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98050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66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案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略管理,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概述,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风逐渐兴起。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并购是战略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海外并购的路走得并不顺利,总体成功率不足40%。 本题将通过对近几年我国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包括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以及联想集团的并购之路总结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股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二、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一)企业发展的动机 (二)发挥协同效应 (三)加强

2、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一)企业发展的动机,1.并购可以节省时间。 2.并购可以降低进入壁垒和企业发展的风险。 3.并购可以促进企业的跨国发展。,(二)发挥协同效应,1.生产协同 2.经营协同 3.财务协同 4.人才协同 5.技术协同,(三)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在横向并购中,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外,由于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取原材料,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产品,从而扩大企业的盈利水平。,案例分析,国内成功典型案例:阿里收购雅虎 跨国收购案例 成功案例:

3、吉利收购沃尔沃 失败案例:上汽收购双龙 并购大户:充满正义的联想并购之路,国内并购案例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阿里巴巴( A )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二、并购原因 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

4、在其他市场竞争。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二、并购动因,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 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认为,其收购

5、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一是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二是以综合性的互联网集团形态出现,走一条有核心技术的另类寡头之路。 当时,美国互联网业的

6、情况是eBay、Google与亚马逊等网站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而门户呈雅虎和MSN角逐的格局。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中国互联网业将形成由八大寡头组成的第一集团:阿里巴巴、百度、盛大、新浪、TOM、网易、腾讯、搜狐。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在经历并购、重组后将进入寡头垄断时代。按照我国的市场形态看,八大寡头都以综合性互联网集团的形态出现,在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对决,与美国的竞争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然而,寡头太多、战线太长的结果很可能是寡头之间的整合,比如盛大与新浪。,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行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不容易像Google那样依靠核心技术取得难以效仿和超越的领先优势,这也是我国互联网行

7、业的竞争要以集团综合性竞争方式展开的主要原因。2005年8月11日,在阿里巴巴宣布收购雅虎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现任CEO马云在说明并购意图时称:“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使我们把雅虎作为一个强大的后方研发中心。”可见,核心技术也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一种考量因素。,四、并购结果及分析,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集目前互联网领域所有当红的概念与业务于一身,包括电子商务、门户、搜索和即时通讯。 虽然拥有了众多互联网的功能,但马云再三强调,阿里巴巴过去做的是电子商务,现在做的是电子商务,将来做的还是电子商务。而诚信、市场

8、、支付和搜索是电子商务的四大基础,如今这四大基础阿里巴巴都具备了。,并购雅虎中国,这个是一个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信号 。 阿里巴巴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业务及亚洲领先的拍卖和网上安全支付体系,此次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将获得雅虎领先的搜索技术和平台支持,以及强大的产品研发保障,有可能很快在拍卖等领域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结成同盟先发制人 从雅虎控股阿里巴巴40%股份来看,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雅虎和阿里巴巴无疑形成了坚强的同盟军。这样面对未来本土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足够高的壁垒。 而中国的本土市场开发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走向国际化,进入国际市场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阿里巴巴与雅

9、虎的结盟无疑将沉重打击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信心,为其在将来的竞争添加了一个大大的砝码。,实现以下几种效应: 1:带来规模经济效益,阿里巴巴可以和雅虎共用某些技术和设备,减少浪费。 2:在B2B、C2C市场站著脚跟之后,皆由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带来的额外流量,阿里巴巴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3:雅虎中国是一家继承了美国雅虎的先进技术和技术文化的公司,并购可以为阿里巴巴省去在该领域摸索研发的过程,减少学习成本。 4:并购之后,财务更加灵活。,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属于互补兼容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成熟,并无更大发展空间。而雅虎中国单纯做门户和搜索,利润并不大。单纯通过并购雅虎中

10、国,可以实现门户、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合作,门户和搜索提供访问量,而电子商务可以提供内容。取彼此之长,共同发展。,五、对企业并购的启示,从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案例,可以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 首先,正确选择目标企业,关系到并购成本的高低、并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与预期协同效应。任何交易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对目标企业的评估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阿里巴巴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而在国内现有市场上,有搜索引擎的是Google、Baidu和Yahoo;与Google、Baidu相比,雅虎中国在搜索引擎市场的竞争地位和市场策略符合阿里巴巴购并要求。阿里

11、巴巴需要搜索引擎,雅虎力图摆脱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千年老二”地位,两者在市场定位和策略成功方面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次收购。,其次,在选择并购形式时,要综合考虑并购动因、目标企业状况、并购整合后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等因素,并放在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的整个过程中来考查。阿里巴巴换股方式的成功运用,为其他企业并购提供了一个借鉴。 最后,并购中要强化风险意识,正视并购活动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其实,阿里巴巴并购案并非无忧。一方面,阿里巴巴换出股份的比例过大,在换股过程中,雅虎得到了相对的控股权。尽管阿里巴巴称不会有任何控股,但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

12、的比例还是让人担忧,甚至有人说,两年后雅虎会全面收购阿里巴巴。另一方面,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不容小觑。阿里巴巴和雅虎中国是两个独立的品牌,有着各自的品牌形象;同时,雅虎中国体内的3721在收购前与雅虎中国仍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这样,如何准确区分品牌的不同定位,是对雅虎中国进行整合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这次收购后面临整合风险的症结所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公司的优势,公司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

13、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沃尔沃选择吉利的原因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 当然,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其在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沃尔沃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

14、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55.6亿瑞典克朗(约7.2亿美元)。沃尔沃还表示,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净亏,也是迄今的最大亏损。,吉利选择沃尔沃的原因,(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渴望技术 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提升品牌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福特选择吉利的原因,福特出

15、售沃尔沃 (1)战略性出售:发展福特品牌 (2)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 (3)继续持有风险更高。 (4)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 福特选择吉利 (1)吉利的尊重 (2)福特担心技术为竞争对手所用 (3)看中中国车市场,现状分析(SWOT),优势(S) 1、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 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2、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

16、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3、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 凭借着沃尔沃的品牌与技术,和吉利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了解,沃尔沃只需拥有5%的中国B级车市场份额即可实现全球市场规划目标。广阔的发展前景,详尽的运营方案对沃尔沃来说无疑有很大诱惑力 4、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 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国并购案:2006年10月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3月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5、吉利拥有职业的收购运营团队 以李书福为首,包括顾问公司的团队,吉利为并购案组织了200多人的全职运作团队,骨干人员中不乏业界巨擘 6、低成本优势巨大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 价资源,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对比其他国家仍有明显的优势。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