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8783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8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2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

2、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答案风烟俱(全)净,天山共色。从(随着)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3、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高)邈(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事物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2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高、多、寒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由总到分 6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6题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5、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翻下列句子。(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

6、终。 (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4、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5、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6、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答案先生不知何许( 哪里 )人也,亦不详( 知道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每有会意( 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就)尽,期(期望)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舍不得)去留。环堵萧然(

7、 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经常)空,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辈,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8、 翻下列句子。(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不在字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2)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在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从

8、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9、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0、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11、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2、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志趣高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放达。三、阅读马说,回答15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9、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2.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理解填空。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三、阅读马说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