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8458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油气水+实验已改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石油的概念及特点 1、概 念 石油是天然产出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化学上:以碳、氢化合物(烃)为主体,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物理上:常呈油脂状,比水轻,多呈黑色粘稠液体。 2、特 点: (1)混合物,成分具有可变性,无固定参数和分子式。 (2)成因复杂,它的原始物质、演化程度、形成条件均可不同。 (3)常呈液态,具有流动性,现存地 生成地。 (4)成分复杂,产品多样,用途广泛。,第一节 石 油,二、石油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 1、主要元素 C、H,S、N、O;其中C、H占绝

2、对优势。 按元素重量百分比:C占8088%;H1014%;SNO0.37%(表)。且S 、N 、O 元素大多以非烃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的形式溶解在石油之中。 硫(S)具有腐蚀性,是石油中的有害杂质,原油中硫含量变化较大, 据含硫量可分为低硫石油( 1),可用于区分石油的成因, 一般海相石油高含硫,陆相石油低含硫。,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返回,石油中的异戊二烯型烷烃,一般被认为是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演化而来,因而是石油生物成因的标志化合物。这种异构烷烃的特点是每四个碳原子带有一个甲基支链。现已从石油中分离出多种异戊二烯型化合物,总量可达石油的0.5%。其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2,6,10,14

3、-四甲基十五烷(姥鲛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研究表明,同一来源的石油,各种异戊二烯型化合物极为相似。因而常用之作为油源对比的标志。,异戊二烯烃同系物立体化学结构图,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三)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是多种烃类和非烃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点和凝点。石油的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分割所用的温度区间(馏程)不同,馏出物(馏分)有所差异(表)。 一般说来,低沸点的轻馏分主要是由低碳数、分子量较低的烷烃和环烷烃组成;中馏分由以中分子量和较高碳

4、数的烷烃和环烷烃为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芳烃和环烷-芳烃及少量含N、S、O的非烃化合物;重馏分则由以高碳数和大分子量的环烷烃、芳烃、环烷-芳烃和含N、S、O的非烃化合物组成。,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三)石油的馏分组成(表) 馏分原理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的沸点。 轻馏分-(低沸点)主要由低碳数、分子量较低的烷烃和环烷 烃组成; 中馏分-以中分子量和较高碳数的烷烃和环烷烃为主,并含 有一定数量的芳烃和环烷-芳烃及少量含N、S、O的 非烃化合物; 重馏分-由高碳数和大分子量的环烷烃、芳烃、环烷-芳烃和 含N、S、O的非烃化合物组成。,(四)石油的组分

5、组成 组分分析原理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选择性吸附的性能。 石油组分的概念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注意考虑到原油的挥发性,一般切取210的馏分进行组分分析。,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比重一般介于0.750.98之间。比重大于0.9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石油。原油大多为轻质石油;重质石油居次要地位。比重最大的可达1.0以上,但这种石油用一般方法难于开采。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高,石油的比重愈大。,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物理性质,

6、总之受众多因素影响,地下石油的比重小于地表石油的比重,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密度与物质本身的成分和体积变化相关。石油的体积,在常压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地下石油的密度不仅与温度、压力有关,还与溶解气量有关,且后者才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溶解气量增加则密度降低。地表和地下温、压条件不同,不仅影响石油体积,更主要的是由于溶解气量的差异,导致石油物质组成的差异,实质上是改变了石油的质量。地下石油含有较多的溶解气,是造成地下石油密度较地表低的根本原因。,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物理性质,粘度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石 油 石油的物理性质,总之,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地下石油的粘度常低于地表。在地下1500

7、-1700m深处,石油的粘度通常仅为地表的一半。,第二节 天 然 气,一、天然气的概念及类型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概 念: 广义的天然气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它通常是各种气体化合物和气态元素的混合物。依据其存在的环境,索柯洛夫(.,1971)将天然气分为八类(表) 。 狭义的天然气指地壳上部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体的天然气(这也是本课程讨论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气藏和油气藏中的天然气,亦即气田气(包括菌解气-浅层气)、油田气和煤田气。,第二节 天 然 气,二) 天然气的类型 天然气的分类方案较多,划分依据不同,类型亦不同(图1、2)。 天然气的产状类型(图1)

8、 A 按相态游离气、溶解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 和固体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 B 据分布特点聚集型和分散型; C 按其与石油的关系伴生气和非伴生气,第二节 天 然 气,返回,天然气的类型,天然气的类型,第二节 天 然 气,返回,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二)化合物组成:,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一)密度与比重(在标准状况下相对密度与比重数值完全相同)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在标准状态(101325Pa ,15.55)下,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态(101325Pa ,15.55)下,天然气中主要烃类成分的密度为0.6773kg/m3(甲烷)3.0454kg/

9、m3(戊烷)。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 0.75kg/m3 ,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密度可高达1.5kg/m3,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重烃气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随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天然气在地下的密度 随 温度-密度; 随 压力 -密度 。 地下天然气的密度地表温压下的密度。 鉴于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极强,在气藏中,天然气的体积可缩小到地表体积的1/2001/300;因此,地下天然气的密度远大于地表温压下的密度。天然气地下密度一般可达150250 kg/m3 ,凝析气可达225450 kg/m3 。,第二

10、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天然气的比重 天然气的相对比重定义为:在标准状态(101325Pa,15.55 )下,单位体积的天然气与同体积空气的重量比。 天然气的相对比重一般为0.561.00 ,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比重可达1.5,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比重与其成分的分子量成正比,随重烃含量增加而变大,也随N2、H2S、CO2含量增加而变大。 补充:一般天然气液化后,体积缩小1000倍,所以在天然气与原油产、储量换算中,常用1000 m3 气相当于1m3原油。,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二)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蒸气压力 气体是否以气态存在取决于温度和压力。这就涉及到

11、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概念。 纯气相物质的临界温度系指该气相物质能(通过加压)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该气态物质变为液态。 在临界温度时,气态物质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图),返回,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丙烷 P-V-T 关系曲线,不同曲线代表不同温度的等温压缩,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71.1oC,气态丙烷的体积先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达到AB时,压力不变而体积继续缩小。直到B点为止。超过B点后即使压力增加极大,体积变化甚微。AB区间为气液两相共存区域。AB区间所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力。,等温压缩曲线,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的物

12、理性质,天然气粘度与气体组成、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接近大气压的低压条件下,压力对粘度影响很小(可忽略),随温度 粘度 ,随分子量粘度 ; 在较高压力下,天然气的粘度随压力粘度 ,随温度粘度 ,随分子量粘度 。 此外,天然气粘度还随非烃气体粘度 。,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体现在: (一)组成成分上的差别 在组成成分的主体部分(烃类)-天然气与石油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天然气中仅包含烃类低分子端的少数几个分子结构最简单的成员,主要是甲、乙、丙、丁烷,戊烷以上所占比例甚微。 石油则不同,石油几乎囊括了烃类的所有成员,至少是大部分成员,其分子结构要复杂得多。,第二节

13、 天 然 气 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二)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首先是相态的差别。天然气以气相为主,溶有少量的液态烃;石油是液相为主的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由于它们相态差别,导致其物理性质的差别。 在密度、粘度和吸附性方面,天然气远小于石油; 而压缩性、扩散性和溶解度则天然气远大于石油。 由于以上差别,天然气与石油在形成、聚集、成藏、分布等方面都与石油有所不同,在勘探是应考虑到。,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它们差别的实质在于分子量大小和分子结构上的差别(包括次要组分非烃成分)。 天然气成分的分子量较小(平均分子量20),分子结构简单; 石油分子量从小到大均有(平均分子量75275),结

14、构也复杂得多。 可以说其它所有差别均源于此。 (油、气分子大小的差别,见表1、2),第二节 天 然 气 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别,(三)成因上的差别 按照油气成因的现代理论(晚期成油说),石油主要是由地史时期的低等生物经热演化而生成的。随着演化程度增加,石油将裂解生成天然气; 而天然气除石油裂解成因外,还可以有早期生物成因和无机成因的天然气。 所以,天然气的成因比石油要广泛得多。,第三节 油 田 水,二、油田水的来源及产状 (一)来源 油田水的来源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尚未取得统一认识的问题。一般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来源: 1)沉积水(sediment waters); 2)渗入水(filter water

15、s); 3)深成水(deep waters); 4)成岩水(diagenetic waters)。 油田水可看作是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及成岩水以不同比例的混合水,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溶解-沉淀),并与油气相伴生的油(气)层水。,(二)油田水的产状 1、油田水是地下水的一部分。按照水在岩石孔隙-裂缝系统中的贮存状态,可分为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三种产状。 吸附水呈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 毛细管水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 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也称之为重力水。,苏

16、林认为,裸露的地质构造中的地下水可能属于硫酸钠型,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绝的封闭水则多属于氯化钙型,两者之间的过渡带为氯化镁型。在油气田地层剖面的上部地层水以重碳酸钠型为主;随着埋藏加深,过渡为氯化镁型;最后成为氯化钙型。有时重碳酸钠型直接被氯化钙型所替代,缺少过渡型。 总之,油田水的水化学类型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次之,硫酸钠型和氯化镁型较为罕见。 苏林分类因较为简明,易于操作,而被广泛使用。,(五)导电性 水是极性化合物,纯水是不导电的。油田水因含各种离子,能够导电,水中含离子越多,导电性越强。 油田水的物性特征: “三高一低”高比重,高粘度,高导电性,低透明度。,六、油田水的地质特征 1 油田水来源多样,有沉积水、渗入水、深层水、成岩水等; 2 油田水具有层压性和封闭性。这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和聚集; 3 油田水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高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