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7576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答案(2020年8月).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2020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大学精读章节测试1有人提倡把本质性的道理从经典中抽象出来,然后对经典文本进行漠视和抛弃,这属于()。CA、激进主义态度B、普遍主义态度C、虚无主义态度D、历史主义态度2经典的()建立在和普遍的人性、人性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的基础上。ABA、普遍性B、永恒性C、一般性D、特殊性3对于为什么要研读经典作品,常见的一共有哪几种态度()。ABA、激进主义态度B、普遍主义态度C、虚无主义态度D、历史主义态度4诗经没有直接记录历史事实,无法反映了社会状况。如何面对古典?1“先王以经纶”中的经纶是什么意思?()DA、整理蚕丝B、常C、经典D、权变2“一切真

2、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著名文艺评论家克罗齐提出的。:面对经典的基本学术方法1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DA、训诂B、章句C、义理D、以上都是2古代的思想写作没有逻辑。大学作者辨伪1传统上认为大学的成书年代在()。AA、战国初期B、战国末期C、春秋初期D、春秋末期2思孟学派的发端者是()BA、庄子B、曾子C、庄子D、荀子3古时候,谁写的书就一定会著谁的名。错误曾子其人1关于曾子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注重修身B、注重孝道C、好勇斗猛D、明仁道2游子认为孔子说的“死欲速朽”就是希望人死后身体赶紧腐烂。错误3“忠恕之道”和大学有本质性关联。正确大学的创作时代及其时代特点1大学的时代

3、特点不包括()。BA、家国同构B、集各家学说之大成C、心性D、征引六经2儒学的内在化从思孟学派开端,在哪个时代实现了集大成?B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3辨伪学的滥用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正确大学题解:何为大学?(一)1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B、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C、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D、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2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ABCA、以官学为基本方式B、以贵族子弟为主体C、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D、以私学为基本方式3先秦是一个缺乏私学的时代。正确大学题解:何为大学?(二)1下列哪项不属于学记中大学教育的特

4、点?()CA、教育强调一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B、大学强调完整人格的塑造C、教育止于知识D、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培养2学记中说到不同学年要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三年应达到的水平是()。CA、离经辨志B、博习亲师C、敬业乐群D、论学取友3学记中的“中年考校”的“中”是“挨着”的意思。大学题解:何为大学?(三)1古代大学的最终指向是()。DA、知识B、建国C、修身D、治国2人类对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类”来展现的。3知类和通达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正确大学之学与大人之学(一)1大人之学的体现不在于()DA、人的本质B、“天大、地大、人亦大”C、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本性D、贵族身份2先秦时期进入“大学”一般需要贵族身份

5、。正确3大学带有深刻的春秋以前的贵族大学的烙印。正确大学之学与大人之学(二)1儒家强调人的追求、思想和修养上的平等所体现的道理不包括()。AA、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B、为阶级社会注入动荡与活力C、儒家的精神来自于历史D、体现了平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渴望2对大学的评价不准确的是()。DA、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B、是平民对贵族的胜利C、是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本质价值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D、是平民阶级已经征服贵族阶级的标志3大学对于传统有一种深刻地、彻底地继承。大学的聚讼1大学的聚讼是由谁开始的()?B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程颐2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DA、郑玄B、司马光C、章太炎

6、D、以上都是3“错简”是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正确在明明德:“在”的内涵1“在止于至善”一句中关于“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A、有“朝向”之意B、“趾”的本字C、本义是“脚”D、是“终止”的意思2“在明明德”一句中关于“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存”的意思B、和“是”等同C、指精神思想的专注状态D、是一种主体的凝聚3“明明德”和“亲民”是“至善”的内容。:4“念兹在兹”中“念”和“在”的意思相近。明德的内涵与先秦古人的历史记忆1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DA、贪冒B、辟邪C、粗佚D、以上都是2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ABCA、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B、先秦的明德就是

7、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C、明德的反义是昏德D、“德”一直是褒义词3“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4古人对“明德”的向往其实也是期待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规范能规范、清晰地掌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明德的依据天命1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DA、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B、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C、导人向善D、是一种消极的思想2古人认为“明德”的根源来自于自己。3天的伦理化实质是我们对天的重新发现。明德的主体君主1体现了明德的君主有()。DA、尧B、舜C、汤D、以上都是明德在阶级世界中现实与想象的政治载体是()。BA、文人B、圣王C、平民D、先哲3传统的“明德”有什么特点()

8、?ABCDA、属于贵族B、实质是一种政治的理性C、以天命为依据D、以贵族为主体明德在大学时代面临的危机1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AA、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B、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C、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D、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2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C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3关于传统明德的崩坏的记录可以从日知录中窥得一二。“明德”如何普遍?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延续在于()ABA、自身的传承B、自身的深化C、自身的怀疑D、自身的推翻2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错误3孔子说的“克己

9、”的主体是自己。大学如何将明德普遍?1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CA、人的出身B、天命所归C、格物致知D、延续传统2大学论述明德的普遍性不在于()。DA、认可明德的普遍性B、强调实践的次第C、汇归到儒家的伦理体系D、以治国得以实现作为根本出发点3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ABCDA、贵族垄断政治B、贵族垄断教育C、贵族垄断学术D、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4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大学明德的建立1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DA、论语B、大学C、礼记D、中庸2“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BA、特殊性B、普遍性C、决定性D、永恒性3孔子明确提

10、出了“性善论”。4抛弃传统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传统的烙印。圣王之道1被称为亚圣的是()。CA、庄子B、荀子C、孟子D、曾子2圣王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高不可及的。3明明德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到底是亲民还是新民?1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DA、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B、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C、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D、以上都是2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3“子为父隐”体现了“亲亲之道”。止于至善1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BA、修身立德B、为政之德C、礼D、法2“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ABCA、停止B、至止C、止居D、脚趾3大学提出

11、了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正确知止而后有定:“定”的内涵1佛教八识中,第八识是()。DA、舌B、身C、意根D、如来藏2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CA、统治者B、贤者C、天D、地3在大学里,“定”、“静”、“安”的含义没有区别。4佛教用语里,“一丝不挂”是没有穿衣服的意思。:定而后能静:“静”的内涵1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从“青”B、从“争”C、古同“净”D、只有无声的意思2从“釆”的字不包括()。BA、番B、采C、悉D、释3古人对“安定”的理解在于强调有序。4“静”是内在有序所体现的一种安定的状态。静而后能安:“安”的内涵1“安”所强调

12、的秩序是()。BA、外在的规范B、内在的自然C、外在的自然D、内在的规范2“安”体现了从规范秩序走向自然而然的过程。3“定”偏重于“礼”,“静”偏重于“乐”,“安”偏重于“自然”。定、静、安的特点1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DA、蕴含在词意中B、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C、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D、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2在解读经典时不仅要还原词意,也要还原语境。得与虑的特点1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虑”理解不正确的是()。DA、从“思”B、从“虍”C、有思考的意思D、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2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ABCDA、“得”即“德”B、本义为登高、攀登C、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D、后有道德、德行之义3“念”的特点是萦绕、不忘怀的思考。情境与自觉1以下哪些是“礼乐”作为先秦君子的情境?()DA、举手投足B、行动坐卧C、眼之所视D、以上都是2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A、情境可以塑造人B、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C、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D、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3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