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93848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教材课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取和予,生和熟,说和做,取和予的矛盾,1、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记者 采访对象,索取,给予,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

2、,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一)从什么样的角度提问,一般来说,可考虑运用以下三种:,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1、开门见山正面提,从正面提问,又叫正问法,记者向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一般来说,这种提问方式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1、开门见山正面提,它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 一是记者较为熟悉的采访对象,有话直说不客套更能显示彼此交往的随和; 二是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人,他们见广识多,容易接受记者的采访,过多的绕弯子反而造成尴尬别扭,令对方莫名其妙

3、。开门见山地提问可以使得采访气氛直率坦诚。,2、迂回曲折侧面探,这是从侧面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旁敲侧击,循循善诱,促使对方回答记者的提问。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2、迂回曲折侧面探,这种方式首先适合于记者不熟悉的采访对象。侧面探往往是从一些一般性的、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开来。可以先交朋友,从关心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先找一个与采访对象能沟通的一事一物,引起共鸣,由此入题。,2、迂回曲折侧面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到北京十三陵水库采访植树造林活动。她看见邓小平也在植树。这时有记者走上前去问有何感想。邓小平回答说“我是来劳动的,不发表感想”。很明显,

4、在这种情况下,正面采访很难有所收获,但刘振敏并不“死心”,于是她走上前去说:,2、迂回曲折侧面探,刘振敏:,1958年您不是来过吗? 邓小平:是呀,那是修十三陵水库。 刘振敏:现在有什么变化? 邓小平:现在满山都是树哇! 刘振敏:您说过植树要坚持20年。 邓小平:是呀,植树要坚持20年,100年,1000年。年年都要搞哇,世世代代搞下去。 可以看出,由于她善于从侧面提问,使得采访很成功。,3、逆向提问反面激,反面激用的是激将法,它从逆向设问,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方式通常适合于那些不善谈、不屑谈的采访对象。,3、逆向提问反面激,激

5、问,即问题有较强的刺激性,在充分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提一些有棱有角的问题,激起对方谈兴。激问法要注意因人而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采访对象,过于刺激的问题可能刺伤其自尊心,或者是可能引起反感甚至发火,结果闹得不欢而散。,3、逆向提问反面激,美国名记者巴巴拉沃尔特斯便是运用此法的 老手。她在采访伊朗国王时是这样提问的: 陛下,有人说你是独裁者,也许是仁慈的独裁者,但终归是独裁者。我知道您已听到这种微词了,现在正是您回答他们的机会。 伊朗国王回答说:“是的,我听过这些闲话”,他平静地接受了“你认为你是一个独裁者吗?”这样的问话,并产生了欲为自己辩解的欲望,于是,沃尔特斯顺势提出了一系

6、列棘手的问题,并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中国女排在2003年重获世界冠军,面对面栏目记者在采访主教练陈忠和的时候,有一个主题是关于“上任伊始,如何组建新队伍”的。采访片断如下:,(1)记:你把所有的队员都换掉了。 陈:基本都换掉了。 (2)记:为什么呢? 陈:为的就是2004年奥运会或者是更长远的一些比赛。 (3)记:但是我相信前一届教练挑的队员也都是很高标准,个个也都是很优秀的选手 陈:作为我可能会更超前一点地方上来的教练,会考虑上任一年内成绩不能太差,所以会留住好的球员,把今年先度过。但是我组队的第一想法是,我挑选队员不能走弯路,不能第一年第二年用的队员,第三年不用,这就是走弯路。 (4)记

7、:但这样做风险很大啊,等于是从头再来。 陈:风险大收获也大。 (5)记:有没有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怕老队员自恃功高,尾大不掉,会压不住? 陈:这倒是没有。 (6)记:那么你通过什么标准来挑选队员呢?你想组建一支怎样的队伍呢?总体的构想? 陈:,就这个采访主题,比较一般的思路 可能会是(1)、(2)、(6)的采访顺序,比较平直地询问组建队伍、挑选队员的思路,采访对象可能也就据此做答。这是正面的提问。 但是,记者中间穿插的第(3)、(4)、(5)个问题,确实是作为观众完全有可能想进一步了解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从侧面(问题3)甚至是反面(问题5),进一步挖掘的信息。而恰恰是这几个问题,带出来的信息量更

8、大,更有价值。,(二)提问的类型,记者的提问五花八门,划分的类型也不一而足,但所有的提问不外乎两大类型: 开放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1、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概括、广泛、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比方说一位外商来河南考察投资环境,我去采访他,问:“请您谈谈对河南的印象好吗?”这就是开放式提问。关于对河南的印象,对方可以简单地回答“好”,或是“还可以”之类,也可能大谈河南人好,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便捷等等,完全没什么限制,对方可以很随

9、意地回答。 提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容易:今天这位外商来可以这样问,明天另一位外商来还可以这样问,几乎对任何对象哪怕对他毫无了解都可以这样提问,但对于究竟想从采访对象那里问到什么,通常很难一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2、闭合式提问,所谓闭合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具体、明确、范围限制得很严格,给对方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闭合式提问可以说是问什么对方就 得答什么,所以战斗力比较强。 例如,还是采访某外商,如果提问是:“您喜欢郑州这个城市和它的市容吗?”或“您是否有再次

10、访问河南的愿望?”这就是闭合式提问。对方的回答必须是明确的,答必所问的。,开放式提问与闭合式提问的 优点与缺点,实际上是互补的。 一般而言,开放式问题适于转入话题、搜索情况、调节气氛、发现遗漏、缓冲记者的压力等情况。 闭合式问题一般适于层层追问、深入突破、证实事实等。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提问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问得自然。这时提问的态度和气氛问题。如果问得十分唐突、生硬,就会破坏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问得明白。这时提问的内容问题。记者应该善于把一个大问题化成一些具体的问题。问得具体,才容易问得明白; 第三要问得简洁。这是提问的表现形式问题;

11、 第四要问有特色。这是提问的个性问题。只有问你眼前这个采访对象最合适的问题,才是有特色的问题。,(四)艾丰的六个“不要提”,1、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企图“一口吃个大胖子”) 2、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一点不提是难以做到的,但要争取少些。) 3、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即不要强加于人,给人竖根“杆”,让对方“顺杆爬”。) 4、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毫无意义和目的地卖弄技巧,会导致提轻率的问题。) 5、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就一般情况、一般对象、一般记者而言,直率不等于生硬。) 6、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即要善于引导,在交谈中发问,在发问中交谈。),“GOSS”公式,GOSS公式基于这样一种理

12、论:大凡制造新闻事件的个人和组织总是出于某种目的和目标(GOAL);并且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实现其目标的障碍(OBSTACLE);新闻制造者已经找到或者正在寻找某种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SOLUTION);然后再返回目标,追问这一目标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的意见而开始的(START)。,GOSS公式,GOSS公式可以提醒记者设计下列一些具体问题: 目标-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贵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你们有解决矛盾的计划没有?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 需要指出,GOSS公式只是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而不是万能公式。,某记者得知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刚刚出土的我国2000多年前的古酒,决定进行采访,你认为,这位记者应该怎样拟定采访内容?,参考答案:,1、古酒由何人在何地发现?如何发现? 2、古酒如果是在墓葬中发现的话,墓主是谁?什么朝代?什么身份? 3、古酒共有多少?装于什么容器?颜色和质量如何?酒中有何浸泡物? 4、展出的概况; 5、我国和世界上以前有无发现比这更古老的酒? 6、古酒的发现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