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8073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经济学,云南财经大学本科生选修课 主讲人:林 泉,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经济学,什么是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及作用?什么是城市经济学?它研究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学习城市经济学首先要明确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阐明城市的内涵、职能、城市的形成及其经济特征,城市经济学在西方和中国的研究现状,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节 城市的内涵及其职能,“城”和“市”在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机组合,产生了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古汉语中,“城”是指在一定地域上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如墨子七患中说:“城者,所以自守也”;管子度地云:“地之守在城”;吴越春秋指出:“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2、 可见“城”是当时的军事设施和统治中心。 与此对应的“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如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孟子公孙丑中说;“古之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有司者治之耳”;周易系辞下对此更有生动详尽的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中市”,以一般消费者的购买为主,另外还有“朝市”和“夕市”,总称“三市”。“朝市”清晨进行,以商贾间的买卖为主;“夕市”傍晚进行,以小贩间的买卖为主。市的影响范围,约为方圆五十华里。因此“市”是古时商品流通的中心。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商品生产日渐发达,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客观上要求为这种交换提供一个安

3、全、通达、固定的环境,于是“城”与“市”相互结合,”市因城安“、”城因市兴“,并最终走向统一。,一、城市的内涵 1. 各学科对城市内涵的不同认识 地理学: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统计学: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 社会学: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拥有一套技术设施和机构、行政管理体系以及有别于其他集团结构的组织形式。 从一般意义看: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泛指与乡村相对的一种聚集地、经济空间、组织制度与结构、生活景观等等。,2. 经济学的解释 经济学对城市的解释也不统一,但都强调城市的经济内涵,即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

4、及其空间集中的结果。 所以,根据已有的文献,在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可以解释为“ 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3. 城市的三个基本特性 空间上的密集性城市的根本属性 经济上的非农业性城市的经济特性 构成上的异质性城市的社会属性,4. 现实中对城市的四种定义(标准) 人口规模:达到特定人口规模或特定最小人口密度 行政区划:将首都、区域行政中心或主要聚居地称为城市 职业构成: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数占总集居人口数达到一定比例 城市特征:具有某些城市特征的地方称为城市,实例:美国和中国的城市定义 美国 自治市(Munici

5、pality或City)。又译为“城市”、 “市镇”是指特定疆界的行政区域。 城市化地区(Urban Area)。是指由一个(有时为两个)5万以上居民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所构成的地区。 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简称SMSA),是指由一个(或两个)5万以上居民的中心城市,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由农业劳动力特定比率及通勤比率而决定的具有都市区特性的相邻社区(Community)而形成的区域。,中国 建制市:指被上级政府批准设有市一级地方政府机构的行政单位。按照其行政级别,建制市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三类。 建制镇:指被上级政府

6、批准设有镇一级地方政府机构的行政单位。镇所在地的人口一般在20000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要超过2000人。 市区:指建制市或建制镇的建成区,是相对于郊区而言的,在地理景观上具有严格的城市特征。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二、城市的五项职能 政治中心职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区域内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政治团体的所在地,集中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与政治活动。 经济中心职能。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大多数城市都是一定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发挥着生产中心、消费中心、商品流通中心的职能,是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交通中心职能。城市往往位于水、陆、空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上,从而成为一定区域乃至

7、全国的交通网络的中心。,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由于城市人口的密集性和异质性,城市激发并活跃了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城市中多种多样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频繁的接触中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给予刺激,从而激发出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和新的生活方式。 信息中心职能。信息中心功能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用相辅相成、互为依托。频繁而集中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活动,使城市成为信息产生、汇集、过滤和扩散的中心,反过来又支持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城市的类别 通常的划分标准:行政区划、人口规模和城市主要职能。 中国城市的分类 按行政级别: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省级)、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按

8、人口规模:超大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在50100万之间)、中等城市(人口在2050万之间)和小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 按城市主要职能: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县镇和特殊职能城市(如革命纪念地、旅游城市等),第二节 城市的形成,一、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比较利益:主要指区域比较利益,它是城市形成的第一源动力,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规模经济:指在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比较利益仅为社会分工和贸易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而规模经济的存在则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地理集

9、中提供了市场动力。 聚集经济:指“因企业 (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聚集经济一般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 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为城市的形成创造了初始条件,而聚集经济则为城市的形成提供直接推动力,它是多样化的厂商、居民及相关组织单位得以聚集,推动城市形成并使之不断膨胀的根本力量。,二、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 习俗机制:是习俗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机制,即资源配置是由传统、习惯及王权或宗教力量所决定的。 市场机制:即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是决定城市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 计划机制: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等非市场力量。,三、城市形成的其他制约因

10、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交通技术和方式制约着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地理位置制约城市形成的外在因素 人口、资源的分布决定城市区位,第三节 城市经济,一、城市经济的表象特征 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经济系统。 在城市内部,各城市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交织,构成了城市经济复杂的系统性运动。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作为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外部经济系统有频繁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经济上的分工合作。 互补性:经济功能上的互补作用是城市内各种经济活动在位置上相互靠近的主要原因,也是城市聚集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外部性:在城市内部,由于居民、企业及各种活动的空间

11、集中,它们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依赖,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如:交通道路的拓展、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居民、企业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收益;污染的控制、环境的改善对居民健康的有利影响 负外部性如:工厂有害气体的排放;私人交通工具的增加所导致的道路拥挤;居民数量的增加导致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下降 区位性:城市内部人口、产业及相关组织和设施的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决定着城市系统的运转状况和经济潜力,对城市和城市发展具有直接制约作用。,二、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 城市因空间聚集而产生,又因空间聚集而发展壮大;城市的物质、经济结构既是空间聚集的结果,也是城市聚集演化的基础;空间聚集既是城市吸引力的产生原因,也是各

12、类城市问题的产生根源;没有空间聚集,就没有城市经济。因此,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空间聚集性。,第四节 城市经济学在西方,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 产生背景 理论准备 研究资源或经济活动空间配置的区位经济理论 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演化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城市土地经济理论 实践需要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推动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病”加剧 诞生标志 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伯汤普森(Wilbur Thompson)的城市经济学导言(A Preface to Urban Economics)出版,标志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二、城市经济学

13、的研究对象 巴顿:“把任何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解决城市问题的企图都当作城市经济学”。 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就是抱着解决城市问题的愿望,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理想的公共政策的方案。” 赫希:“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概括:西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问题,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是对城市问题求解。,三、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 城市本质的理论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理论 城市规模的理论 城市的外部性理论 聚集经济效益的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微观城市问题 城市住房 城市环

14、境 城市交通 城市劳动力市场 城市贫困 城市文化艺术 城市犯罪 歧视与隔离 城市政府,第五节 城市经济学在中国,一、城市经济学在中国兴起的背景 研究城市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研究城市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兴起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二、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特点 研究对象 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以“城市经济运动规律”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为对象,以“揭示规律”为任务。 在中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研究内容上既吸收借鉴西方城市经济学,又有自己的特点 相同点 研究对象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城市问题和城市政府三部分

15、基本理论吸收了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 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借鉴西方的分析方法 不同点 西方侧重于城市微观问题研究,中国更注重城市宏观问题研究 在城市宏观问题的研究上注意从国情出发 西方重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而中国研究不多,三、建立相对统一的、规范的城市经济学 1.城市经济学的不成熟性 城市经济学的不成熟性表现在研究对象和理论两个方面: 研究对象方面: 研究对象界定的多样性与不规范性是求解具体城市问题还是揭示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理论方面: 缺乏一个基础理论作为一以贯之、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 缺乏一套完整的分析体系; 完整的基础理论和分析体系的缺失导致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形不成体系,以及基本理论和城市问题之间的脱节。,2.建立相对统一、规范的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成熟的标志:相对统一、规范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 研究对象: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基本理论: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城市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的基础理论 二是城市经济学所特有的、能够阐明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