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099025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 乐 1、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何其芳 (1912 1977)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6 岁人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于此时开始接触中国古代小说和诗词。 14 岁,怀着对新环境的渴慕,人县城读书。在万县 一中, 他接触新文学,阅读冰心,也阅读泰戈尔和安徒生。 1929 年初中毕业后到上海中国 公学预科就读, 翌年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先进了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1 年又 人北京大学哲学系。 何其芳 20 年代末开始写诗,是 30 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 1935 年与卞之琳、 李广田 合出汉园集,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他早期的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 梦录、

2、 刻意集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 1935 年何其芳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到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 的社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散文集还乡杂记等。 1938 年他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歌颂新生活、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朴素明 快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星火集, 诗集夜歌。 1942 年 5 月,他参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的 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梦”了,散

3、文我歌唱延安标志 着他的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 何其芳后期的作品,与前期迥异者,在于他的不事雕琢,平实无华上。 (2) 基本解读。 何其芳早期的诗深受法国象征派诗风的影响,又喜爱李商隐、 李煜的冶艳之词。尤其着迷于 文字的色彩、图案,常常能捕捉住心灵里浮现的各种颜色,并用形象化的文字加以表达。他 在追述 燕泥集的写作情况时说,那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正是青春的 热情和美好的梦想,使他早期的诗有着各种“欢乐”的颜色。 欢乐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收进预言集中,体现着何其芳将东西方诗学熔为一炉的 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里, 诗人从颜色、 声音、气息、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 描写快乐。“欢

4、乐”是什么 ? 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 像“芦笛”,像“潺潺的流水”;欢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 的“心灵”。抽象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有它具体的形 态、迹象和声响。 欢乐的情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而获得体验的,诗人正是根据这种经验, 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 这种情绪性的 东西,并为之所感染。 (3) 精华鉴赏。 何其芳的欢乐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热情,感受敏锐独特,格调明朗活泼,用词精致朴素, 富于色彩感和音乐感。诗人属于那种多血质而又富有艺术感觉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

5、放声 歌唱之余, 不时有青春期特有的忧郁情感袭来。他的快乐是忧郁的快乐,是乐中有悲、悲中 有乐的那种欢乐。 他善于从悲伤中体验欢乐,能于欢乐中感悟悲伤,因此,他说,欢乐是“静 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是诗人的独到体验。 雨 巷 1 、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戴望舒 (1905 1950) ,浙江杭州人, 原名戴梦鸥。 曾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 1932 年赴法留学, 1935 年回国。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与一批年轻的诗人一起,在现代上 不时发表诗作,渐渐形成著名的现代诗派。戴望舒因此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 1936 年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此刊的问世

6、,进一步扩大了现代诗 派的影响。 1938 年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 ( 顶点等。 1941 年 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后,戴望舒被捕入狱, 遭受严刑拷打, 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 1948 年 回到上海。 1949 年赴京出席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会后,被安排在国际新闻局工作。 1950 年 2 月,因患严重肺气肿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年仅 45 岁。 戴望舒一生所创作的诗迄今为止所知的仅为 92 首。但却无一不是心血生命所酿造,为中国 新诗的珍品,曾经影响了几代诗人。“他使中国象征主义诗歌臻于完美,他的创作是新诗 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 蓝棣之语, 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当代

7、文学卷第 800 页 ) 。出版的主要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等。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发表于 1928 年 8 月号小说月报上。据戴的好友杜衡在 望舒草序言中说:当时在州、说月报任编辑的叶圣陶,看到这首诗后,来信称许戴望 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正是叶圣陶的推荐使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 的称号。 雨巷收入 ( 我的记忆集中。据戴望舒的好友施蛰存后来的回忆,当时,在爱好诗歌 的青年读者群中,开始感觉到中国新诗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观。 (2) 基本解读。 雨巷写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希望能遇 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

8、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地彳亍着,冷漠,凄清, 又惆怅”。诗人的想像似乎变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 飘过了,投出“太息般”、 “凄婉迷茫”的眼光,最终又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处。诗中塑造了两位彷徨者的形象,他们在 彷徨中探寻着, 相互走近又相互远离。这是诗人与理想的邂逅,又是诗人与理想的失之交臂。 在现实中,戴望舒也正处于热恋之中。雨巷收入诗集我的记忆中, 1929 年 4 月 由上海水沫书店初版发行。在初版本的扉页上印有法文,“给绛年”字样。 绛年, 即施绛年, 作家施蛰存的妹妹,戴望舒当时的恋人。诗集中许多情诗,都是为她所写。雨巷里的丁香姑 娘,也许正是以他的这位恋人为原形的。 戴

9、望舒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很深,善于用象征手法抒情,强调表现抒情 主体的感觉,追求诗的意象的朦胧和含蓄。这些特点使雨巷显得凄婉迷茫,充满象征意 味。同时,戴望舒还十分注意诗的音乐感,节奏优美,讲究押韵,可供诵读。这才赢得了叶 圣陶的美誉。 (3) 问题探究。 雨巷被称为富有象征意味的抒情诗。在这首诗中,丁香姑娘是真的出现了,抑或仅仅是 诗人心中一个幻影 ? 一种幻觉 ? 诗人对这个形象所作的既实也虚的处理,有什么用意 ? “她”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抑或是戴望舒心中理想的象征物 ? 可启发学生对雨巷 中“丁香姑娘”这一形象进行多方解读,理解“丁香姑娘”形象的形与意的双重内容,领会

10、 诗人如何通过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茫然、惆怅的情绪,寄托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的。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1 、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焦桐,本名叶振富,台湾高雄市人, 1956 年 8 月 21 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 研究所硕士,曾任 ( 商工日报副刊编辑、文讯月刊编辑,中国时报“人间” 副刊副主任。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以怀孕的阿顺仔嫂获长诗或时报文学奖。著有诗集 蕨草 (1983 年 ) 、 咆哮都市 (1988 年 ) 、失眠曲 (1993 年 ) 。 焦桐于 1980 年 3 月开始创作新诗,在蕨草后记中,他说:“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 向是歌赞;对于生命,则赋予正面的肯定

11、。” “面对山水,我仿佛见到生命深刻的启示, 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亲切的召唤,童年般的召唤。 ”这种写作心理在我和春天有一个约 会 ) 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2) 基本解读。 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我”的思绪,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这样一 个美丽的心愿。 实虚相间,一边写“阴雨的季节太长”,春天姗姗来迟;一边写“人间的是 非太忙”,将心中的“春天”遗忘。行云、风筝、杜鹃,这些春天的景象,引出“谁又在岁 月的那头召唤? ”思绪更深入,可理解为对人生理想、意义的思考,借用“鹧鸪”这样一 个对象化的存在物,写出自己的“春天”思考还没有成熟。辞别老板、与曾经流连的城市, 写出一种“和

12、春天约会”决心;携带一叠发黄的稿纸和几本未读完的旧书,荣辱和悲喜的感 觉,实际上写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茫然。 蜻蜓、野兔、被东风吹暖的湖畔、阳光晒绿了的桦树林,以及鹳鸟,这些春天来临的征候, 既是实写一种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又是一种比兴,引出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呼应,再次强调“和春天有个约会”,与第 4 段的茫然不同,“所有 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暗示了对“春天”的把握,所以说,“春天,请你等一等”。 (3) 精华鉴赏。 诗歌的写作手法实虚相间,整体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歌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山 民 1 、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韩东, 1961 年生于南京市。 8 岁

13、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 年 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白 色的石头。 1984 年冬, 与诗人丁当、 于坚、吕德安、 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 出版民间刊物 他 们。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 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洪子诚认为,韩东“ 80 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 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 名的诗到语言为止 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盲人 的角色以及他 们强烈

14、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 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 ( 中国当代文学 史第 31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山民 ) 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 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2) 基本解读。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 第 1 段,“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 无知。这让我感到“疲倦”。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 第 2 、 3 、 4 段,写“他”的思绪。想“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 最后

15、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父辈安于 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 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沮丧。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 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群山,也要让 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 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结尾“他” 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他”却知面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于行 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 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

16、的对象。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3) 精华鉴赏。 山民 的写作, 以生活化的直接切人来呈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在构思上通过叙述一个小 故事的手法来完成。语言上追求口语化。诗人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 白。普通的词语、单调的句式,读来令人感觉沉闷,而沉闷正是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给人的 感觉,因此,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诗歌的主题是水乳交融的。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旨在让学生准确理解诗的情感形态。 参考答案: 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 意外获得, 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 伴相随, 相生相长。 在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 “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忙”, 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将心中的“春天”遗忘。“好花刚开到一半”三 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春天”的把握,显示了一种健朗向上的心情。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意在让学生理解“丁香姑娘”的形象在诗中所承担的双重功能。 “丁香姑娘”既是诗中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