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8664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2020年8月) (2).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课程目标(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学准备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四、教学

2、方法情境式、活动式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板书】从社区看我家【板书】1社区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图1

3、-1和图1-2的不同之处大小:形状:方向、位置:图案、符号:颜色: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板书】2地图三要素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

4、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教师: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

5、和图例知识。【板书】3地图教师: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地图按内容分为:1普通地图:地形、地理2专题地图(1)自然地图(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2)人文地图(人口、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地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图。 【板书】在社区中生活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中社区中,社区会为我们提供

6、很多服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家所在的小区为你做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保安、有清洁工、有球场、有幼儿园、有食街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

7、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堂测评)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2. 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能力目标1. 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

8、的团队精神。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2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五、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导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学生进入上课状态。1分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

9、城市社区的区别。15分钟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10分钟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7分钟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5分钟小结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学生小结,上交今天的讨论报告。1分钟课外调查请你选择你了解的社区,并说明该社区属于哪一种特色

10、的社区。1分钟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二、学习目标1 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图的种类。难点;地图的运用。四、探究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出示各类地图(交

11、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出示图111A和图111B提问: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从两幅图中你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A,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B,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总结: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的地图,那么同学们会使用这些地图吗?这节课就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使用地图的能力吧!看看谁用的好,用的妙。学生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图学生思考教学探究情景探究一:出示杭州旅游图,设计出自己的旅游方案。提示:1. 教师下发有关杭州旅游景点的介绍材料2.教师告诉学生策划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行程问题、景点停留时间、

12、参观内容、以及路线兴趣。情景探究二:郭莉莉准备到湖南的张家界风景区游玩两天,想选择一个旅游公司,请各小组以一个旅游公司路线策划组的身份,帮助她设计一条路线,并且报出旅游价格,争取她加入你们的旅游团。教师提供张家界景点的一些介绍,以及价格参考。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互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介绍方案互评方案新 课小 结提问:1.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2.你还有什么问题。自我小结作业绘制新沙岛景观分布图完成时间为一周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了解海

13、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类型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教学准备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 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学生活动

14、: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学生交流,总结略。)【板书】2.七大洲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板书】2.海洋资源(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第二课自然环境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