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6778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国际收支调节,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一、国际收支的自发调节机制,(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发调节机制: 1、货币价格机制(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2、收入机制 3、利率机制 自发调节机制只有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干扰调节过程,使作用下降、扭曲或根本不起作用。,1、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

2、下跌。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 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a.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黄金 外流,货币供给下降,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黄金 回流,货币供给上升,价格上升,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 逆差,卖出储备 货币数量 减少,国内价格 水平下降,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贸易收支 改善,b.信用货币下的价格货币机制,货币价格,汇率不变,2、收入机

3、制,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卖出储备回笼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公众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 同时,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利率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 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削减。,收入机制,国际收支 逆差,国内货币 供给减少,国内利率 提高,国内支出和 进口需求减少,国际收支 逆差减少,3、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储备,回购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4、。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缩、利息率上升,于是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人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 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人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利率机制,逆差,本国货币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国际收支 改善,资金内流,(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整机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而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贬值,本币升值。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

5、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得以消除。,逆差,外汇升值 本币贬值,刺激出口 抑制进口,国际收支 平衡,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一)需求调节政策 (二)供给调节政策 (三)资金融通政策,(一)需求调节政策,1、国际收支调节的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2、国际收支调节的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1、国际收支调节的支出增减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 (2)需求管理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1)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政府当局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

6、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 一般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变动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最好运用外汇缓冲政策,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从而不会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外汇缓冲政策运用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失衡的类型,因为它只能用于解决短期性国际收支失衡,该政策不适于长期的根本性失衡。 该政策的运用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

7、条件。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属于货币政策一部分,因此,必然带来总需求的变化。,(2)需求管理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当国际收支赤字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首先,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国居民商品、劳务支出的下降。只要它能够降低本国的进口支出,就可以达到纠正国际收支赤字的效果。 其次,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本国利息率的上升、吸引资金从国外的净流入来改善资本账户收支。 再次,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还通过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能力,刺激国内外居民将需求转向本国产品,从而获得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效果。这一相对价格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

8、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2、国际收支调节的支出转换政策,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1)汇率政策 (2)直接管制,(1)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汇率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有不同的做法: 汇率制度的变更; 外汇市场干预; 官方汇率贬值。,(2)直接管制,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 由于汇率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结构性变动引起的失衡,这些政策的实施又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不少发展中国家就实行直接管制。 从实施的性质来看,直

9、接管制的措施有数量性管制和价格性管制之分。,(二)供给调节政策,1、科技政策 (1)推动技术进步 (2)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2、产业政策 3、制度创新政策 目的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加社会产品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特点是长期性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三)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国际信贷便利和政府之间借贷,体现为 “融资还是调整”问题(financing or adjusting): 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临时性的、短期的冲击引起的,就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 如果是由

10、中长期因素导致的,必须运用其它政策进行调节。,各种类型政策的作用,国际收支逆差可以调节的方法,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一、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米德(J.meade)1951年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狭义的内外均衡冲突。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运用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允许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例如衰退和逆差并存、通涨和顺差并存时就是冲突的。 内外均衡的冲突始终是开放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搭配与矛盾,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的冲突,外部逆差,卖出储备 紧缩货币,投资下降 产

11、出减少,内部衰退 更加严重,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的冲突,外部顺差,买进储备 扩张货币,投资增加 产出增加,通货膨胀 更加严重,二、内外均衡矛盾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1、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1969年荷兰经济学家J.Tinbergen,也是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特点(缺陷): 一是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的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 二是没有明确指出各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于某一目标的实现。,2、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蒙代尔(

12、R.Mundell)20世纪60年代提出。不同的政策工具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不能紧密协调而是独立决策的话,就不能实现最佳的政策目标。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应该指派给每一目标影响力较大,并且有相对优势的工具。提出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这种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成为“政策搭配”。 蒙代尔提出的特定工具实现特定目标的指派问题,丰富了开放经济的政策调控理论,与丁伯根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政策搭配: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三、内外均衡政策搭配案例,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13、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EB,IB,货币扩张,预算增加,A,B,O,C,(1),(2),(3),(4),2、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索而特和斯旺,国内支出增加 (财政、货币政策),EB,IB,(1),(2),(3),(4),贬值,升值,失业/逆差,失业/顺差,通胀/逆差,通胀/顺差,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案例分析 2003年底中国内部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原料、能源紧张,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许多地区甚至连续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带来的拉电现象。2004年3月开始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为了抑制价格上涨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货币政策。但是,2004年我国外部国际收支顺差持

14、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全年净增2000亿美元国际储备,请分析: 1、2004年我国内外均衡是否存在冲突? 2、应采取何种政策搭配比较有效? 3、如果采取汇率政策会对国内经济带来那些影响?,1、2004年我国内外均衡是否存在冲突?内部均衡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没有衰退失业也没有通货膨胀。 外部均衡就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既没有太多逆差,也没有太多顺差。理想状态应该是国际收支均衡,即内部经济均衡条件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全年净增2000亿美元国际储备,外汇储备总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但是从2003年底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原材料、能源价格水平上涨,出现需

15、求过度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从2004年4月中央银行不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包括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利率等。而外部随着顺差快速递增,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中央银行在银行间的外汇市场被迫大量买进外汇资产,继续投放基础货币量,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出现冲突。,2、应采取何种政策搭配比较有效? 政策搭配的方案有两种: 一是汇率不变时,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用财政政策对付内部均衡,货币政策对付外部均衡。由于我国国内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现象,因此,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对付内部经济失衡。而外部国际收支顺差则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才能维持收支

16、平衡和汇率稳定。但是中国国内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条件下,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势必对通货膨胀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是斯旺的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搭配,就是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付内部均衡,汇率政策对付外部均衡。目前中国可以同时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总需求和价格水平,而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问题。这种搭配政策工具更多,效果也更好。,3、如果采取汇率政策会对国内经济带来那些影响? 积极的影响: 一是有效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矛盾,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目标。通过汇率变动调节效率高、效果也比较好; 二是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成本,刺激企业进口技术、设备等,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有利于吸引外资。,消极的影响: 一是对出口,特别是依靠价格优势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负面影响。我国出口占总需求比例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货币升值出口下降不仅会影响国际收支,还可能引起这些出口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甚至导致经济衰退; 二是容易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