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

上传人:铁**** 文档编号:14092027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过程典案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朋友、对亲人的珍惜之情。【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2.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能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从而大致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

2、【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2.能从古诗中描写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3.能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教学重点】1.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2.

3、出示课件1:描写四季的古诗,自由朗读。设计意图:交流四季古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3.交流秋天: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感受。出示课件2:秋景图。4.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驾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他流连忘返,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5.出示课件3: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二、诵读古诗,初步探究。(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自由朗读,鼓励交流。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出示课件4:(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

4、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3.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4.检查交流情况。出示课件5:(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出示课件6: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斜:这里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生:产生,生出。车:轿子。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红于:比更红。(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课件7(会写字):寒径斜霜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会写字的?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

5、画。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初解诗意。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2.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诗中哪些地方表明了季节呢?(寒、霜叶)作者在

6、山中行走都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3.这些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哪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惊喜?(停车)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作者眼里,深秋的霜叶有什么特点?(霜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甚至胜过春天的花,丝毫看不出秋天衰败的痕迹)7.诗人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些景物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二)深入体会。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驾着

7、马车的杜牧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2.出示课件8: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景物。小组结合图片交流景物的特点。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1)“远上”一词写出了“山”的深远。(2)“寒”字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3)“斜”字让我们体会到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缥缈,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9:(图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6.学生边观察图片,边诵读前两句诗。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8.教师导言:正当车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出示课件10:(图片)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10.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11.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1:停下马车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12.学生边观察图片,边诵读后两句诗。13.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14.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

9、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理解古诗、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能力。(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出示课件1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带朗读节奏的古诗山行)2.教师引导:诗中的斜线是朗读节奏的划分符号。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6.自由读,练习背诵。(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1.随机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

10、起背诵。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两句写近景,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学生自选作业。出示课件13:1.画: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认识“赠、刘”等8个生

11、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4.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行一诗,体会到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古人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课件14:(出示诗人、题目)想想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认读生字:“赠、

12、刘”等,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2.了解诗题及写诗的背景,出示课件15: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就是赠刘景文。(板书:赠刘景文)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课件16: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设计意图: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二)学习前两句诗。1.指名朗读古诗赠

13、刘景文。出示课件17:赠 刘 景 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指名说说“荷、菊”这两个字的意思。(板书:荷菊)3.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4.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1)出示课件18:夏季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想起了两句诗(出示课件1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20: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

14、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5.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1)出示课件21: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2)出示课件22: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怎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3)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三)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师:我们再跟着诗人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古诗描写的正是秋季,出示课件23: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在秋天成熟的还有哪些果实?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因此诗人苏轼怎样写的?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齐读诗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感受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一)谈话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