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097273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硫酸精选试题一、 酸的通性硫酸、硝酸、盐酸化工生产的“三酸” ,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它们具有酸的通性。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1跟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2跟较活泼的金属反应:Zn+H 若是硝酸呢?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CuO+H 4跟碱反应: H +OH Cu(OH)2+ H Ba(OH)2 与 H2SO4: 5跟盐反应:与 Na2CO3 反应: BaCl2 与 H2SO4: 二、硝酸和浓硫酸1.物理性质例 1.浓硫酸和 2mol/L 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 a、b 曲线变化的

2、原因是( )A.a 升华、b 冷凝 B.a 挥发、b 吸水C.a 蒸发、b 潮解 D.a 冷凝、b 吸水2.特性例 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反应 CuSO4+H2S=CuS+H 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例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例

3、 4.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 HNO3的是AAg BCu CA1 DFe变式练习:下列试剂需保存在棕色瓶中的是_ FeSO 4AgNO 3氯水AgBrHNO 3NaHCO 33强氧化性(1)与金属的反应: 体现浓硫酸与硝酸的 性和 性a 在浓硝酸中放入足量的铜片: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是 。 - 2 -离子方程式 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盐酸,现象 ,其原因是 将 12.8g 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 5.6L(标准状况) 。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b 写出铜与浓硫

4、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H2SO4(浓) (2)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硫酸与硝酸只表现 性,不表现 性分别写出炭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 5.(05 上海)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例 6.(08 北京)由 Fe2O3、Fe、CuO、C、Al 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1)取少量溶液 X,加入过量的 NaOH 溶

5、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 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_。(2)Z 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若 Z 只为一种气体,试剂 a 为饱和 NaHCO3溶液,则反应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 Z 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 a 为适量的水,则 Z 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3)向 Y 中通入过量的 Cl2,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_。(4)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 Y 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物质用化学式表示)_。三、SO 42-离子的检验思考与交流:哪些离子会

6、造成干扰,如何排除? 方法:甲、乙、丙三学生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所检测的试样中含 SO42-离子。(1)甲实验为:试样 A 的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 A 中若含有 离子(仅填一种) ,也会有此现象。(2)乙实验为:试样 B 的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 3 -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 B 中若含有 离子(仅填一种) ,也会有此现象。(3)丙实验为:试样 C 的无色溶液 现象 I 现象 II。若丙方案实验后公认为合理,则回答:试剂 I 是 ,实验中必须加至 ,此时的现象 I 是 ;试剂 II 是 ,此时的现象 II 是 。

7、直通高考:1.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 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2.硝酸与金属反应,其还原产物随金属的活泼性和硝酸的浓度不同,可能分别为NO2、NO、N 2O、N 2和 NH4NO3等。已知 6.5 g 某金属与过量稀硝酸反应无气体放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热碱溶液可放出一种气体,其体积为 560ml(标准状况下) ,则该金属是A. Mg B. Al C. Zn D. Fe3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4Cu 2S 与一定浓

8、度的 HNO3反应,生成 Cu(NO3)2、CuSO 4、NO 2、NO 和 H2O,当 NO2和 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 Cu2S 与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7 B19 C15 D295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6 (08 年海南)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 1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1 mol C0.5mol D0.25mol7.

9、铜和镁的合金 4.6g 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 4480mL 的 NO2气体和 336mL 的 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02g B.8.51g C.8.26g D.7.04g8(07 四川理综)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 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1.68 L O2(标准状况 )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 NaOH 溶液至 Cu2 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

10、B)45 mL (C)30 mL (D)15 mL9.将 32.64g 铜与 140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请回答:(1)NO 的体积为 L,NO 2的体积为 L。(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 VmL amolL-1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1。 - 4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3,至少需要 30%的 H2O2 g。10.有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

11、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1)甲取样品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 1.12L 气体(标准状况) ,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g。(2)乙取样品ag 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 bg 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_。样品中氧化铜质量为_g(以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了 c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11(07 重庆理综)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

12、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活塞 b,试管 d 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 c 和 d 的胶塞,加热 c,其目的是_。(2)在 d 中加适量 NaOH 溶液,c 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 a 向 c 中加入 2 mL 浓硝酸,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再由 a 向 c 中加 2 mL 蒸馏水,c 中的实验现象是_。(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理由是_ 。方案 反应物甲 Cu、浓 HNO3乙 Cu、稀 HNO3丙 Cu、O 2、稀 HNO3(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 KMnO4Cl 2Br 2,操作步骤为_,实验现象为_ 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 。12 (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