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2418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中药栽培学中药材(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栽培学,中 药 材 GAP 技 术,概述,中药材品种的确定 中药材产地环境 中药材栽培管理 中药材采收加工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药材产量、品质与生产潜力,中药材品种的确定,种植的原因 1、功能和疗效 2、常用大宗药材,市场需求大,野生资源匮乏,品种混乱,混用品、伪品多 中药材基源有一原至多原的特性 一原:人参、杜仲-易鉴定,但有不少栽培品种 二原:白芷白芷(河北)、杭白芷(杭州、四 川)往往分布于不同地区 多原:黄连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短萼、 黄连等 有些为药典规定的正品,有些为地方习用品,分辨真伪。,中药材品种的确定,中药鉴定的重要性 中药资源丰富但种源混乱 物种鉴定有误,整个药材

2、栽培就会错位 鉴定的方法 植物分类学 植物化学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鉴定 中药材指纹图谱鉴定 显微鉴定,中药材产地环境,生态因子 气候因子光照强弱,日照长短,光谱成分,温度(高低,变化),降水,空气、风速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水分、养分,土壤空气,酸碱度等 地形因子地势、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生物因子动物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 生活因子日光、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中药材产地环境,温度 临界点 临界点 死亡 忍受区 最适范围 忍受区 死亡 最低 最适 最高 1、耐寒植物和喜温植物 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时期也有所不同 种子萌发、种苗生长营养生长期生殖器官发育期产品器官形成期 花期最敏

3、感 2、温度还影响其物质积累和转化,中药材产地环境,3、极端温度对药用植物的伤害 低温冷害、霜冻 冷害:0以上的低温叶绿素合成受阻,酶活性受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受抑 霜冻: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高温又称热害植物体非正常失水,叶片过度蒸腾失水,萎蔫死亡 4、春化现象 有的药用植物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中药材产地环境,光照 1、充足的阳光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或缺的 种植密度要适宜 2、阳生植物(有的苗期要遮阴) 阴生植物 中间型植物光照强度要求界于两者之间,但以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产量高 3、光质的影响 太阳光谱中有可见光,不可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红

4、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中药材产地环境,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紫外光照射对果实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 4、光周期的作用 长日照植物 红花 桂花 短日照植物 紫苏 菊花 中间型植物 丝瓜 曼陀罗 临界日长:植物成花所需要的极限光照时间 一般为12-14h 了解药用植物的光周期在引种和改变播期的应用,中药材产地环境,水 1、水的收支平衡直接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是植物体进行代谢的介质 水是维持植物形态挺立的必要条件 水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比热大) 3、旱生植物芦荟、甘草、天冬 湿生植物,中药材产地环境,

5、中生植物大多数陆生的药用植物 水生植物泽泻、浮萍、金鱼藻 4、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 叶片萎蔫,生长受阻,严重时死亡 抗旱性 涝土壤水分过多,氧气缺乏 根及根茎类药材忌田间积水或土壤水分过 多,注意排水。,中药材产地环境,空气 1、氧气呼吸必要因素 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到20%以下,茎叶 呼吸速率开始下降 根系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 改良土壤,中耕松土 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光合作用的最适二氧化碳含量约为1%左右 空气中的仅为0.02%-0.03% 3、其他废气 有的敏感,有的净化,中药材产地环境,土壤 土壤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供

6、给者 1、土壤肥力基本特性 受人为因素影响,药用植物产量的高低是土壤有效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通过农田基础建设,精耕细作,合理的深耕改土、灌溉、种植、施肥、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2、土壤酸碱度 不同药用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同,中药材产地环境,多数药用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 土壤PH值可改变土壤原有养分的状态 PH在5.5-7.0间利于氮磷钾的吸收 PH7.5会减弱植物对铁、钾、钙的吸收 PH9铝的溶解性增大,造成铝中毒 通常情况下种植物后,土壤略向酸性方向变化 3、药用植物与土壤养分 不同药用植物对土壤肥力大小及养分组成的要求不同,中药材产地环境,根茎类: 幼苗期

7、需氮量大,适量的磷和少量的钾 根茎器官形成期需钾量增加,适量的磷少量的氮 种子果实类: 幼苗期氮多,磷钾少些 生殖生长期:需磷量增大,少氮,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生物学特性 1、植物形态 2、生长发育习性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习性,在种植前要充分的了解,制定相对应的方案 生长是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功能的质变过程 药用植物的个体发育从形态和生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和生殖器官发生 由营养器官发生阶段转到生殖器官发生阶段,各种药用植物都需要特定的温、光等环境条件,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种子萌发 水分 温度 空气 种子休眠胚的后熟 种子硬实 发芽的抑制物质 根

8、的生长 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和向湿性。 根系生长的特点:向水性,向氧性,趋温性,趋肥性 磷肥促进根系生长 茎的生长 直立生长 缠绕生长 攀援生长 匍匐生长,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植物的地下茎具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根茎黄连 郁金 藕 块茎天麻 半夏 球茎泽泻 鳞茎百合 贝母 在栽培上通过修剪、摘心等措施来控制无效分枝,减少植物体营养的消耗 叶的生长 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药用 贮藏作用和繁殖作用,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生殖器官 花 果实 种子 药用植物生育进程及其生长 相关 a:S型生长进程 前期 慢 中期 快 后期 慢,中药材的栽培管理,b:植物生长相关性 地上

9、部分与地下部分 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 顶芽与腋芽、主根与侧根 顶端优势 杜仲保持 黄连修根(抑制)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以麦冬为例: 生长发育习性 1、叶丛生长 2、根的抽生 3、块根形成,中药材的栽培管理,2、生态环境条件 温度 喜温暖气候 光照 喜荫蔽,不宜强光照射 水分 喜土壤湿润 雨量丰富 土壤 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 1、品种及类型 2、选地与整地 选地 根据所选药用植物的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 栽培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植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种植方式复种 单作 间作 混作 套作 轮作与连作,中药材的栽培

10、管理,复种一年之内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植物 单作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质素生育期间只 种植一种植物 间作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 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 混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一定比 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 套作在前季植物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 季植物,中药材的栽培管理,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 a、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b、充分利用光能 c、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d、增强群体抗逆性 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要点: a、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 b、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 既要适当密度以截取较多阳光,又要通风透光良好 c

11、、加强栽培管理 深耕细作 增施肥料 合理灌溉 调整播种期 及时间苗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连作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植物的栽种方式 连作减产的原因: a、化学方面,土壤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 积累 b、生物方面,伴生杂草增多,病菌害虫侵染源 增多 c、物理性状方面,连作同种植物,因自身代谢, 分泌某些物质增多,使土壤PH值等理化性状 变差,施肥效果降低,中药材的栽培管理,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 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增产的原因: a、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 b、可减少病虫危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 c、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 轮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a

12、、叶类、全草类前茬选择豆类或蔬菜 b、播种浅的细小种子的,选择豆类或收获期较早的中耕作物 做前茬 c、同种病害的要错开 d、轮作周期长的可单独安排轮作顺序,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整地 a、可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相互协调,提高有效肥力 b、耕翻后,土壤容重减低,孔隙度增加,通透性改善,促进养分释放,使土壤渗水,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增加 c、耕翻深,度因药用植物根系分布区域和土壤性质而异,实践证明,产量有随深度的增加而提高的现象,而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根量的80%都集中在0-50cm范围内,一般认为旱地土壤翻耕深度以20-25cm为宜,中药材的栽培管理,d、注意 不要把

13、大量的底层土翻于耕层 耕翻应与土壤改良和施肥结合起来 对于大多坡地、荒地应依据地势横坡耕作或倾斜耕作,利于水土保持 以麦冬为例: 1、宜选择疏松肥沃,湿润或稍潮湿,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前茬以黄花苜蓿,紫云英地为好 2、在前茬收获后整地,翻耕20cm以上,使土壤细碎,疏松,中药材的栽培管理,育苗移栽 1、常用的繁殖方法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 营养繁殖由营养器官做繁殖材料产生新个体 (或子代)的繁殖方式 a、分割繁殖把具有根、芽的部分从母体上分割下来,形成新的独立个体的繁殖方式 大多在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 b、压条繁殖将植物的枝条或茎压入土中,使其生根后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一般常绿植物多在梅

14、雨季节,落叶植物多在秋季 最简便,成活率最高,中药材的栽培管理,c、扦插繁殖从植株上剪取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一部分插于土中,使其生根、萌芽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一般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进行 木本植物选一二年枝条,草本植物用当年生幼枝或幼芽做插穗 d、嫁接繁殖将一植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长有根系的植物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以花果类入药的木本药用植物应用较多,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有性繁殖 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简便而经济,繁殖系数大,是种子植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的培育 2、播种 种子的清选和处理 a、一般种子的纯度应在96%以上,净

15、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 清选的方法有筛选,风选,液体比重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b、播前种子处理 晒种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杀菌 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之一 浸种催芽创造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条件,促 进种子播后迅速扎根出苗 催芽的时间和温度因植物种类和季节而异 播种量 播种量小和过大都影响产量 要考虑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类型和种子质量及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播种期 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方式综合考虑 a、气候条件气温和低温时主要因 通常以当地气温或地温能满足植物的发芽要求是,作为最早的播种期 b、栽培制度 套作等前作收获期决定后作移栽期 育苗移栽的播期要早,直播要晚些 c、种类品种特性,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播种方式 大多数药用植物的种子可直播于大田,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先在苗床育苗,再移植大田 一般苗床育苗以撒播、条播为好;田间直播以穴播、精量播为好 a、撒播多用于生长期短的或育苗 优点:省工,土地利用率高 缺点:种子分布不均,出苗率低,幼苗生长不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