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7037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24 大小:26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 务 会 计,教 师 王 岚,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通过本 章的授课,要求同学们: 1明确会计的目标,明确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掌握会计理论的主体结构; 2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前提; 3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明确各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所 起的作用; 4掌握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等式; 5 明确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主要法规的基本内容。,二、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我国现代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和结构;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三、本章教学安排 1本章总体安排3个左右课

2、时进行讲授,第一次课主要讲授财务会 计 这门 课程的内容体系、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以及应看的 参考书目等;余下课时讲授本章授课内容。 2上课过程中,请部分同学起来回忆和回答已学的会计基础知识,以了解同学们已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一来,一方面逐渐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以便安排后续教学,同时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本教师的授课方式。,3因本门课程往往是向会计本科二年级的同学讲授,所以在向同学们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最新会计前沿理论介绍,以激起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 4及时安排同学们做本章课后作业,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讨论题。 5及时抽查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评阅,以了解同学

3、门对本章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并对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班讲评,以加深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 一. 财务会计的性质 (一)财务会计与环境 财务会计与环境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财务会计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其环境。,对财务会计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 1。经济环境 2。教育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环境 5。政治环境 6。法律环境 7。伦理环境,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一)财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看后页图表)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比较,第二节

4、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1 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要求 2 什么是会计主体 3 会计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4 会计主体的作用,(二)持续经营 1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要求 2 持续经营假设的作用 3 持续经营假设与企业破产 清算,(三)会计分期 1 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 2会计期间与会计年度 3会计分期的作用 (四)货币计量 1 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 2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 3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二、 会计原则 (一)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真实 性、可靠性、可验证性,2可比性原则 (1)可比性原则的基

5、本要求 (2)可比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关系 3一贯性原则 (1)一贯性原则的要求 (2)一贯性原则的作用 (3)一贯性原则信息披露要求,(二)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1相关性原则 (1)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2)相关性的判断标准 2及时性原则 (1)及时性的基本含义 (2)及时性的要求 3明晰性原则,(三)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 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收付实现制原则要求 2配比原则 (1)配比原则的要求 (2)配比原则的内容,3历史成本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 (2)历史成本计价的理由 (3)历史成本计价的局限性 4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6、 (1)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的要求 (2)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内涵 (3)混淆两类支出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四)体现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 (1)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2 重要性原则 (1)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2)重要性的判断,第三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1资产 (1)资产的定义及特点 (2)资产的分类 2负债 (1)负债的定义及特点 (2)负债的分类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二)利润表要素 1收入 (1)收入的性质 (2)收入的分类 2费用 费用的性质。 3利润 (1)利润的性质

7、(2)利润的构成,二、会计等式 (一)静态会计要素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动态会计要素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三)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结合等式,1会计期初表现为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间内表现为静态和动态结合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会计期末,当期经营成果为投资人获取或承担, 表现为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四节 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架 二、会计法 (一)总则 1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国 2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主体 3会计工作的管理机关 4

8、 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的对象及内容: 2明确了会计年度为日历年度 3会计核算的记账货币和编报货币,第四节 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架 二、会计法 (一)总则 1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国 2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主体 3会计工作的管理机关 4 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的对象及内容: 2明确了会计年度为日历年度 3会计核算的记账货币和编报货币,三、企业会计准则 1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会计准则的推行情况 四、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构成内容。,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点,资产的存量与其来源在金额上必定相等,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9、(静态) 将(1)式进行简单的移项,得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上面的会计恒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从收入、费用、利润三者的角度来看: 收入-费用=利润(3) (动态) (3)与(1)(2)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未分配前)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4 ) 公式(4)既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又反映了资金运动的动态。,第二节 账 户 一、账户的设置 1、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再分类, 并赋予每一个类别以名称及相应的结构。 2、账户设置的重要意义 (1)

10、、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所接纳的原始数据转化 初级的会计信息 (2) 、可以压缩信息数量、确保质量,3、账户设置的原则 (1) 应该立足于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的再分类 (2) 账户的设置应该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 账户的设置应力求可比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账户的结构 1、账户的基本结构 借方 账户 贷方 增加或减少 增加或减少 具体每个账户,到底是借方登记增加数还是减少数,贷方登记减少数还是增加数,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经济业务的内容。,2、有关账户的几个名词 (1) 本期发生额 即在账户中计入借方或贷方的增加数或减少数。 可分为“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 (2) 余额 为了反映每个账户在

11、一个特定的期间过后,将借 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进行比较以后得到的余额。,3、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1)资产类、费用类 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借方。 (2)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类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贷方。 下面是账户的结构及发生额、余额的登记方向;,左方 资产类 右方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登记增加数 登记减少数 期末余额 左方 负债类 右方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登记减少数 登记增加数 期末余额,左方 所有者权益类 右方 本期借方

12、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登记增加数 登记减少数 期末余额 左方 费用类 右方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登记增加数 登记减少数,左方 收入类 右方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登记减少数 登记增加数,4、账户余额的计算 上述账户余额的计算依据: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 具体:资产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贷方),5、实际工作中的账户基本结构,三、账户体系,第三节 复式记账 一、关于复式记账方法 1、单式记账法 对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

13、个账户进 行反映。 2、借贷记账法 对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反映,力求反映经济 业务的来龙去脉,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二、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具体: 1、任何一个经济业务发生,至少会同时导致两 个账户发生变化 2、经济业务发生后,所计入的账户必须至少包 含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 3、借方合计与贷方金额合计必然相等,三、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如何编制会计分录1、经济业 务的类型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 费用=利润”企业的经济业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类:,2、会计分录的编制 (1)、会计分录的概念 即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

14、账规则对经济业务列示 应借或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2)、如何编制 (1)任何会计分录都包括借贷两个方位,借方在上 面,贷方在下面 (2)任何一个会计分录借方应该在左,贷方应在右。 (3)编制之前,应首先判断一项经济业务可能引起哪 几个账户金额的变化;再次判断能涉及的账户从 大类上属于何种会计要素;再次判断经济业务引 起这些账户的金额的增减变化;根据经济业务涉 及到的账户的性质和对金额的增减影响情况决定 借贷方向;最后,按会计分录的具体格式编制完 整的会计分录。,3、举例 1、10月2日向石井公司赊购原材料一批共计5 000元。 借:原材料 5 000 贷:应付帐款 5 000 2

15、、10月5日,建南集团投入货币资金10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股 本 100 000,3、10月8日,用银行存款偿还上个月欠南强集团的 货款共4 000元。 借:应付账款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4、10月12日,以银行存款50 000元按面值回购外发 普通股。 借:股 本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5、10月15日,从银行提取现金4 000元备发工资。 借:现 金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6、10月18日,签发商业票据一张偿还10月2日的欠 款。 借:应付账款 5 000 贷:应付票据 5 000,7、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利用盈余公积3 000元转 赠资本。 借:盈余公积 3 000 贷:股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