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上传人:齐心 文档编号:14097729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4 / 142019-2020上学期文学理论授课大纲 教师:董玲班级:2018汉语言文学专业导 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1)文艺学:(2)三个分支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分与联系2、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1)其研究对象是文学(2)其对文学的把握是理论的把握二、文学理论的内容1、四种要素:作家、作品、宇宙(自然、生活)、读者2、五个专题:(文学)本质论(作家)创作论(文本)构成论(读者)接受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发生发展论三、文学理论的功能作用四、学习文学理论的要求六、参考书目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出版社1984。2、美艾布拉姆

2、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4、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8、亚里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9、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10、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直接反映论再现说(模仿说、镜子说)二、

3、间接反映论表现说(区分传统与现代的表现说)三、比较(比较以上两种学说、中西关于文学的不同学说)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特质一、文学的特殊对象二、文学的特殊方式三、文学的审美特质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1、艺术分类2、语言艺术的作用二、言意矛盾1、言、意、矛盾2、表现形态:(1)“文不逮意”(陆机)(2)“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3)“才涉唇舌,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禅宗)三、语言艺术的特点1、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2、拓宽了文学的审美空间,最自由、普遍的艺术种类。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一、文学的价

4、值与价值观 1、几种关于文学的价值观2、文学价值功能背后的决定因素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1、多样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标准,是多元的变化的2、主导性:一个社会、时代、族群等主导、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三、文学的真、善、美(知情意)1、真求知、真相、真理2、善德行、品行、道德3、美情感、体验、感动 注意:三者的区分与联系第二节 文学的社会功能一、认识功能(不同于科学认识)二、教育功能(不同于说教、论证)三、娱乐功能(不同于游玩戏耍)四、补偿功能(不同于简单的替代)五、审美功能(核心)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一、创作主体的规定性二、创作动机(1)动机的产生(2)区分一:表

5、层动机深层动机临近动机(3)区分二:丰富性动机缺乏性动机三、创作主体的素养(学者型的作家)(1)生活积累(2)文化知识(3)创作能力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一、准备阶段(艺术积累) 1、观察2、记忆3、感受(区分:一般感觉、艺术感觉)4、体验二、实施阶段(一)艺术触发(不同于动机)(二)艺术构思(内化)1、内容:2、艺术构思的过程(从作品创作角度言)3、思维活动(三)艺术传达(外化、物化)1、步骤2、心理发生三者的关系:三阶段递进、交叉、往复。第六章 文学作品第一节 文本及其构成一、文本的涵义二、文学作品的构成1、文学作品:内容、形式2、内容:题材、主题3、形式:语言、表现手法、结构、体裁三、文学

6、文本的构成1、语言层:语音层、语义层2、现象层: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抒情性文本的现象层3、意蕴层:形而下意蕴层,形而上意蕴层第二节 文本的语言层一、语音层表层1、音韵-和谐2、旋律-悠扬3、节奏-鲜明二、语义层深层1、语义层的区分2、语境理论三、语言层的美学功能1、传达审美信息2、造型性3、言语风格第三节 现象层一、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1、故事2、情节3、人物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心态型人物 4、环境二、抒情性文本的现象层1、内容:人、事、景、物2、美学特征3、表现形态4、构成方式第四节 意蕴层一、意蕴及其层次性1、形而下意蕴2、形而上意蕴3、两者关系二、主题及其构成1、内涵2、特征3、构成三、多主题

7、及主题的多义性1、多主题2、主题的多义性第五节 文学形象 一、文学形象二、文学形象的特征1、间接性2、意象性(心象性)3、概括性4、模糊性三、文学形象的类型一)叙事文学与典型1、典型(定义、渊源)2、典型形象的特征3、典型化二)抒情文学与意象、意境(一)意象(二)意境1、意境理论的思想渊源2、意境理论的发生发展3、意境的三重结构4、意境的创造第六节 文学种类和体裁 一、文学种类和体裁的涵义及划分 一) 文学种类和体裁的划分1、二分法 2、三分法3、四分法4、五分法二)各种类和体裁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1、稳定性、规范性、封闭性2、相互渗透影响二、诗歌1、基本特征2、形态区分(分类)3、艺术手法三

8、、小说1、渊源与定义2、基本特点 3、小说的叙述叙述学4、小说的区分四、散文1、定义 2、审美特征3、分类五、戏剧文学1、定义2、审美特征3、区分一(1)悲剧(2)喜剧(3)正剧(悲喜剧、严肃剧)4、其他区分第七章 文学接受一、文学接受 1、读者的作用与地位 2、文学接受中相关概念:文学接受、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二、文学鉴赏 1、审美活动 2、再创造活动三、文学批评 1、如何理解“批评”一词? 2、什么是文学批评?第八章 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2、作用二、文学批评的标准1、标准的相对性:有标准,但不是凝固不变的2、标准受到的制约3、标准的区分4、标准的原则四、文学批评的文体(多

9、样化)1、论文2、点评3、以诗论诗(论诗诗)4、随笔5、序跋6、评传体、书信体、对话体三、文学批评的方法(随着思想、时代而变化,有通有变)1、社会-历史批评2、道德批评(伦理批评)3、印象主义批评(审美批评)4、心理学批评5、文化学批评6、文体学批评7、新批评(语言批评)8、结构主义文学批评9、解构批评10、读者批评11、女权主义批评12、新历史主义批评第九章 文学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一、原始思维1、原始艺术2、图腾意识3、原始思维二、文学的起源1、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2、巫术说: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基础上3、表现说4、摹仿说5、劳动说第二节 文学的历史发展

10、一、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一)通(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1、文学发展中历史继承性的必然与表现。2、原则(二)变(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1)方法的革新(2)内容的创新 (3)形式的变化(三)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中西)二、文学发展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1、内容2、形式3、关系第三节 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一、文学风格1、涵义(广义、狭义)2、类型3、特征附:(一)创作个性 1、定义2、形成 3、表现(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之关系(文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1、作家不同,创作个性不同,文学风格亦不同,正如人们的面貌不同。2、同一作家,外表的文辞和内在的性情气质一定相符。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

11、的涵义及产生的条件2、产生原因3、文学流派的类型4、意义 5、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之关系三、文学思潮 1、涵义 2、产生原因3、意义第四节 文学类型一、概述从文学史看文学的类型、创作方法(原则)的演变二、现实主义文学1、涵义(1)作为创作原则、方法;(2)作为文学思潮;(3)作为文学理论术语2、特征 (1)重现实(现实主义精神)(2)真实性(3)写实手法3、自然主义三、浪漫主义文学 1、涵义 (1)作为一种文学思想、文学表现手法、文学类型; (2)作为一种文学思潮2、特征(1)理想主义精神(2)歌颂大自然(3)艺术手法: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四、现代主义文学1、涵义以二战为线,大致可分两个时期

12、(流派)(1)第一时期:A、 未来主义:B、 超现实主义:C、 后期象征主义:D、 表现主义:E、 意识流小说:(2)第二时期:F、存在主义:G、荒诞派戏剧:H、新小说:I、黑色幽默:J、魔幻现实主义:2、时代背景3、思想内容4、艺术特征(1)重主观表现(2)重艺术想象(3)重形式创新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发展现状一、现代消费时代的文学文学与市场 二、现代传媒时代的文学文学与媒介三、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文学与全球化第二节 文学理论研究的展望 一、文学何在?文学理论何在? 1、 文学自身的变与不变 2、文学理论研究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二、文学理论研究的转向 1、传统研究范式(学院派) 现代研究范式 2、专业批评 非专业批评(大众) 3、纯文学研究 泛文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