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96496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安全说课知识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目 录,我的平安我做主,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格安全等,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道路交通法、环保法、互联网法规等,1.说教材课程定位,说教材章节定位,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青少年占全部上网人数的79.7%,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最近3年青少年网络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率的是10.3%。,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3说教材教学目标,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

2、愚蠢,说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学方法,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说学习方法,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说教学过程,课堂理论,实践教学,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我的平安我做主黑客,你的名字叫愚蠢,导入新课,课堂总结,教学过程环节一:什么是黑客,备注:软件只能运行在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系统中。,设计目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演示法),QQ密码盗取软件,网页注入软件,漏洞扫描软件,360杀毒软件,天网防火墙,360安全卫士,教学过程环节一:什么是黑客,设计目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演示法),利用以上软件保护网络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环节一:什么是黑客,设计目的:掌握

3、黑客的定义、什么是黑客攻击。(讲授法),黑客的定义:泛指擅长IT技术的人群、计算机科学家。Hacker们精通各种编程语言和各类操作系统,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成长。“黑客”一词是由英语Hacker音译出来的,这个英文单词本身并没有明显的褒义或贬义,在英语应用中是要根据上下文场合判断的,其本意类似于汉语对话中常提到的捉刀者、枪手、能手之类词语。 黑客攻击:是通过进行非授权的登录完成的,因此其行为又被称为黑客攻击。黑客攻击的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但是毫无疑问,各国政府对于网络黑客采取严厉打击和制裁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凯文米特尼克,莫里斯,教学过程环节二

4、:大学生黑客行为的原因,大学生黑客行为有以下原因 (1)好奇心和表现欲是促成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而计算机及网络则提供了一个满足人们好奇心的理想空间。为了信息的安全,有些网络只允许合法的用户使用,对非法用户则使用密码拒绝其进入。网络黑客就是那些非法用户,面对无法了解的数据,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破解密码或是输入计算机病毒。表现的欲望通常每个人都有,有些黑窖的犯罪行为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计算机技术的高超。 (2)青少年法制意识的谈薄和守法行为习惯的严重缺乏,使其犯罪心理更容易形成。毋庸讳言,我国的立法以及执法水平的落后是事实、对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更相对落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

5、展。我国发现第一起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时间是1993年,而刑法中列出计算机犯罪罪名的时间已是1997年。我国的网络警察队伍也刚刚建立,其队伍建设和职能发挥亦要逐步进行。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的状况,无疑助长了网络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3)作案人的年龄生理特征。犯罪人的年龄均在1930岁之间。此年龄段的人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新事物必然受到青年的喜爱.接受起来也就特别快。在学习和接受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速度方面,家长明显处于劣势。加之许多家长自己没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或根本不懂网络知识、也就无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了。在这种特殊的国情、社情和家庭氛围中

6、,青年人使用网络也就在一种家庭监督缺失的情况下进行,其自由发展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且,19-30岁之间的人群已基本脱离了家庭的教育和约束,其行为完全由自己控制,加之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和法律意识的薄弱,成为他们由“在人面前道貌岸然”转变为“在网络中的恶棍”的导火索。 (4)计算机网络犯罪人的心理特点是几乎都没有罪恶感。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一切行为都是在极其隐蔽的个人小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我国的许多网络在建网初期较少考虑安全防范措施。网络交付使用后,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水平又不能及时提高,给黑客入侵造成可乘之机。黑客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条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远距离作案。而且,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几乎

7、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现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侦查到黑客的行踪。这些都使得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的人失去罪恶感,促成了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外化。 (5)爱国心驱使 中国红客联盟,设计目的:分析大学生黑客行为的原因(动机),教学过程环节三:黑客的巨大社会危害,案例一:熊猫烧香病毒,“熊猫烧香”被列为2007十大电脑病毒之首,曾让上百万台电脑受害。 案例背景:作者:李俊 (武汉新洲区人、华中师范大学 24岁)、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磊(男,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通过改写、传播“熊

8、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 案例结果: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病毒作者李俊,他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 法院结果:2007年9月24日,“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及主要传播者李俊等4人,被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李俊有期徒刑四年、王磊有期徒刑

9、二年六个月、张顺有期徒刑二年、雷磊有期徒刑一年,并判决李俊、王磊、张顺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被告人李俊有立功表现,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图一 大学生李俊,设计目的:通过真实案例去触动学生,让学生思考黑客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案例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三:黑客的巨大社会危害,案例二:大学生贾某网上造地震谣言被判18个月 案例背景:犯罪嫌疑人贾某,家住山东,案发前是西安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贾某于5月29日20时30分许,抱着恶作剧的心态,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进入省地震局网站信息发布页面,编造并发布了标题为今晚23:30陕西等地会有强烈地震发生!的虚假

10、恐怖信息,这条虚假恐怖信息发布后,10分钟内有700余人次点击,引起上百名群众恐慌,群众纷纷拔打陕西省地震局电话询问。,图一 大学生贾某,图二 贾某父母,案例结果:西安警方将犯罪嫌疑人贾某抓获,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后认定,贾某对陕西省地震局网站进行黑客攻击并故意传播虚假恐怖地震信息,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案例启示:网络是交流观点、发表看法、交流感情、认识世界、探索未来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资源,严谨制造谣言。案例中贾同学已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倡导广大学生做一个文明发帖、文明回帖的优秀网民。,设计目的:通过真实案例去触动学生,让学生思考黑客网络

11、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案例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四: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刑法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设计目的:通过真实案例去触动学生,让学生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案例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预防黑客攻击,一、不要使用简单的密码 二、定期给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升级补丁 三、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保持病毒库更新到最新状态 四、做好IE浏览器的安全设置 五、不要轻易访问不知名网站或运行从其下载的软件 六、不要轻易打开或运行电子邮件中的附件 七、尽可能禁止文件共享,设计目的:让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一些预防黑客攻击的技巧,教学过程环节四,设计目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及发言的图片,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肖鹏,设计目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