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4096834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年8月离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参考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1、 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A.生存状况 B.健康状况 C.经济状况 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A.适应 B.平衡 C.顺应 D.同化3.( A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碍 C.心理不健康 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C )。A.心理辅导室 B.阳光心理室 C.心理咨询室 D.知心朋友屋

2、5.( D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心理健康老师6.( B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 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A.中间目标 B.总目标 C.初始目标 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B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 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

3、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 B )上。A.教学模式 B.教学目标 C.教学动力 D.教学环境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BCD )。A.动态性 B.时代性 C.个体差异性 D.年龄差异性 E.文化相对性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ABC )

4、策略。A.全员性 B.全面性 C.渗透性 D.个体性 3.“全面渗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伴途径,是因为其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ABDE )的思想。A.全员参与 B.全体受教 C.全面铺开 D.全程实施 E.全面发展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ABCDE )。A.开放 B.科学 C.统一 D.合理 E.全面 5.从“动态层面”也即操作层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征主要有( ACE )。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B.问题与经验相结合C.活动与体验相结合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E.校内与校外相结合3、 判断题(打“”或“”, 共5题,每题3分,共1

5、5分)1. 理性情绪疗法大抵通过“教导”、“驳斥”两类技术来完成具体的咨询与治疗操作。 2. 虽然所有的心理咨询模式几乎都强调了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些方面,但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 3. 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5. 学校可以邀请非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青少年时期答: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 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2.亲

6、子依恋答: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 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 6-7 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 交往。3.生涯答: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如舞台生涯、体育生涯。从事某种活动或 职业的生活。4.教师心理健康本体价值答: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评价教师心理健康 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具有不同的含义。5.教学评价答: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 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 教育决

7、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1.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什么制约?答: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 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2.适应的内涵及本质?答:心理健康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 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心理健康的实质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 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3.请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

8、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4.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 级目标” 或称为 “副目标”、“辅目标”。 其二,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其三,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客观针对性。其四,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5.简要回答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答: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

9、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二维适应论”的认识。答:第一,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本质,而由心理适应(自我适应)社会适应、生存适应)发展适应所形成的四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适应,基本上涵盖并代表了个体适应的主要形式,也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个体心理健康的功能状态(或过程)。 第二,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是一个极富概括性的/尺度。就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看,人群中不同个体的心理健康表现是多样性的,也是多层次化的。 第三,以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来衡量心理健康,既能客观永

10、恒、全面概括地保持其内涵,也能包容个体的成长、时代的变迁,同时也整合了各家各派对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的理解和认识。2.试论述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答: 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失衡 启示:1.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旨在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如何在高速变化的后工业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突显自己的人 生价值和意义。 2.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孕育、萌生及日后的完善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3.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将会成为心理科学多维视野中新的一维,它会成为未来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一种新的取向、维度或研究范式。以下内容可

11、以删除: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

12、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

13、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

14、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