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922483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培训讲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努力,努力,再努力,(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1、国民经济发展态势 上世纪我国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图,改革开放发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与预测,治理整顿,南巡讲话,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通缩转向通胀,中国GDP增长率波动曲线图,附录:2002-2007宏观经济波动的具体表现与特征,(1)投资增长过快(钢铁、水泥等投资) (2)工业增长过快(与其他产业不协调) (3)出口增长过快(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4)就业问题严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5)收入增长缓慢(且收入水平不均衡) (6)消费增长缓慢(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中国GDP增长8%,2003年的增长是8.

2、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2001年一季度“货币及准货币供应”是11.89万亿元,2002年一季度是15.96万亿元,2003年一季度是19.05万亿元,而2004年一季度度是22.51万亿元。 换言之,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货币供应增长分别为34.2%、19.3%和18.1%。因此,在过去三年间,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大约是美国在1920年代的三倍。,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取得了无可争辩的巨大成就, 从1979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达到2万亿美元 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支撑中国高速增长的“

3、四大引擎”,从1978年开始的由集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向制造业、服务业;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渐进转型所推动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经济国际化,是支撑中国近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四大引擎”,城市化,结构的巨大变化归因于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过去的近30年中,中国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3%,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未来几十年中,仍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劳动力将进入工业部门,工业化作为支撑中国半个多世纪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仍有相当潜力。,城市化是持续工业化的结果,城市化带来第三产业发展与工业化形成良性互动并推动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4、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得到提高。 1978年,全部总人口中城镇居民仅占17.92%,城市化水平不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户籍制度等一些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城市化水平在过去的30年里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1978年相比,2006年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42.99%,提高了25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部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并与第二产业一起成为推动总量增长的重要部门。,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单位:%),1990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5、仅为17.1%,1997年达到33.6%,2004年达到40%;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份额在80年代的不足25%,最近几年已经增加到40%。1978-2006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0.7%。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增长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并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未来几十年,由城市化加速带来的第三产业的扩张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改善了经济的激励结构,并构成近30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制度根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几乎是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1978年9514万城镇就业人员中,在国有企业就业

6、的比例高达78.3%,而2006年27331万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23.7%,绝对人数比1978年少近1000万。目前,中国体制转型的任务尚未完成,市场化的增长潜力仍将进一步发挥。,国有部门就业人员(单位:万人),国际化,改革与开放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开放带来的经济国际化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在于它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投资与储蓄的“缺口”,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另一方面,开放有助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更多地享受全球技术进步的好处。,过去的近30年,得益于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从封闭走向开放,越来越紧密融入全球经济。截止2004年,中国已累计合

7、同利用外资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2006年全年中国商品净出口接近1.8万亿美元,进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50%,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GDP达20.9万亿RMB,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IMF以PPPS计算,中国GDP可能更高。 可以认为,近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几个时期之一,人称“黄金发展期”。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5-10年中国将在金融、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 从现有的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过高,2006年中国的贸易总额对GDP比超过仍然很高(50%以上),在全世界,没有任何大国的贸易总额对GD

8、P之比达到中国这样的高度。 在号称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以及号称世界上最开放的美国,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由于经济规模日益增大,中国许多进、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高的份额。 中国进口增加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增加导致劳动密集型制造品价格暴跌,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外依存度过高不但反映了中国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发展的失调,而且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2、经济增长的投资规模偏大,但效益捉襟见肘,在过去近30年中,中国的投资率平均维持在40%左右,在2004年更是超过了45%,2006年还很高。中国的投资率之高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

9、以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的投资效率却在持续下降。 换言之,为了取得同一个百分比的经济增长,国民经济中所需要牺牲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附图)。 投资规模偏大、投资效率低下是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经济运行中,国际收支结构失衡,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直接投资的输入国,累积直接投资量10000多亿美元。而与此同时,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等形式大量输出资本,目前已经积累了1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中国在引进大量长期资本的同时,输出了更为大量的短期资本。 在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像中国这样,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同时维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4、高能耗、

10、高污染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中国产业是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成为导致世界矿产品价格的飞涨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4.4%,而当年我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5、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共产品投资却严重不足,中国在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环境保护、普遍义务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城镇与农村、内地与沿海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令人瞠目。,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

11、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为了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必须尽快加以纠正。,总而言之,以下几种情形可能会成为中国萧条的触发点,(1)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银行或者衍生 产品危机。 (2)美国的一次衰退。 (3)扼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失效。 (4)中国失去贸易盈余。 (5)一场石油供应危机。,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风险 (中国经济危机通常伴随着政治危机,导致政治事件) 1、投资增长过快: 近30年来投资率维持在40%, 而美国常年在15%左右 2、工业增长过快 我国每年在获得9%以上的GDP增长的同时

12、,却付出了 18%的煤炭消费增长率和15%的发电量增长率,而且留下了深 度的污染后遗症 3、出口增长过快: 2007年出口外贸总量将达2万亿元,2005年贸易依存度达 90%,4、就业率增长缓慢 5、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工资占GDP比重降低到100%左右,西方国家在 55-65%,非洲在30%以上,文革期间工资比重占17%,如 果扣除医疗教育住房等本应由社会承担的各项福利保 障,实际工资例更低。 6、消费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国内经济增长活力下降,迫 使企业不得不寻求国际市场,加剧贸易冲突,世界各地金融危机的教训: 要打垮一个国家经济必备的五个条件: 高度繁荣的病态经济 自由进出的金融

13、市场 房市、股市、汇市“三市”齐飞形成经济泡沫 具备股指期货为代表人衍生金融工具 能够成功制造和操纵市场恐慌情绪,2、中国资本市场现状,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晴雨表功能 价值发现功能 股市增值功能 上市公司:截止2007年8月,沪、深两市 有上市公司1590家,其中A股1489只,B股 109只,总股本1.48万亿股,流通股4226.5 亿股,总市值23.89万亿元。流通市值7.93万亿元。,证券化率:我国证券化提高速度惊人: 1991年为0.505% 2005年为17.64% 2006年为44% 2007年8月为100% 同期国外证券化率: 美国:116.43% 日本:105.6

14、8% 台湾:163.39% 韩国:108.6% 证券公司:全国105家,总资产407.99亿,只有摩根大通一家公司的1/3,我国与世界主要证券公司总资产与净利资产比较表,证券机构及投资者 投资者:13539.51万(2007/12/6) 基金公司: 23310.7亿 占总市值7.4% 占流通市值28.11 QFII: 99.95亿美元 保险: 6830.9亿 金融行业占38% 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合理因素 A、本币升值 B、近年来国家对完善股市机制、夯实股市基础做了大量工作 C、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D、新会计制度准则实施及两税合一将将使企业效益上升 E、国民财富增加,居民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证券业的特点 A、朝阳行业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7月3日,证券业发展历程仅17年 B、“黑发”行业 年轻人众多 C、“六高行业” 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高学历、高智商、高犯罪率 D、“绅士”阶层 高收入群体 E、高风险行业 地上三分钟,天上三秒钟。既要防范经营风险,更要防范道德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