15、, 主要是财政资金和上级部门及社会帮扶资金, 集中投入到 19 个扶贫移民村的房、水、电、路、讯、校、医、产综合配套, 平均每村 515 万元。 建移民住房 14.25 万平方米, 移民 1969 户、9500 人,完善退耕还林 63 万亩,新建农村道路 79 公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7 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23 处,农村通电工程 11 处,种养基 地 8 处,营造经济林 1.8 万亩,新增农田 282 亩,新建改建 学校 22 所,文化站和卫生所 10 个。XXXX 年,全县农民人 均收入 806 元,财政总收入 2038 万元。整合资金集中投入 的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村的农民

16、人均收入三年翻了两 番。 石楼冒着风险在全省吃了三农资金整合的第一只“螃 蟹” ,没有勇于对事业负责精神不行,没有上级支持也不行。 可贵的是,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对此给予了鼓励,把石楼作 为试点县及时指导扶持。特别重要的是,省主要领导充分肯 定了石楼的做法。这就使石楼更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 二、 “石楼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各炒一盘菜、共做 一桌席” 整合三农资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要动各家的 “奶酪” ,而且还要改变以往延续多年的责权利格局。如何 解决这个动各家“奶酪”的难题?“石楼经验”很有价值。 其实,整合资金不是把多家争取的资金整合给一家用,也不 是多渠道的资金放到一个盘子里打乱重分随意改变用途。石 楼的经验是, “菜”可以分开“炒” ,但必须放在一张桌子上 “吃” 。分开“炒菜” ,主管部门有积极性,也有权责;集中 在一个桌子“吃菜” ,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可以减少流失 和浪费。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8 石楼的具体做法是,把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