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760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资本管理}四资本的流通过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 资本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周转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四、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购买阶段 购买阶段是资本家或企业经营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 货币去购买生产资料

2、和劳动力的阶段。 购买阶段从形式上看与一般商品流通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物质 内容上看,资本家购买的不是一般用作生活消费的商品,而是作为资本 主义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处在这个阶段上的货币,是作为货币形式的资本,它执行资本的职 能,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是资本家将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结合 起来,实现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增值的阶段。 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似乎如同一般的生产过程,但实际上它是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中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性意 义的特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

3、力既发挥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又发 挥生产资本的作用。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实际生产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销售阶段 销售阶段是产业资本加以商品销售者的身份重新回到流通领域,出 售商品,换回货币,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完成商品资本向货 币资本的转化的阶段。 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与一般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从性质上说,它与一般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不同。因为这里所销 售的商品,在价值量上,它包含了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的结果,是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商 品中包含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

4、“从商品到货币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 成功,那么,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生产者,而不是商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GWPW G.GWPWG.GW,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 GWPWG 生产资本的循环: PWG.GWP 商品资本的循环: WG.GWPW,产 业 资 本 连 续 循 环 的 条 件,GWPW G.GWPWG.GW,生产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空间上的并存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资 本 本 质 的 两 个 特 征,第一、资本的本质在于增殖。追求价值增殖或扩张是 资本的本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体现的是资本家无偿 占有

5、或剥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特定生产关系。 第二、资本的本质还在于运动。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 体的运动,它必须在运动中增殖,在增殖中运动。资本的生 命力在于运动。 资本本质的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节 资本周转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时间,要使资本不断增殖,就必须使资本不断地循环运动。这种周而复 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研究的是资本循环周期的时间和资本运动速度以及对资本 增值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种方法表示。 资本周

6、转时间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 价值以同样的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周转的 次数。用公式表示: 一年(或12个月)U 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 n = 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 u,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资本。他们在物质形式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则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用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他们在价

7、值转移和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在于:一是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二是价值周转速度不同;三是更新方法不同。,生 产 资 本 两 种 划 分 的 比 较,预 付 资 本 的 总 周 转,(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 预付资本价值总额,第 二 节 资 本 周 转,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生产过程中断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时间,购买时间,售卖时间,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m 剩余

8、价值率 m= v 剩余价值量 m m 年剩余价值量 M = V n = m n V M m v n 年剩余价值率 M= = = m n V V,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四、马克思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各自独立地进行资本循环和周转,独立地发挥资本 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即社会总 资本。 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在运动内容、运动形式、运动过程、 运动目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特点。 社会资本运动

9、与个别资本运动具有不同的特征: 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不包 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 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这里的一般消费品的购买过 程虽然与本企业的生产无关,但与生产这些个人消费品的企业的资本运 动有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 质资料的总和。它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消费资料。因而最适合于考察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各

10、个组成部分的实现问题,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用于补 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取得剩余价值,即实现价值补 偿。另一方面是转化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如何取得所需要 的商品,即实现物质替换。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使用价值 上得到替换,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才能继续顺利进行。,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从物质形式角度,马克思运用抽象法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部 类。 从价值形式角度,马克思指出,任何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商品,其 价值都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

11、剩余价值M三部分。 从使用价值或物质形式来划分: 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生产 用 来代表 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生产 用 来代表 两大部类的价值构成: C+V+M C+V+M 这就为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不同的商品生产部门之间在交换时,在价值 上可以相互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可以相互替换这一总量平衡问题创造了理论条件。,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时的五个理论假设,为了便于从本质上考察问题,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是从以 下科学假设出发的: 1、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2、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

12、 4、不存在对外贸易,全部社会总产品都要在国内实现。 5、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百。,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以如下图式为出发点: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2000 C + 500 V + 500 M = 3000 社会总产品的是实现是通过以下三对交换关系来完成的: + = 6000 + = 3000 第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部类内部的交换;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4000C,2000C,1000 V + 1000 M,500 V + 500 M,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 (V +

13、M) = C 这一公式表明,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部类提供给第部类的生产资料必须 与第部类提供给第部类的消费资料保持平衡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两个派生式: 1、 (C+V+M) = C +C 2、(C+V+M)= (V+M)+(V+M) 这两个派生公式表明,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 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已经消费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第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价值总 和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否则,再生产难以进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要进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重要的前提就是社会总产品能否为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劳动

14、力所需的消费资料。 从第部类角度来说,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是: (C+V+M)C +C 化简后:(V+M)C 从第部类角度来说,如果用 m/x 代表资本家个人消费;用 m - m/x 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扩大再生产另一个前提条件就是: (C+V+M)(V+m/x)+(V+m/x) 化简后:(C+m-m/x)(V+m/x),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为了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马克思制定了适合扩大再生产的如下图式: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1500 C + 750V + 750 m = 3000 假定,第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C+V

15、),一 半用于消费(m/x),则有: 4000 C + 400 C +1000 V + 100 V + 500 m/x 即:4400 C + 1100 V + 500 m/x = 6000 假定,第部类把剩余价值中的150用于积累,600用于资本家个人消 费,则有: 1500 C + 100 C + 750 V + 50 V + 600 m/x 即:1600 C + 800 V + 600 m/x = 300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4000 C + 400 C +1000 V + 100 V + 500 m/x 1500 C + 100 C + 750 V + 50 V + 600 m/x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三对交换关系的平衡: 4400 C + 1100 V + 500 m/x 1600 C + 800 V + 600 m/x 在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年,社会总产品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