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7032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22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古典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体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 亚当 斯密,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自配第以来的古典经济思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生平与著作,生平: 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25岁在爱丁堡大学作讲座28岁主持格拉斯哥大学讲席(逻辑学、道德哲学) 41岁游历欧洲大陆53岁写成国富论 64岁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67岁病逝(1790.7.17) 著作: 道德情操论1759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简称国富论) 哲学论文集1795年 亚当 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

2、演讲1896年,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一)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与 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斯密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2.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斗争的焦点是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行会残余和保护关税制度方面。 3.斯密经济学说的形成也深受法国重农

3、主义和英国从配第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的影响。,(二)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斯密作为18世纪中后期代表产业资本利益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为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武器。 2他的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经济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3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已经形成为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这部著作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清晰的结构,并且同时运用了

4、抽象分析和归纳综合方法,既有对经济过程本质的一定分析,又有对经济事物较充分的数量分析,既有对经济发展历史的分析,又有对经济发展现实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全面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问题。 基于上述,我们说亚当斯密最先建立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三)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1.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主题(或中心思想) 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即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条件。 国民财富供

5、给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他说:“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结构 理论第一、二篇 历史第三、四篇,包括经济发展史和学说史 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财政第五篇,分析最重要的宏观问题,篇章内容。,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在第一篇,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

6、结果。 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政府统制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肯定其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最接近于真理”的观点;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 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

7、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附录:国富论目录,序论及全书设计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第一章论分工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第八章论劳动工资第九章论资

8、本利润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第十一章论地租,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序论第一章论资财的划分第二章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资财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引言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第二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第四章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引言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

9、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第四章论退税第五章论奖励金第六章论通商条约第七章论殖民地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把土地生产物看作是各国收入及财富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一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 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论公债,国富论的历史意义,1.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学体系。第一次把当时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纳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体系。 确立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价值理论、制度分析和经济运

10、行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使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2.“经济人”假设的运用。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经济学逻辑演绎的起点。(概念的提出者是约翰穆勒) 3.自由放任政策的提出和论证。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传统-自由主义,2 研究方法,抽象演绎法 (主要方法) 经验归纳法 (作为辅助和补充) “斯密的著作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一种独一无二的混合。” -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四)“经济人”假设与“看不见的手”原理,关于人性论的分析 道德的人具有利他之心、同情心、怜悯心 经济人自利,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对经济人的论述 “经济人”: 是指在各种限制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单位;

11、 人是理性的,总为自己打算,并受利益驱使; 每个人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自然应有自行其事的自由; 假如不加干预,他不仅会达到自身最高的目标,而且有利于推进公共利益。 “看不见的手” 原理 “看不见的手”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 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促进社会利益,二、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

12、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1、财富的原因之一分工,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3)在他

13、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 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2.财富的原因之二资本,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 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 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 ”。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国民财富的决定,总之,国民财富的原因:直接的原

14、因是劳动生产力和从事生产性劳动的劳动力的比例。而这两个直接原因,都可以追溯到一个间接的原因:资本积累。因此,资本是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二)财富的交换货币和价值论,1、交换的媒介货币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发生之后,人们就要靠交换生活。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产生的。起初在各个地方充当货币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后来集中到用贵金属作货币,开始用金属条块,后来又发展为金属铸币。 斯密突出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 ”。斯密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2.交换的原则价值和价格理

15、论,首先,斯密在探寻价值本源的时候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指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也就是指出了交换价值的大小跟使用价值没有关系。 其次,提出了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斯密这里说的劳动是指所有生产部门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即劳动一般。马克思在评价斯密的这一贡献时指出:“在农业、制造业、航海业、商业等等实在劳动的特殊形式被人们轮流地认为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之后,亚当斯密宣布劳动一般”。,最后,进一步研究了决定交换价值的劳动究竟是哪一种劳动(两种劳动)。 (一)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斯密指出:“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

16、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二)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斯密指出:“任何一种商品,对于占有这种商品而不打算自己消费,却打算用它交换其它商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等于这个商品能够买到或支配的劳动量。”,什么是购得劳动呢?斯密认为,购得劳动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组成。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就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斯密从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转向购得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进而转向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 。 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论。,自然价格与市场 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他所处理的市场关系是一个自由竞争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品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