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5268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5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管理}化工节能技术之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节能技术,汪莉 TEL:15856917274,第四章 能量传递过程的节能,目 录,传热节能的理论基础,传热方程与传热节能,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及其合理选取,蒸发操作的节能,各种干燥装置,蒸发操作的节能,蒸发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传热过程的节能,干燥过程的节能,干燥介质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正确选择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第一节 传热过程的节能,化工生产中传热的目的在于: 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加热与冷却,使物料达到指定的温度; 换热,以回收利用热量; 保温,以减少热损失。,一、传热节能的理论基础,有效能的利用与损耗是评价换热过程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稳定传热过程,传热速率为Q,则,高温

2、流体的有效能:,低温流体的有效能:,6,传热过程的有效能损失为:,传热过程的有效能效率:,可见: 有效能能损失愈大,有效能效率愈小,能量的降级愈大。例如热流体3000C,冷流体2700C(自2500C预热至2900C)的油品,环境温度250C,有效能损失5.6%,有效能效率94.4%;当冷流体为250C的空气时,有效能损失93.2%,有效能效率仅6.8%;,7,传热过程的温差愈大,有效能损失愈大。因此,对于增大温差提高传热速率的设备,存在节能潜力; 有效能损失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对于深冷工程尤为重要; 若Tl=T0,因为Q与(Th-T0)成正比,因此有效能损失与(Th-T0)2/Th成正比,反

3、映了保温工作的重要性; 减小传热温差,会降低传热速率,就必须提高K。,8,换热器的热能图,热有效能图,根据此原理,任意换热过程均可表示在图上,有效能和有效能损失一目了然。,9,4、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1)换热过程中不同热载体温度的有效能损失 有效能损失是衡量换热器节能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给定的换热器,传热面积一定,为满足一定工艺热负荷要求,所需传热温差为:,10,对逆流换热器:,对所需的传热温差,各温度可相互推算,不同的热载体温度(T1、T2),有效能损失不同。因此,生产上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应使有效能损失最小。 如一工艺物料,从00C预热至1000C,维持传热温差50K,不同

4、温度热载体有效能损失如下表:,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11,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可见:选用1500C-500C的载热体最节能,因为传热过程的有效能损失最小。,12,经济排热温度: 对于温度为T1的热流体,在换热过程中存在着最经济的排出温度T2。热流体可提供的热量(可回收的热量):,若用平均温度计算有效能,则:,(2)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假设传热温差为,则流体的平均温度:,13,则有效能的计算可写成:,单位热容量流率的有效能为:,单位热容量流率的传热面积为:,假设余热回收中有效能的单价为k1,设备折旧费单价为k2,则该换热器的净收益为:,14,上式对T2求偏导:,整理得:,令 ,得最适宜

5、的排放温度:,表明:当能量费用k1愈大, 设备折旧费用k2愈小时, 则排放温度T2愈低。 故排放温度,应根据具体 情况综合予以考虑,15,(3)换热器的经济衡算:,化工生产中,工艺预热的回收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如下图所示:,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流率为W的冷流体从温度t1预热到t2,如果仅用换热器2,全部用新鲜蒸汽加热,换热量为:,所需蒸汽的费用:,Sh新鲜高压蒸汽的价格,元/千焦; 换热器全年工作时间,小时。,16,所需传热面积:,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换热器的设备投资折旧费用为:,Sf换热设备投资费用单价,元/米2年。总成本:,17,若采用余热回收联合方案时,系统中增加了一台换热器,换热

6、器1、2间的温度为 t ,而 t 的选取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经济性。,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18,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则第一台换热器的成本为:,19,第二台换热器的成本为:,20,联合系统的总成本:,为了获得最经济的温度 t ,C 对 t 求导:,当 dC/dt=0 时,系统的总成本最低,则,由此式可求出最适宜温度 t ,一般在 t1 与 t2 之间。若 t 接近 t1 ,余热回收的意义不大;若 t 接近 t2 ,用新鲜蒸汽就显得有些浪费。,21,例:某工艺物料,需从 340K 预热到 395K ,全年工作时间为8000小时/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为0.3kW/(m2K)。设备折旧费为 Sf

7、=500元/(m2年),高压蒸汽温度440K,其费用为Sh=50元/吨蒸汽。现有温度为380K的余热蒸汽可利用,此蒸汽的费用为Sl=8元/吨蒸汽。若该工艺物料生蒸汽加热改造成为由废蒸汽、生蒸汽联合加热方案,比较此两种方案的经济性。,22,则:,23,工艺物料仅用新鲜蒸汽加热方案: 消耗蒸汽费用、设备折旧费用、传热面积、总成本:,2. 新鲜蒸汽与废蒸汽联合加热方案:先应求出最经济的中间温度 t 。,24,解得:t = 377.35K。 第一台换热器:,第二台换热器:,25,联合总成本:,联合方案所需费用同原方案相比较为:,26,二、传热方程与传热节能,稳定传热过程,传热基本方程:,可见要提高传热

8、速率: 提高传热系数K; 增大换热面积A; 增大传热平均温差。,1、提高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 对于洁净的换热器:,第二项与管子的材料有关,对于金属管,管壁的热阻可忽略不计。主要是增大管壁两侧的传热膜系数。,其中1,2为管壁 两侧的传热膜系数, 为管道的导热系数, H为管道的厚度。,2、扩展传热面积以强化传热 采用肋片管、螺纹管、波纹管、板式换热器、板肋式换热器等。,3、增大传热平均温差 逆流操作,传热平均温差最大。但生产工艺确定以后,一般不作较大改进,同时温差增大,有效能损失增大,适宜的传热温差,视情况而定。,二、传热方程与传热节能,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1、传热效率,换热器的热

9、效率指:实际传热速率与理论上最大可能传热速率之比值。 对于无相变、无热损失的稳定传热过程,若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两流体的定压热容变化不大,则传热速率为:,29,两流体间理论上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为: 当热容量流率 时:,则,此时的热效率为:,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当冷流体为沸腾液体时,T=0,表观热容量流率 GcCPc为无限大,热效率按此式计算。,30,当热容量流率 时:,则,此时的热效率为:,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当热流体为饱和蒸汽时,T=0,表观热容量流率 GhCPh为无限大,热效率按此式计算。,31,2、传热单元数,在换热器中对微元传热面积 dA 的传热速率可写

10、成:,对面积为 A 的整个换热器,传热单元数 NTU 由下式确定:,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32,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关系,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33,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间关系经推到得如下关系式。 对逆流操作换热器:,或,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34,对并流操作换热器:,或,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为便于工程计算,往往将 三者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如图4-6所示。 要提高传热效率,必须增加传质单元数; 余热回收的效率与设备投资应综合经济考虑;,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提高传热系数 K, 可有效地提高传热效率; 当传热单元数增

11、大到一定值后,对传热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传热单元数有一最适宜值,一般为 5 较合适; t2 越高,热效率越高,操作费用越少,但传热平均温差越小,传热面积越大,设备投资大。t2越小,有效能损失越大,能量利用效率低。,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及其合理选取,37,四、传热的节能与强化途径,1、改进工艺装置、提高燃料的热利用率,合理利用能源,采用热电联合装置; 改进工艺,提高热能利用率; 如由三效改为四效蒸发、单效改多效蒸馏、精馏系统利用热泵等。,2、热量充分回收利用,(1)有效利用工厂中大量低位热能; 据统计化工企业所消耗总热量的80%左右,最终以低品位热能形式排放。利用如:预热物料(精馏顶、侧、底

12、产品的显热及潜热)、预热锅炉给水(烟道气)。 作为干燥过程的热源; 作为溴化锂制冷的热源; 利用喷射泵提高二次蒸汽的压力; 利用低沸点介质发电。如利用异丁烷、戊烷、氟利昂等,热源为1500C。,四、传热的节能与强化途径,(2)化学反应热的充分利用 如:硫酸厂废热锅炉、甲醇氧化制甲醛、氨合成余热锅炉,39,3、减少热量传输过程中的热损失,(1)减少设备、管道的热损失。 一根一米长裸露的四英寸的蒸汽管道,每小时将冷凝2-5kg蒸汽。 (2)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温差,但必须强化传热系数。,四、传热的节能与强化途径,4、减少换热器的压降损失,降低动力消耗。 要合理选择流体流速。 5、加强企业管理,杜绝跑、

13、冒、滴、漏。,40,6、提高传热系数K值。 传热膜系数、管壁污垢、层流底层厚度、沸腾过程增大传热面的汽化核心及生成气泡的频率、蒸汽冷凝减少冷凝液膜厚度、流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7、采用新型高效的传热元件与传热设备 目的:减少传热面积、提高换热能力、维持较小的传热温差。 (1)换热表面粗糙法:横纹管、螺纹管等; (2)流体旋转法:管内插入扭带、螺旋叶片、螺旋线圈、螺纹管等; (3)换热表面扩展法:各种形状的肋片管等;,四、传热的节能与强化途径,41,(4)换热表面特殊处理法: 多孔换热面,可提高沸腾传热系数2-20倍、甚至50倍,传热温差较普通的低得多,目前主要用在海洋发电、普冷、深冷、天然气液化、乙烯分离等的蒸发器与再沸器。 (5)采用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 一般管壳式(每立方米传热面积)150m2/m3,板式1500m2/m3,板肋式5000m2/m3。板翅式换热器250-4000m2/m3,重量为管壳式的1/10。,四、传热的节能与强化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