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8812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规划局(2020年8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乡村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引领作用的发挥一、乡村规划的概念与发展 乡村规划指国家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一定时期内乡村住宅、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在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方面的部署、安排。是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内容主要有:乡村自然、经济资源的分析评价;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地区布局;乡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投资与效益;定现乡村规划的措施与步骤。制定乡村规划,要根据乡村的资源条件、现有生产基础、国家经济发展方针与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要实行长远结合,留有余地,反复平衡,综

2、合比较,选其最优方案。乡村规划是随着城市规划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1932年英国住房与城市规划诸法修改为城乡规划法,把乡村土地纳入了规划范围;1947年修改的城乡规划法将城乡用地作为整体,对城乡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乡村规划作为一项制度正式纳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基于城市与乡村在空间用地布局方面的协调性和不可分割性,各国规划法一般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乡村规划纳入调整范围,形成覆盖城乡的规划法典,以统筹城乡发展,更好地发挥规划的作用。如德国的建设法典、新加坡的规划法令、韩国的国土建设综合规划法以及马来西亚的城乡规划法等,为统合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确立了不同层级的规划,形成统一的城乡

3、规划体系。我国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了乡村建设管理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房建设工作,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乡村建设处.但是这一阶段的乡村规划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的规范,只停留在政策性的行政管理层面。直到1993年国务院发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了乡村规划建设问题,乡村规划制度在我国才有了法律依据,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与1990年实施城市规划法相比,前者的效力位阶低,且其对乡村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等方面的规定较为原则、笼统,这就造成了乡村规划和城市规

4、划脱节、分立,乡村规划可操作性差的局面。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XXXX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乡村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1、科学的乡村规划是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规划在前,发展在后,这是我们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实现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规划,尽可能掌握全面的基础资料,对村镇的现状、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准确认识和把握村镇发展的内在矛盾和问题,从而确定规划主攻方向。规划一旦编制并被认可,就要作为该村镇今后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5、和管理。2、科学的乡村规划室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协调、可持续发展史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资源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和谐平衡问题。把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协调这几种关系,对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3、科学的乡村规划室充分利用有效投入的根本前提;新农村建设,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各项建设和改造,底稿有效投入的利用率,防止盲目的大拆大建、重复建设和二次改造所造成的人为浪费。科学的村镇规划就是要综合考虑现状基础和未来发展,统筹安排

6、。同事也是反对领导意志、政绩工程的有效措施。4、科学的乡村规划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基本保证;规划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他对未来的导向性。即不仅要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发展建设问题,还要高瞻远瞩地预见未来。科学的村镇规划能够保证村镇发展和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5、科学的乡村规划室确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农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科学的村镇规划,是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改善农村旧有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制定科学的村镇规划在目前形势下是极其重要和紧迫的

7、。三、我县乡村规划现状1、我县村镇现状及特点山丹县共辖3个建制镇5个乡,分别为清泉镇、位奇镇、霍城镇、陈户乡、老军乡、大马营乡、李桥乡、东乐乡。全县总户数61478户,总人口195867人,其中非农人口50249人,占总人口的25.65%。人口密度为36.26人/平方公里。除清泉镇为城市用地,建设状况较为完善外,其余2镇5乡均为村镇用地,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1) 规模小,布局分散 这是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低和便于耕作管理的要求造成的。在乡(镇)域范围内,有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村庄和集镇,形式上是分散的个体,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在生

8、产、生活、文教、服务和贸易等方面形成网络结构体系,呈金字塔形分布。 (2) 村庄类型多样化 我县幅员辽阔,各村镇自然生存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造成各乡镇村庄在结构布局形态、社会经济职能、民俗民风、生产特点乃至建筑风格等多方面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3)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各乡镇村庄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不同,造成村庄的规模、分布密度、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 2、我县乡村规划概况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社会条件、自然生态等因素的不同和受县中心辐射的程度,将我县2镇5乡归为三类:(1)聚拢型乡镇指位奇镇、东乐乡2乡镇,由于交通条件便利,

9、距离县城较近,中心县城对其辐射作用较大,许多人直接到县城购物消费,导致其集镇发展缓慢,但各个村庄经济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2)独立型乡镇指霍城镇、李桥乡、陈户乡3个乡镇,其特点是距离县城较远,受辐射作用小,其区域内各个村庄对中心集镇依赖较大,经济也相对独立,故其中心集镇发展较快,初具规模,人物流通大;各村建设也相对较快,具有地域特色。(3)边缘型乡镇指老军乡、大马营乡2个乡,此两乡镇距县城最远,处在边缘地带,地域范围相对广阔,农村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但二者又有差别:老军乡,由于干旱缺水,农业经济模式单一,在新农村建设上也相对落后,村容村貌较差,亟需注入新的活力;大马营乡

10、,坐落在山丹军马场天然草场之上,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村镇发展有其自身特色,但还需合理规划,重点建设。3、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规划的成功经验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县通过着眼山丹全域,科学编制一套彰显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着眼连线成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的两大重要节点;着力富民美村,大力培育有利于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着眼全民共享,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四个一体化建设;着眼城乡统筹,致力建设“富裕、山水、人文、活力、和谐”五位一体等举措,努力构建“五彩山丹.秀美乡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全县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乡村规划要求,有序建设,合理开发,开发潜力,体现特色,取得了喜人的成

11、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乡村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迈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规划建设比较成功的新村有:东乐乡山羊堡新村、陈户乡岸头村、位奇镇新开村、霍城镇城西村等。在这些新村建设中,乡村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的最为有效,不仅在单纯的建设方面,而且在村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旅游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乡镇产业规划推动了区域结构优化升级。二是特色带区规划拓宽了开放开发领域。三是乡村旅游规划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四、如何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1、规划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乡村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符合自身发展方向,

12、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调查,全面考虑,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无中生有。2、加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乡镇村庄没有编制规划,私自建设,缺乏管理,照抄照搬,导致千篇一律,既没特色,又不符合实际。所以必须加快实现我县城乡规划全覆盖,统一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3、规划要加强监督,依据规划,建设发展;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具体的修建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存在建设与规划脱节的现象。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将规划落到实处。4、规划要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共创家园。 在我县,尤其是农村地区,人们对规划本身和相关法律都不了解,认识肤浅,这给规划实施带来了阻力。所以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使规划为民造福的思想深入人心,号召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