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5136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第二讲: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大学生常见的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与心理偏差的区别是:能否“有效的学习与生活”,心理障碍仍然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但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前兆,通常人们容易将这类问题混同于思想问题,但用毅力、坚持、克服等方法都无法改变。遇到这类问题应及时找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一)焦虑与焦虑障碍 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是指一种紧张、不安、担心,甚至恐惧的复合性情绪状态。,焦虑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焦虑反应:正常人对某种即将发生或眼前发生的事件反应,一般持续时间短,强度较小,危害少; 2、焦虑情绪:有特定对象或事

2、件的客观焦虑,如考试焦虑、演讲焦虑(在情绪一章里详细介绍)3、焦虑症:表现为经常或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谁学会了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 克尔凯戈尔 恐惧和颤抖是人的至善。 歌德,人的自我从本质上来说是焦虑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升华精神,升华之路首先是追求道德理想(伦理阶段),最终是追求精神理想(宗教、共产主义等)。 人生的基本动力即是寻求意义的意志。人类有些内心冲突是正常而健康的。意义治疗的目的便是协助人们认识自己的生命课题,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激发他的潜力。,发现意义的途径有: (1)创造、工

3、作; (2)体验价值:体验某场景、事件、人物、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3)经历磨难: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处理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达到自我超越。,调整焦虑技术:分析可能性区域 确定期待目标 分析: 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二)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人对负性事件会出现正常的情绪反应,一般持续时间短,强度小,多随着问题的解决迅速消退。 “抑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可能有一次短暂的抑郁状态,这是人体一个自我调整修复的过程。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过久、当

4、事人无法自行摆脱,那就可能成了病,也就是抑郁症”。,抑郁情绪:长期存在的负性情绪刺激,在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忧郁。对外界的人和事兴趣降低;悲观、失望,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降低。 抑郁症:心境低沉,生活无乐趣,悲观绝望,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常伴有食欲和性欲减退、睡眠障碍、倦怠无力,也有人表现慢性疼痛等。此时负性刺激的作用已不明显,甚至没有负性刺激的存在,早醒,抑郁的第一警报 对于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抑郁状态,经常的早醒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性症状。什么时候醒来可称得上是“早醒”? 一般意义上说从夜里进入睡眠后到次日清晨大家都该起床的这段时间内醒来都算得上是早醒,最为常见是在后

5、半夜的2点钟到4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 早醒不一定意味着抑郁症,但抑郁症患者多半有早醒情况。所以,如果反复出现早醒,同时又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兴趣下降、空虚无聊、悲观消沉、注意力涣散、犹豫不决、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症状,就应考虑可能已进入了抑郁状态或是患了抑郁症,需要到医院去请医生进一步诊治。,抑郁症的核心症状(1)心境低落 绝望: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 无助: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 无用: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 一无是处。(2)兴趣缺乏 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对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3)乐趣丧失 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

6、称快感缺失。,PK抑郁的十种方法 一、保持一定的生活秩序,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二、外观整洁,注意卫生。 三、即使在情绪不佳时,也别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四、不要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学会宽宏大度。 五、建立挑战意识,并相信自己成功。 六、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尝试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充实。 七、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 八、经常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九、学会主动接受矛盾,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 十、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三)强迫障碍 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正常人往往存在不同或多或少的

7、强迫行为,与强迫症的区别主要在性质和程度方面。,1、强迫观念 指反复进入人的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并且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1)强迫怀疑 (2)强迫担心(3)强迫性穷思竭虑(4)强迫意向等,2、强迫行为 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往往作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顺应行为. (1)强迫检查 (2)强迫洗涤 (3)强迫询问 (4)强迫性仪式动作等,强迫性格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1)对细节、规则、项目、秩序、组织或行程表过度关注,以至于可能忽略活动的重点;(2)过度的完美主义, (3)过度投入工作,

8、以至于忽略休闲活动与友谊; (4)对道德感、伦理及价值观,过度地要求、苛责及无弹性; (5)无法丢弃老旧或无用的物品; (6)不愿意将工作授权给别人或与他人合作,除非别人认同他的工作理念; (7)对自己和他人过度吝啬; (8)显得固执与僵化。 一旦有上述特征之中的四项以上,就可能会达到强迫性人格的诊断标准。,强迫症的表现方式千奇百怪,有人每天洗手洗上好几个小时,有人则是无法忍受脏乱,有人则在焦虑时,非得要倒退走12步,才能感到心安。 强迫症是一种透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产生有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强迫症倾向自我测试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忘

9、性大; 、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难以作出决定; 、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注意力不能集中; 、必须反复洗手,点数; 、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 、常怀疑被污染; 、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 、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请你根据最近一周以内的情况和感觉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分为级: 没有为分; 很轻为分; 中等为分; 偏重为分; 严重为分。 评分方法是将各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超过分,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建议你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做进一步检查确诊。,治疗强迫症的办法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

10、当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君子之不端止于梦,小人之不端见于行,(四)恐怖障碍 是以对待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强烈惧怕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对恐惧的物体和情境极力回避,明知这种恐惧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物体或情境时便感到紧张不安。,恐惧症发作时往往伴有焦虑、强迫等症状。恐惧需达到以下四个标准: 对具体的处境或客体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程度于实际危险不符合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知道恐惧没必要,却无法控制。 焦虑与恐惧的不同在于恐惧并没有直接威胁到人的基本价值,而焦虑危及的是人格的核心。,1、单纯恐怖障碍,如害怕小动物、恐高、怕水、怕黑夜等.

11、2、广场恐怖障碍,如害怕人多拥挤的场所、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3、社交恐怖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情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正常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的情绪和行为, 这是一个人知情意的正常反映,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必要大惊小怪.区别正常与异常、问题与疾病主要在性质和程度方面。 对于我们同学,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判断一下你能否“有效的学习与生活”,当你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你尝试依靠自身的努力无法改变时,就应该主动寻求帮助了.,(五)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在

12、后天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人格结构的破坏,出现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或对正常人格的偏离。人格障碍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时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它是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人格障碍常常分为 偏执型、情感型、分裂样、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反社会型等。较多见的有偏执型、强迫型、情感型人格障碍等。,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人口中患病率在0.113.5%之间,平均为69% 精神疾病患者中在5.091%之间,平均为43% 罪犯中在575%之间,平均为19% 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人格障碍的心理特点: 1、心

13、理发展和发育的极不协调,极不平衡。 2、对自身人格障碍缺乏自知力, 3、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总是外归因。 4、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道德感和责任心。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区别 : 神经症者(焦虑、抑郁、恐惧、强迫)让自己痛苦,人格障碍者让别人痛苦,人格障碍的行为特点: 1、社交困难, 2、不能面对现实,不能忍受任何挫折、困难, 3、过度的不满足, 4、情绪发育不成熟,保留过多的幼稚性情绪反应, 5、不诚实,不能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常采取侥幸心理和欺骗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 6、行为冲动,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7、缺乏实现目标的周全考虑和计划性 8、不信任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信任。 9、敌视权威和

14、公共规范 10、行为懒散与心理疲惫,缺乏做事动机,不愿做该做的事情,缺乏健康的生活规律。,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1、偏执性: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性: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某些缺陷; 3、反社会性: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4、冲动性(攻击性):易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或攻击性行为; 5、表演性(癔症性):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注意; 6、强迫性: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 7、依赖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常感无助、无能、缺乏精力; 8、焦虑性: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

15、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补充:一、体像障碍 心镜才是魔镜 体像是人内心中对自己身体形象的反映。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体像和自己实际形象相差较大,低估自己的外表,并对完美形象有不合理的追求。,补充:二、进食障碍 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多见于女性,男性发病较少。在西方,进食障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青少年及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通常我们是从工作能力、运动才能、人际关系及家庭地位等方面来评价自己,而进食障碍患者则过分地从自己的体形及控制体形的能力等方面体现自我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忍饥挨饿却并不觉得是件苦事。进食障碍患者会拌有一

16、定的体像障碍特征,研究发现大多数进食障碍患者体像变形比正常人严重得多,表现为不胖或者已经消瘦,仍然觉得自己肥胖或想象自己的外貌有一种缺陷,并明显夸大确有的较轻度的躯体性异常之处。,补充:三、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以暴食和清除为特征的疾病,患者有反复发生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然后为了防止体重增加而采取不正当的补偿性清除。,在心理老师的面前,所有的想法和行为都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得到分析,同时得到老师积极的关注、理解和无条件的接纳。你可以安全、信任的还原真实的自我,当你这样做时,相信你的内心会轻松很多。,我们应关心自己或别人的心理健康,学会分析和洞察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活动,如果你自己或你身边的同学出现学习困难、交友不顺、遭遇挫折、情绪低落等状况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进行自我调适,或找他人排解,或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以尽快恢复心理的平衡 .,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