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8047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

2、阐明劳动价值论。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会劳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先于商品经济存在,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学院,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前提条件:社会分工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原始社会末

3、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商品经济的类型: 简单商品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节 商品及其属性,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学院,一、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是: 等价交换 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一、 商品的二因素,1、商

4、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一种商品体可能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2、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它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它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 或1斗小麦=15尺布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 X量商品A=Y单位货币,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100斤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 等式两端相等在

5、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客观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价值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 商品的二因素,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

6、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统一性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商品的本质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的只是使用价值。任何人如果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盾。 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值。 商品内部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实现全面转手。,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商品的二因素(小

7、结),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特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决定价值的理论,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

8、用(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 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

9、的二重性,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有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的劳动。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生产出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区分了同一劳动的两个侧面,有助于说明它们不同的性质

10、、运动规律,为说明在现象形态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同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后面的理论中许多内容的理解都要借助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商品价值量,1、价值量的决定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价值量变化规律,马克思主义学院,1、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概念: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价值实现就是经营成功: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

11、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概念,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社会分工、科技发展的差别及在生产中应用程度决定,区别,换算,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是通过千万次交换,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学院,3、价值量变化规律,劳动生产率,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表示方法:1、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

12、值量变化规律,劳动客观条件 劳动主观条件 劳动自然条件,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商品的价值量,有关商品价值量的一些问题: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概念: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济主体自身的需要。,条件: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矛盾产生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解决:交换

13、,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 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简单商品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商品经济存在需要两个条件: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或者不同生产者存在着独立的经济利益) 社会分工决定了生产者之间的互相依赖;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有着独立利益的生产者彼此交往时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2、商品是人类劳动产品在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有社会形式 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商品社会所取得的社会形式。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所形

14、成的生产者之间的依赖关系,要靠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交换中人们在生产产品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采取了商品价值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价值的本质:价值不是物,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彼此交换劳动的关系。 价值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不是自然范畴,也不是永恒范畴,而是特定生产关系下所存在的经济范畴。,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3、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由生产者自己决定、自己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生产者在分工体系中彼此联系着的劳动。,马克思主义学院,

15、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从现象上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从本质上看,每个商品生产者又是彼此存在着联系,是社会劳动。因此,生产者的劳动必须表现为社会劳动。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却妨碍着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私人劳动只能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社会劳动的性质。 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包括: (1)从具体形态上,劳动对社会有用; (2)从抽象形态上与其它社会劳动等同。 私有制使这种社会性表现为: (1)商品必须对社会有用; (2)商品具有价值。 只有生产者证明了自

16、己的商品具有这两种性质,才证明了自己以私人形式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基本矛盾,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对商品生产者及商品社会发展的影响 (1)由于劳动以私人形式进行,所以,劳动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实现价值成为不确定的事情。如果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生产者的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他的商品也不能换取他人的商品。这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基本矛盾,(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使商品生产者力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克服这一矛盾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使自己的劳动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劳动;另一方面,也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引起生产资料在少数人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