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92589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流行音乐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 流行音乐,媒介、资本与受众体验,主要内容,中心议题:电子媒介时代的音乐体验 关键词:流行音乐、电子媒介、受众体验、文化工业 相关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性的评价(阿多诺、本雅明的批判理论),一、流行音乐的内涵与流变,音乐,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 特征:主体性、情感性、非语义性 因素:时间(节拍)、声响(音质的差异,和声学)、精神或灵魂(灌注生气于声音:旋律)。 分类: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先锋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

2、乐,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但是作为美的艺术,音乐须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要节制情感本身以及它们的表现,以免流于直接发泄情欲的酒神式的狂哮和喧嚷,或是停留于绝望中的分裂,而是无论在狂欢还是在极端痛苦中都保持住自由,在这些情感的流露中感到幸福。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389页 特征:乐调的和谐、情感的节制、心灵的宁静,Popular Music,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流行: 1)为多数人喜闻乐见; 2)处在雅俗文化的比较之中; 3

3、)用于描述一种“人们为自身而制造”的文化; 4)意味着大众媒介通过商业利益对人们的强化。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音乐与媒介,从文化传播方式来看,流行音乐产业的形成离不开传播技术的支撑、商品市场的开发,而市场的开发又离不开媒介如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的宣传推广。 从具体传播角色看,流行音乐需要具体的传播媒介才能播放,如磁带、唱片、留声机、收音机、随身听、数字光盘(CD机)、MIDI、电视、互联网等。 媒介即信息。传播媒介不仅决定音乐传播的速度、存储量的大小、音质的好坏,还决定听众参与的程度、接受的方式和效果。,媒介新体验,表现方式的变化: 视与听的结合 身与心的结合 欣赏与制作相结合 动感地带:

4、速度与柔情 身体快感 身份确认,演变:西方,它是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的发展,在轻歌剧、地方歌曲、各种舞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和一般的流行歌曲。 18801920年代,伴随录音技术和唱片业的兴起,流行歌曲和爵士乐成为大众化的娱乐品。 1956年,通过融和黑人音乐“节奏与蓝(Rhythm卡拉Ok的出现与流行;摇滚乐队唱片无地自容(黑豹)、梦回唐朝发行。 90年代:城市民谣和校园民谣热小芳(1992)、涛声依旧(1993)、同桌的你(1994);93年5月北京音乐台开播中国歌曲排行榜;97年后,摇滚乐成为主流音乐,另类音乐诞生(布鲁斯音乐、朋克音乐、电子音乐等)。 21世纪:

5、电视音乐“超女”、周杰伦、国外蓝调乐曲。,外部特征,流行:1)来得快,去得快;2)受欢迎程度高(音乐排行榜、票房价值、歌迷的数量、巡回演出的频率等)。 通俗:乐曲和内容上的喜闻乐见。1)通俗唱法(相比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而言);2)平民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情感,如爱情、友情、亲情等);3)商业背景:从剧场、音乐厅到酒吧、舞厅、广场。 大众性:乐迷是很少受到专业教育的、数量巨大的普通民众。1)非专业、非等级化的;2)由若干“小众”构成;3)主体的流动性。 商业性和娱乐性:流行音乐的产业化。,个案分析,分析老狼同桌的你(1994)的流行特点: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

6、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啦.,二、经典导读,阿多诺论流行音乐,standardization VS. individuation 严肃音

7、乐特征:1)有机的整体性(每一细节的音乐感都来自于每一首乐曲的整体 );2)个性化(每一个音乐元素);3)新奇感;4)专业修养(最简单的也需要努力才能立即听明白 ) 流行音乐特征:1)细节的随意性(从整体中抽走任何细节都不会影响音乐感 );2)模式化(整体结构、类型、突出最基本的悦耳部分开头与结尾);3)雷同感(标准化的反应模式化的规则产生模式化的效果);4)易接受(听者的耳朵应付流行音乐是凭借他们已具备的形式结构知识进行小的替换)。,阿多诺论流行音乐,内在机制:工业化生产与模仿 标准的凝结强加在机构身上。流行音乐必须同时满足两种要求。一是引起听者注意的刺激的要求。二是必须满足内容可被归入未接

8、受过音乐培训的听者称之为自然(约定俗成的)音乐的类别的要求。 1)竞争。标准化了的形式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经济集中化使标准化过程制度化,使之成为必要。 2)模仿。最成功的音乐类型,元素之间的比率会被模仿,标准具体化中这一过程达到高潮。 3)资本。资本主义的绝对权力使真理变成意识形态。,阿多诺论流行音乐,伪个性化(pseudo-individuation) 既要达到激情灵感又要求自然平实的这种矛盾,解释了标准化自身的双重特性。符合某种特定的结构框架只是标准化的一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个性的保留,无论是假象或是现实都是必须的。个性的保留基于物质现实本身。 与音乐标准化有必然联系的是伪个性化

9、。伪个性主义意味着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赋予文化的大众生产以自由选择和开放市场的光环。 细节与潜在设计公然保持联系 ;即兴创作仅仅作为润色品被接受。,阿多诺论流行音乐,受众体验 受众:模式化的发展控制听者聆听的方式,听者听的同时不需要做任何努力。流行音乐被“提前吸收”。 分神(distraction):摆脱现实的压力。 娱乐:流行音乐就是上班族的休息日。 心理机制:又要解闷又要不费力本身就是个矛盾。因此这种特殊的情感被反复生产以寻求解脱。 “新”之膜拜(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与消遣娱乐需求之间的矛盾 接受方式:精神涣散。松散的精神状态不仅是流行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它的产物。,阿多诺论流行音乐,音乐拜物教与

10、听觉的退化 音乐拜物教:音乐的内在体验让位于外在的交换价值 听觉的退化:当代的听觉已经退化,被抑制在了婴幼儿时期。不单单是听觉主体失去了选择的自由、责任感和有意识的感受音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远古以来一小群人身上天然具有的,而且他们还顽固地抵制这种可能的感觉。他们摇摆于全面的遗忘和突然的认出之间,他们原子般的倾听又分离了他们所听到的一切。 Theodor W. Adorno, “On the fetish-character in music and the regression of listening”,in Arew Arato and Eike Gebhardt ed., The Esse

11、ntial Frankfurt School Reader,New York:Urizen Books,1978,阿多诺论流行音乐,社会粘合剂Vs.社会批判 音乐的自主性被一种单纯的社会心理功能所取代。如今,音乐成了一种大型的社会黏合剂。 节奏服从型 :机器时代的幻灭与人性的摒弃 情感型:从精神的“净化”到本能的“宣泄”(快感原则) 煽情:感伤音乐的实际效用在于,它使人认识到自己理想的破灭并从中获得一时的精神宣泄。,阿多诺论流行音乐,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把古老的和熟习的熔铸成一种新的品质。在它的各个分支,特意为大众的消费而制作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质的那些产品,或多或少是有计划地炮制的

12、。各个分支在结构上是相似的,或者至少是互相适应的,以便使它们自己构成一个几乎没有鸿沟的系统。这成其为可能,既是由于当代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由于经济的和行政的集中化。文化工业别有用心地自上而下整合它的消费者。它把分隔了数千年的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领域强行聚合在一起,结果,双方都深受其害。高雅艺术的严肃性在它的效用被人投机利用时遭到了毁灭;低俗艺术的严肃性在文明的重压下消失殆尽-文明的重压加诸它富于造反精神的抵抗性,而这种抵抗性在社会控制尚未达到整体化的时期,一直都是它所固有的。因此,尽管文化工业无可否认地一直在投机利用它所诉诸的千百万的意识和无意识,但是,大众绝不是首要的,而是次要的:他们是算计

13、的对象,是机器的附属物 。文化工业再思考,批判的声音,两个致命的缺点:它没有为自己的理论提供经验上的证据;用来表达其观念的语言晦涩艰深。 精英统治论。精选的和给人启迪的少数人,通过从事他们的智力活动和文化活动,能够使他们自己与大众的世俗活动相隔绝,并由此抵抗文化工业的力量。因此,根据西方古典音乐和先锋音乐的标准,可以判断和发现不够格的其他类型的音乐。 受众理论:研究表明,通俗文化的受众们在他们所消费的对象方面,比大众文化理论或文化工业所估计的更有辨别力和批判性。如美国60年代西海岸的摇滚乐。,本雅明的批判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机械复制:本真性(权威性)和光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独特性)的消失 从礼仪到政治:机械复制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仪式的寄生性依赖中解放出来;数量已经变成质量,大量增加的大批参与者,已在参与的方式造成了一种改变(民主潜力与参与潜力)。 从膜拜价值到展览价值 从凝神关注到精神涣散:通过让大众积极参与对它的接受和欣赏,艺术的机械复制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 从聚精会神到精神涣散。 批判的注脚:被夸大了的技术乐观主义。,个案分析,超级女声 周杰伦现象 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 同一首歌,作业,继续阅读本讲的“参考阅读文献” 结合流行音乐理论,分析当代中国乐坛的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个案剖析。 阅读相关电影理论。 观看电影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