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8679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20年8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总复习的内容

2、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相关的内容适当集中,一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1. 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容易混淆,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复习的重点。此外,教材还以判断的形式对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复习时力求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

3、的又一次扩展。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教材还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的第5题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了复习。此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

4、加法和减法比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总复习将这三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4. 空间与图形。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

5、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5. 统计。“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

6、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分为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复习时,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

7、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1. 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

8、念,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在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后,完成总复习的第1、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2题。2.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

9、规律。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 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4.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图二是如何通过图一变换而成的,并让学生利用附页的方格纸画一画。有的学生会利用图一旋转得到图二,也可能有的学生是先得到图一的对称图形,

10、然后将两个图形分别绕旋转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二,老师对正确的方法都应予以肯定。完成这项活动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二,画出图二的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间的换算。5.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

11、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6. 关于练习二十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第3题,使学生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第6题,学生解答后,可运用相应的验算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第7题,这道题是求4和6的公倍数,可以是24,48,72,96,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松花蛋的数量是70多个,由此可判断出是72个。第10题,在解答时要让学生弄清题意,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剪一张纸折一折,看一看怎样把它折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它的长、宽、高是多少,然后再想一想应该

12、怎样计算它的容积。第一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折成的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30-52)(25-52)51500(cm3)1500(ml)第二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3-0.52)(2.5-0.52)0.51.5(dm3)1.5(L)1500(ml)第11题,可利用附页中的方格纸完成本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第13题,解答前需先让学生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明确三者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进行本题的解答。第143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生答不出时,也可以实际用四张数字卡片摆一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偶数有6个:12、32、42、14、24、34。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根据题目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据偶数的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2、3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4、24、34。第14题,在回答了(1)、(2)题之后,老师可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