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7553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020年8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小时部位:不同部位病原体: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机体内在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机体外在因素:诊疗活动(侵入性诊疗机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院环境、医院管理机制(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

2、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 灭菌(ster

3、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 干热:燃烧、干烤湿热:压力蒸汽、低温蒸汽、流通蒸汽 辐射消毒法 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 紫外线消毒法 设备:低压汞石英灯管 杀菌波长:250270nm 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 (1)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 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 (2)物表:30w、2560cm、2030min,物品应摊开 (3)液体:水内照射法/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

4、于 2cm,并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紫外线消毒法注意事项 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 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 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 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 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强度70w/cm2。 方法:紫外线强度仪、化学测试法、 生物学测定: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分类定义消毒剂举例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效果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5、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新洁尔灭、氯己定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immersion) :大多数物品 擦拭法(rubbing) :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 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 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第三节 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 washing)指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

6、and rubbing)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tic)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洗手【注意事项】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未有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

7、脱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时方法正确,注意手的各个部位都应该揉搓到卫生手消毒指征: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洗手之前摘除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能超过指尖手消毒过程中,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涂抹消毒剂、揉搓、流水清洗、擦干,顺序手部前臂上臂下13用后的清洁用具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每

8、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术后摘除外科手套之后,用肥皂清洁双手第四节 无菌技术一、概念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必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操作

9、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 存放环境标识清楚: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使用有序储存有效期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 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

10、咳嗽、打喷嚏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患者使用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2)无菌容器的使用(3)无菌包的使用(4)铺无菌盘(5)取用无菌溶液(6)戴、脱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取放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就地使用,到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干燥保存法,48h更换一次 湿式保存法: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

11、度的1/2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有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无菌容器【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与边缘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避免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旦打开,使用时间24h 无菌包的使用【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打开包布时手仅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关包,系带横向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12、24小时内有效无菌包应定时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铺无菌盘【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 铺盘时,非无菌物品和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距离,手、衣袖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时间4h取无菌溶液【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开瓶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和瓶塞内面倒溶液时,勿沾湿瓶签,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不可将物品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戴、脱无菌手套【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注意修剪指甲

13、以防刺破手套;戴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后始终双手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 ,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皮肤 隔离(isolation): 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 隔离区域的设置 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 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 设置隔离室的可将感染源与易

14、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 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入口处有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备有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等;出口处有洗手、处理废弃物的装置 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 工作区的划分 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 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 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 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进出隔离室符合要求 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 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 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 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 加强终末消毒处理:病人、个人用物、病室单位 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 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 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 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 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 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