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程学习体会(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7485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TEM课程学习体会(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STEM课程学习体会(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TEM课程学习体会(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EM课程学习体会(2020年8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学习体会XXXX年10月17日,在五中进行了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从而了解到了美国核心素养的4C能力,STEN教育的来源、形式、目的以及在美国是如何实际操作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发。一、 美国核心素养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核心素养来源于知名企业的大量调研,所提出的4C能力是企业所切实需要的,包括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合作协作力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工作;沟通交流力强调学生有逻辑的沟通,并展示思维过程;创新创造力强调提出开放性问题,

2、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有自己的判断力,并知道如何去判断。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二、 什么是STEMSTEM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是基于理工科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理工素养的课程,为将来的社会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家、企业家、政治领袖,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STE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M教育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

3、科之间的融合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形成当今日趋受到重视的、跨领域的STEM教育。STEM教育的常见形式有科学研究的发现规律、工程设计的解决问题、创新课的脑洞大开,STEM教育非常注重“动手”,只有“动手”才能动脑,而动嘴、动耳却不一定动脑。STEM课程设计的六要素有:一、来自现实问题,二、以工程设计问题为引导,三、让学生进入开放式探索中,四、团队合作,五、严格的教学和学科知识,六、允许问题多个答案,从失败中改进。其中工程设计是核心,它要求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设计过程是:提问想象答案计划创造完善。STEM课程的评估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运用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程度

4、、4C能力的表现、是否使用学术术语等方面来进行评估。三、 现场教学启发其中现场的教学展示火星任务与平衡状态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切实地感受了STEM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所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并且让所有同学上课都能动手、展示,整堂课下来没有有死板的课堂常规评分。每个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容许的,老师没有评判,只是在旁边指导,也代替帮忙,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四、 对在以后实际教学的启发(一)、教师角色要充分转变教师不是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把学习完全还给学生,这些对

5、于我们新教师来说亟需改进,这段时间的试讲,我发现自己的牵引太多,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二)教学设计我们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教学,陶行知说过,那些不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都是伪知识。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那些能培养学生4C能力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的环节,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三)驱动性问题的提出驱动性问题要避免只答对与错的问题,避免一样答案的问题,提倡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提好“主线”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充分发挥。(四)合作学习的注重我们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视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要提高重视性。同时在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一个人为主导,其他人是跟从者或者服从者的情况的发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的工作,他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充分的参与,教师要监督其他同学不要代替帮忙,而是通过提示来帮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同肩、对面、斜对面等各种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以上是学习后的心得,在今后我还会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STEM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