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6789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作家作品赏析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家作品赏析,主讲:魏宏玉,茅盾,一、生平: 沈德鸿(1896-1981)中国革命鼻祖。 二、茅盾思想及创作: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 阶段:(一)不成熟的革命现实主义阶段: 蚀三部曲从牯岭到东京重点是反省自己的不足。,(2)革命现实主义新的发展阶段:长篇小说虹 (3)受“左”的影响背离现实主义时期:路三人行 (4)革命现实主义的成熟阶段: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林家铺子 三、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独到的贡献: (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些新女性形象。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中各种女性的形象。 (二)塑造了一批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和这些新女性相比,茅盾笔下的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往往显得更沉实

2、,更安稳,更有社会气魄。子夜中的吴荪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等。,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 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 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左翼文学的丰碑子夜,子夜是茅盾最

3、优秀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特征。小说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和认识。茅盾以小说的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方向进行了价值判断,就是中国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子夜把人物放在中国现实中复杂阶级矛盾中,通过人物的悲剧来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路英雄。 1、吴荪甫是高素质的民族企业家。既有文化素质,有理想雄心,也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性格干练、精悍。“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2、 作为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他具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

4、,又有刚愎自用的性格。浓缩地反映了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整体象。 3、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二是社会动荡混乱。,子夜的宏大叙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小说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结构宏伟严谨。作者采用“网状结构”和“连环式结构”。 1、网状结构。48章以吴、赵的矛盾为中心,同时表现吴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三条线索同时交叉发展,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两条次要线索辅助,构成巨大的网。 2、连环式结构。919章小说的矛盾发展、高潮和结尾。小说情节虽错综复杂,但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茅盾的其他作品,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8日,和春蚕等小说一起,在

5、延伸着子夜的基本观念:借助形象的特殊思想形式,揭示在帝国主义侵袭和国民党统治下,城乡经济的破产。 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倒闭”是小说的主线 。描述和反映了当时上海附近一带衰败窘困的经济景况和郁闷躁动的社会心态。,巴金,一、生平 巴金原名李尧堂,字芾甘,中国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以激流的形式连载于晨报。 创作过程: 家的分析:高公馆兽性统治的黑暗王国。 1、高老太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克安、克定等人的堕落 3、青年

6、人、女性、下人等的悲惨遭遇,二、人物形象:他们的民运都是封建家庭造成的。 1、觉新:受过新思想冲击,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但奉行的是“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表现了二重人格。 2、觉慧:人性最闪光的一面,奉行人道主义,是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勇于斗争。 3、觉民: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能够为自己的婚姻和幸福作斗争,但缺乏觉慧的人道主义思想,有自私的一面。,瑞珏:贤惠、善良、美丽、聪明 梅表姐: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鸣凤:任人蹂躏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三、艺术特色: 1、艺术的再现了生活的真实; 2、倾注了激越的真挚情感:充满了强烈的爱憎、主观情绪的宣泄、物与景的人格化、不求

7、深刻隽永,以朴实打动读者; 3、结构艺术借鉴了红楼梦; 4、语言生动、典雅、平实,写出了个性,堪为文学语言的范本。,简析寒夜,一、秉承一贯的叙事风格,真挚、朴实的情感和生动平易的叙述,以及揭示内心世界的语言。 二、写出动荡年代人物生存的困境。 三、人物形象十分真实,人物的悲剧是性格和社会的双重悲剧(汪文宣、曾树生、婆婆) 四、小说体现了一种无技巧的技巧,不事雕琢,但非常典雅、精致、流畅、自然。,老 舍,一、老舍概况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 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

8、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1926年开始在英国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30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高峰。相继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等六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月牙微神柳家大院等 。40年代完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建国后作品以戏剧为主,代表作龙须沟和茶馆。,二、老舍主要作品: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三、老舍最大的贡献(最大的特色): 1、塑造了生动的市民形象系列:老派市民、新派市民。 2、伦理本位意识:表达的是一个道德主题 3、京味小说的开拓,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

9、作品,是老舍自称为“当了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二、分析骆驼祥子 祥子形象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在买车的“三起三落”的悲剧历程中展示祥子的性格,所以说它是底层市民的哀歌。,祥子人物悲剧的社会意义: 1、社会因素:揭示黑暗、动荡、不平等的社会里,底层社会的人民想走自我奋斗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2、祥子个人因素:性格 3、虎妞 三、虎妞的形象:小业主的女儿、唯利是图、刁钻蛮横的老处女;心理变态,自私、性变态。作为女性又有善良的一面,她有真爱,同时也被损害。,四世同堂,一、创作动因:胡挈青从北平逃难到重庆,老舍向她了解了抗战

10、时期北平市民的生活状态,遂以此为题材。 二、小说的性质:文化反思小说,借抗战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然后在人民的抗战和牺牲中他们受到了教育。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消极方面的强烈批判。,主要人物:参考238页 祁老者、祁瑞宣、钱默吟 反面人物:冠晓荷、祁瑞丰(败家子) 艺术特色: 一、京味,主要体现在语言、民俗与文化心理上; 一)、语言京味主要是口语化 1、人物语言的口语化 2、叙述语言口语化 二)、民俗上的京味就是地方化特征 三)、文化心理上的京味。,沈从文与李劼人,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 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

11、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集,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街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

12、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其代表作为边城。,边城,一、故事内容 表达思想: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人物形象: 翠翠: 傩送:,天保: 老船夫: 顺顺: 沈从文小说的写作特点: 1、散文式的语言 2、湘西的特色 3、人物形象的塑造。,李劼人的大河小说,李劼人(1891-1962)是我国著名作家。

13、他的三部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华阳国志”,郭沫若甚至将李劼人誉为“中国的左拉”;1986年10月,巴金曾在李劼人故居前叹道:“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此外,李劼人还是一位翻译家,他是最早将法国文学名著译介给中国读者的先行者之一。,大河小说,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