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488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药用植物栽培学山茱萸栽培技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山茱萸,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Nakai.为山茱萸科植物,以成熟干燥的果肉入药。是我国常用药之一。 主产于河南、陕西、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主要分布于秦岭、伏牛山和浙江天目山区的中低丘陵山区。 在海拔2001 400 m之间均有分布,但以海拔6001 200 m之间生长发育最佳。,一、植株形态特征,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乔木。 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全缘,幼时疏生平贴毛,后脱落,背面被白色丁字形毛,侧脉57对,弧曲,脉腋被褐色簇生毛。,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呈伞形花序状,先叶开放;总苞片4枚,黄绿色;花萼4裂;花瓣4,黄色

2、;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熟时深红色,中果皮骨质,核内种子1枚(偶有两枚)。 花期3-4月,果期4-11月。,二、生物学特性,(一)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适宜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畏严寒。山茱萸喜阳光,透光好的植株坐果率高。 花芽萌发需气温在5以上,最适宜温度为10左右,低于4则受危害。花期遇冻害是山茱萸减产的主要原因。 根系较发达,耐旱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瘠薄,但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冬季严寒、土质黏重、低洼积水以及盐碱性强的地方不宜种植。,(二) 生长发育习性 从播种出苗到开花结果一般需要710 a。若采用嫁接苗繁殖,23 a就能开花结果。 根据树龄

3、可分为: 幼龄期:苗长出至第1次结果,实生苗710 a;嫁接苗23 a。 结果初期:第1次结果至大量结果,可延续10 a; 盛果期:大量结果至衰老以前,可持续百年左右; 衰老期:植株衰老到死亡。,山茱萸是近浅根性树种,根系较大,侧根较粗而多,须根和根毛较发达。 春季根系于枝叶萌发前开始生长,地上部落叶之后停止。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山茱萸的根系生长。 山茱萸的萌芽力很强。,其果枝有短果枝(10 cm以下)、中果枝(1030 cm)、长果枝(30 cm以上)三种类型。在不同树龄的结果树中,均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初花期一般在3月初。整个花期约1个月左右,花期遇到低温或雨雪天,则坐果率极低。 山茱萸果

4、实生长期在4月上旬-10月中下旬,历时200余天。4月下旬-5月底是果实迅速生长期,是营养物质补充的阶段,干旱或养分不足将导致大量落果。,三、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 1、育苗地 选择背风向阳缓坡地或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中性或微酸性,灌溉方便的地块为好。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育苗地不宜重茬。 地选好后,入冬前进行一次深耕。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 5003 000 kg作基肥。播种前,再一次整地作畦。畦的长度根据育苗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畦面宽1.5 m。,2、栽植地 山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和偏酸性、较肥沃的土壤为最佳。 选择坡度不超过2030,背风向阳的空隙地。高山、阴坡、

5、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等处不宜栽培。 坡度小的地块全耕;坡度25以上地段带垦。在坡度大、地形破碎的山地或石山区采用穴垦,主要形式是鱼鳞坑整地。 垦复后挖穴,穴径50 cm左右,深3050 cm。挖松底土,每穴施土杂肥57 kg,与底土混匀。,(二)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主要),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 1、种子繁殖 (1)采种 选择树势健壮、冠形丰满、生长旺盛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树,在成熟季节,采集果大、核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晒34 d,待果皮柔软去皮肉后作种,进行种子处理。,(2)种子处理 山茱萸种皮坚硬,内含透明的黏液树脂,影响种子萌发,且存在后熟现象。因此,育苗前必须进行处理,否则需经23 a才能

6、萌发。种子处理如下: 浸沤法 用50左右温水浸泡种子2 d后,挖坑闷沤。沤坑选向阳潮湿处,挖好后将砂、粪混合均匀铺坑底约5 cm厚,再放3 cm厚的种子,如此铺56层即可,最后盖土粪约7 cm厚,呈馒头状。4 个月后开始检查,如发现粪有白毛、发热、种子破头应立即晾坑或提前育苗,防止芽大无法播种。若没有破头,则继续沤制。,腐蚀法 每1 kg种子用漂白粉15 g,放入清水内拌匀,溶化后放入种子。根据种子多少加水,水高出种子12 cm左右,每日用棍搅拌45次,让其腐蚀掉外壳的油质,使外壳腐烂,浸泡至第3 d,捞出种子拌入草木灰,即可育苗或直播。,砂贮催芽覆膜法 脱肉的种子用清水浸泡后,再用洗衣粉或碱

7、液反复揉搓种子,并用清水反复冲洗至种子表皮发白,晾干。种子与砂分层交替贮藏催芽,第二年春播后覆盖薄膜育苗。 采用薄膜覆盖,可提高膜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山茱萸种子早生快发的目的。 此外,还有的产区把种子倒入猪圈的窖内进行沤制,第一年倒入,第二或第三年早春扒出。据调查,这种方法发芽率达70以上,但不规范。,(3)播种育苗。 播种 在春分前后播种,采用条播。按2530 cm 的行距开沟,沟深为35 cm,把种子均匀撒播,覆土耧平,稍镇压,浇水覆膜或覆草。10 d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3040 kg。,苗期管理 播种育苗出苗后除膜或除去盖草,进行松土除草、追肥、灌溉、间苗、定苗等常规的苗期管理。 间苗

8、保留株距7 cm。6-7月追肥2次,结合中耕每亩施尿素4 kg或棉籽饼100 kg,翻入土中浇水。 苗高1020 cm时如遇干旱、强光天气要注意防旱遮阴。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在根部培施土杂肥,保幼苗安全越冬。 幼苗培育2年,当苗高80 cm时,在“春分”前后移栽定植。,移栽定植 3-4月移栽,按行株距3 m2 m或2 m2 m,挖穴定植,穴径50 cm左右,深3050 cm。 挖松底土,每穴施土杂肥57 kg,与底土混匀。 阴天起苗,苗根带土,栽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并蘸泥浆,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时轻提苗木一下,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实,浇定根水。,2、压条繁殖 秋季采果后或春天萌芽前,选择生长健

9、壮、病虫害少、结果又大又多、树龄10年左右的优良植株进行压条,压条成活后两年即可与母株分离定植。,3、嫁接繁殖 可采用芽接法或切接法。 通常用“”形盾芽嵌接法,在7-9月进行。 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 接穗采用已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壮龄母树上的枝条。,(三) 田间管理 1、垦复、树盘覆草 山茱萸根系较浅,最怕荒芜,通过垦复可使山茱萸生长健壮、达到高产的目的。 秋季果实采收后或早春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冬挖、深翻,夏季6-8月浅锄山茱萸园地。 垦复深度一般为1825 cm,掌握“冬季宜深,夏季宜浅;平地宜深,陡坡宜浅”的原则,适当调节。,树盘覆盖可以减少地表蒸发,保持土壤水

10、分,提高地温,有利于根系活动,促进山茱萸的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期,减轻冻害影响,提高座果率和产量,减少降雨引起的树盘土壤冲刷,并能抑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 覆盖材料可用地膜、稻草、麦秸、马粪及其他禾谷类秸秆等,覆盖面积以超过树冠投影面积为宜。覆草后为防风刮,将草被适当拍压,并在其上星点式压土。,2、追肥 分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叶面喷肥)两种。 前期追施以N素为主的速效性肥料,后期追肥则应以N、P、K,或N、P为主的复合肥为宜。 幼树施肥一般在4-6月,结果树在采果前后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施肥和放射状施肥。 根外追肥在4-7月,每月对树体弱、结

11、果量大的树用0.5%1%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12次叶面喷肥。,3、整形与修剪 以自然开心形、主干分层形及丛状形等为主。 主干分层形 主干高6080 cm,有中心主枝,主枝分34层,主枝总数57个。 第一层主枝一般为3个;第二层为2个;第三层以上各层为1个。 第一层与第二层间距为80 cm左右,以上各层间距略小,并在各主枝上培养数个副主枝。,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形树冠较矮,喷药、采果等管理方便,树冠开张,通风透光性好。特点是:主干高4060 cm,主枝3个,三个主枝间距近等,每个主枝上选留24个侧枝。 丛状形 丛状形没有树干,从地表以上培养出长势一致,角度适宜的36个主枝

12、,每主枝上再留24个侧枝。要注意剪除过多的根蘖条、下垂落地的背生枝及内膛过旺的徒长枝,使树冠均衡圆满,通风透光。此树形管理方便,结果早。,4、疏花与灌溉 (1) 疏花与保果 一般在果树上按710 cm距离留12个花序,可达到连年丰产结果的目的。 在小年则采取保果措施,即在3月盛花期喷0.4硼砂和0.4的尿素。 (2) 灌溉 山茱萸在定植后和成树开花、幼果期,或夏、秋两季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幼苗成活和防止落花落果,造成减产。,(四) 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又名黑斑病、黑疤痢。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炭疽病发病盛

13、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多雨年份发病重,少雨年份发病轻。 防治方法:病期少施氮肥,多施P、K肥,促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减轻危害;选育优良品种;清除落叶、病果;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叶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4月下旬,防治果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5月中旬,10 d左右喷1次,共施34次。,2、角斑病(Ramularia sp.) 为害叶片和果实。初期叶正面出现暗紫红色小斑,后期病部组织枯死,呈褐色角斑。果实发病,仅侵害果皮, 使果顶部分呈锈褐色,病斑不深入果肉。5月初田间出现病斑。7月为发病高峰期。湿度较大时易发生

14、。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和农家肥,提高抗病力;5月份树冠喷洒12200波尔多液保护剂,每隔1015 d喷1次,连续3次,或者喷50可湿性多菌灵8001000倍液。初病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23次,每710 d喷1次。,四、留种技术,生产上种植的山茱萸尚未形成稳定的栽培品种,按其果形、果色、成熟时期、果实大小等划分成若干自然类型,将近圆形、椭圆形和短梨型初选为优良类型。 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形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登记标号)。在成熟季节,采集果大、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晒34 d,待果皮柔软去皮肉后作种,五、采收与加工,(一) 采收 当山茱萸果皮呈鲜红色,

15、便可采收。果实成熟时,枝条上已着生许多花芽,因此采收时,应动作轻巧,一束束地往下摘,以免影响来年产量。,(二) 产地加工一般要经过净选、软化、去核、干燥四个步骤。 1、净选 将采摘的果实除去其中的枝梗、果柄、虫蛀果等杂质。 2、软化 常见的方法有水煮法、水蒸、火烘法,处理到用手挤压果核能很快滑出为好。 3、去核 一般采用人工挤去果核或用山萸肉脱皮机去核。 4、干燥 采用自然晒干或烘干。,六、贮藏与运输,(一) 包装 山茱萸在包装前应检查是否充分干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所使用的包装材料为瓦楞纸箱或麻袋,具体要求可按出口或购货商要求而定。在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二) 贮藏 宜置阴凉干燥的室内贮藏,同时应防止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的危害。在贮藏中,要定期检查,既要防止受潮,但也不宜过分干燥,以免走油。一般贮藏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3%16。 (三) 运输 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应有防潮措施,并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同时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易串味物品混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