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3712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根据,本章主要内容: 一、传统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论、相对成本论、要素禀赋论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价值理论 、社会再生产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s),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77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书中他系统地论述 “劳动分工”的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如下: 1、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2、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

2、的时间; 3、增加发明创造。,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用本国比较擅长生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二)举例说明(见下表) 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生产这两种商品。,(一)基本原理,举例说明,表21(a):分工前,表21(b):分工后,表21(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三)绝对成本论的主要结论,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 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3、去换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四)绝对成本论的局限性,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这时会不会发生国际贸易?如果发生国际贸易,那么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对于这个问题,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二、比较成本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一)基本原理,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二)举例说明(见下表) 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和一

4、种生产要素(劳动)。假设两个国家都生产这两种商品。,举例说明,表22(a):分工前,表22(b):分工后,表22(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三)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陷阱,(四)比较成本论的局限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把复杂的经济情况高度简化了,他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只是以许多重要假设作为前提条件。正是这些假设条件

5、,使得比较成本理论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三、要素禀赋论(H-O定理),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一)基本原理,根据HO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二)举例说明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三)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3)一国出口

6、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四)结论说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不同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类型,这是要素禀赋论的核心与精髓。,?里昂惕夫之谜,(五)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1、国际贸易不仅可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差缩小,而且会使要素价格差缩小,趋于均等,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论证了自由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而不仅仅是一种趋势。 3

7、、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国际贸易成为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4、这一学说试图说明,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而且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不均,缩小彼此经济差距。,(六)里昂惕夫之谜( The Leontief Paradox),1、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2、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表2-3) 3、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要素禀赋论相反的结论。 4、里昂惕夫

8、之谜激发了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的类似研究,以检验要素禀赋论,结果发现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着这个谜。,表23: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而拥有更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自然资源 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分析,即资本和劳动。没有考虑其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影响。如果一种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那么在两要素模型中可能将其划为资本或劳动密

9、集型产品。 美国进口的中初级产品约占全部进口品的60%左右,而初级产品在开采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属于资本密集型。在检验中若去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品等,里昂惕夫之谜就不存在了。 要素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科技进步会使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变化;即使同一时期,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度也会不同。 需求逆转 H-O理论成立的前提是贸易国双方的需求偏好是无差异的,消费结构也相同。H-O理论把需求偏好的差异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给忽略了。实际上,贸易各国国民需求偏好是不相同的,而

10、且这种偏好会强烈地影响国际贸易方式。里昂惕夫之谜之所以在美国发生,是因为美国人不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消费偏好的力量使美国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把资本密集型产品留在国内消费。,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1、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必要的前提。 2、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带来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1、而且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一、国际分工理论,结论说明,中国应利用国际分工理论发展对外贸易 1、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和符合国情原则。,二、国际价值理论,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同一商品拥有两种价值尺度国内(别)价值和国际价值,而且这两种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 3、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国际

12、交换中实现互利。,绝对差异 指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 国内价值 国际价值 铅笔 3小时 6小时 钢笔 6小时 3小时 比较差异 指不同商品的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在程度上的不同。 国内价值 国际价值 比较差异 甲商品 6小时 3小时 2:1 乙商品 3小时 1小时 3:1 国内价值 国际价值 比较差异 甲商品 3小时 6小时 1:2 乙商品 3小时 4.5小时 1:1.5,结论说明,中国应利用国际价值理论发展对外贸易 1、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2

13、、但我国的对外贸易,绝不能仅仅以贸易利益为出发点,而应以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为重,即在保证全局的、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参与国际交换,获取贸易利益。 3、经济落后国家在国际交换中表面利益较少,但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跳跃式发展,赶上经济发达国家。,三、社会再生产理论,1、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 2、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社会再生产对各种比例关系的需要。 3、发展对外贸易可调剂余缺,以长线资源交换短线资源,扩大经济规模,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4、对外贸易在新的经济循环中,不仅仅对国民经济起

14、调剂和补充作用,还必须起强有力的杠杆和推动作用。,结论说明,中国应利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 1、积极稳妥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2、改变出口的性质,从出口仅仅是创汇为进口服务,转变为通过出口促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3、改变进口的性质,从进口仅仅是为满足国内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服务,转变为积极为出口服务,为出口创汇产业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商品迅速发展。,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形成背景,“新”在何处?,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 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主要代表人物,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 Gap Th

15、eory),(一)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正是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样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二)举例说明(图2-1),1、技术领先国若能有效地反仿制,技术利益能保持较长时间。 2、两国技术水平和市场范围差距越小,需求时滞的时间越短,贸易发生就越早,贸易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 3、模仿时滞后,追随国的贸易利益取决于低工资成本。,(三)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图21: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16、(四)技术差距论的贡献,1、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静态性与凝固性。 2、指出由技术革新引起的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能够导致比较优势从技术领先国向技术追随国的动态转移。这更切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更能揭示国际贸易的特点。,二、 产品生命周期说(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一)基本原理,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制成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 新生期; 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二)举例说明(图2-2),(三)结论说明,由于技术的传递和扩散,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变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在美国,而后传递和扩散到其他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图22:产品生命周期,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新生期,成长期,出口国外市场,成熟期,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销售下降期,让与期,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