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17933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240 大小:6.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管理}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孙可平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海事大学静电技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上海市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主任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十人编委会编委,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1.概述 2.静电起电机理 3.静电放电危害及案例 4.静电危害综合防治对策 5. GB 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修改内容简述,1.概述,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的静电,是指静电荷或静电场。所谓静电荷,是指相对于观察者而言静止的电荷或带电体。无论是静电荷或带电体,都会在空间激发出静电场。静电场才是静电荷或带电体的物理本质。

2、因为其对外表现是通过静电场来实现的。静电场是一种物质存在,有能量,有动量,对其中的其他带电体施加力的作用。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简写为ESD)则是另外不同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过程。因为伴随着静电放电,往往有电量的转移、电流的产生和电磁场辐射。,现代静电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静电应用技术 静电安全技术 静电测试技术 静电生物效应 静电基础理论 抗静电材料与制品 消静电设备,静电应用技术,静电除尘技术 静电喷涂技术 静电复印与电摄影技术 静电分选技术 驻极体 静电药物传送(electrostatic drug delivery) 静电推进(electrostatic

3、 propulsion) 静电起电机,静电安全技术,船舶静电安全技术 石油和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电子行业静电安全技术 雷电与防雷技术(大气静电学) 橡胶行业、塑料行业、制药、纺织、印刷、面粉、炸药、电火工品、航空航天等行业的ESD危害与防治,因此如何进行静电防护及控制是各行业非常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 。,2.静电起电机理,2.1 静电的产生 2.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2.3 固体静电 2.4 粉体静电 2.5 液体静电 2.6 气体(蒸汽)静电 2.7 人体静电,2.1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主要是两个物体当它们相互紧密接触时,在接触面产生电子转移,而分离时造成两物体各自正、负电荷过剩,由此形

4、成了静电带电。,人类认识静电的历史历程,BC600年即公元前六百年Thales就记载了丝绸与琥珀的摩擦起电现象。我国关于静电现象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东汉王充“论衡”中有“顿牟辍芥”等摩擦起电的论述。西晋张华“博物志”有“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的记载,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经历已很接近。,人类认识静电的历史历程,大约几百年前,人们就发现了不同金属之间摩擦带电的序列不同,排出了早期的静电起电序列: (+)铝,锌,锡,镉,铅,锑,铋,汞,铁,铜,银,金,钯()。 1879年Hlmholtz发现了偶电层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静电起电序列。,人类认识静电的历史历程,早在1796年,伏

5、打就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A和B接触后,如果接触距离很小(达到或小于2510-8cm),在接触面上就产生电势差。该电势差一般在十分之几伏到几伏之间,并且存在着一个系列,即:(+)铝、锌、锡、镉、铅、锑、铋、黄铜、汞、铁、钢、铜、银、金、铂、钯、MnO2、 PbO2, 前后任意两种固体接触时,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1879年亥姆霍兹(Helmholtz)指出,在固体接触面的两方,形成等量异号的电荷层,如图所示,称为偶电层。,A,B,+ + + + +,- - - - -,现代静电学阶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学的建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对静电起电规律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偶电

6、层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的完善。Harper1951年根据金属势能井理论,可以定量计算出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接触面上的面电荷密度(见下述)。,两种金属接触分离以后,分别带上了静电。这很快得到了实验证实。 1932年Kullrath将金属粉末从铜管内吹出去,粉末与铜管经历了接触分离过程,使这个对地绝缘的粉末发生器产生了26万伏的高电压。并观测到,吹铁粉或锑粉时,起电效果最显著。,两金属接触后再分离产生的静电起源于接触电势差,这一点是由HarPer1951年证实的。根据金属内电子的势能井,很容易计算出接触面上的面电荷密度:,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同样出现偶电层。但已不象两种金属那样对称,半导体表面电荷已有一

7、部分深入到表面层内部。1971年Krupp根据金属半导体接触面的势垒理论,计算了接触面上的表面电荷密度:,如果两种高分子材料相接触,则面电荷密度,2.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2.2.1 物体的种类 2.2.2 物体电阻率 2.2.3 物质介电常数 2.2.4 杂质的影响 2.2.5 接触面积、接触压力 2.2.6 分离速度 2.2.7 环境的温度、湿度,2.2.1 物体的种类,接触分离的两物质的种类及组合不同,会影响静电产生的大小和极性。 通过大量实测试验,按照不同物质相互磨擦时带电极性的顺序,人们排出了静电带电序列表。下面列举三个典型的静电序列表,供参考。,不同的静电序列, (+)石棉玻璃云

8、母羊毛猫皮铅镉锌铝铁铜镍银金铂(-),市售常用衣料带电序列 ()纯毛绦纶绸窗帘绸人造棉富春纺麻衬毛腈华达呢毛绦凉爽呢棉白布真丝美丽绸平绒纺毛花呢凡立丁的确良涤卡麻纱涤丝绸花瑶富古罗涤腈花呢乔纱猪尤皮人造苯(),2.2.2 物体电阻率,物体上产生了静电,能否积聚起来主要取决于电阻率,静电导体难以积聚静电,而静电非导体在其上能积聚足够的静电而引起各种静电现象,静电亚导体介于其中。 一般汽油、苯、乙醚等物质的电阻率在10101013m之间,它们容易积聚静电。 金属的电阻率很小,电子运动快,所以两种金属分离后,显不出静电。,水是静电良导体,但当少量的水混杂在绝缘的液体中,因水滴液品相对流动时要产生静电

9、,反而使液品静电量增多。 金属是良导体,但当它被悬空后就和绝缘体一样,也会带上静电。,2.2.3 物质介电常数,介电常数亦称电容率,是决定电容的一个因素,物体的电容与电阻结合起来,决定了静电起电与静电消散规律。,2.2.4 杂质的影响,任何物体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杂质,有的杂质是自然存在的,有的是加工时加入的,也有的是在贮运过程中难免混入的。 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带电程度,还影响到带电极性。,2.2.5 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关系到静电产生的范围,所以接触面积越大,静电产生就越大,接触压力越大,静电产生就越大。,2.2.6 分离速度,物体接触后分离的速度越快,产生的静电越大。,2.2.7

10、 环境的温度、湿度,环境的温度、湿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物体的表面电阻率及电场的分布。,2.3 固体静电,上面列出的人类认识静电的历程主要是固体静电。不再赘述。 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可能产生静电。 固体物质大面积的磨擦,如橡胶或塑料碾制、传动皮带与皮带轮或传送皮带与导轮磨擦等; 固体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而后分离,如塑料压制、上光等; 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等发生的磨擦,如塑料、橡胶的挤出等; 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2.4 液体静电,液体在输送、喷射、混合、搅拌、过滤、灌注、剧烈晃动过程中,会产生带电现象。 如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物料反复的加温、加压、喷射、输送、灌注运输等过程,都会产生

11、大量的静电,有时达到数千至数万伏,一旦放电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液体的带电与液体的电阻率(电导率)、液体所含杂质、管道材料和管道内壁情况、注液管、容器的几何形状、过滤器的规格与安装位置、流速和管径等有关。,重点讨论一下固体与液体接触时的偶电层理论。 亥姆霍兹(Helmholtz),Perrin,Gouy等人认为:液体与固体之间虽然也出现偶电层,但与两种金属固体接触时的偶电层并不相同。以水在玻璃管内流动为例,其偶电层示意图如图3-2所示。从图中可见,偶电层中两层电荷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固体表面上的电荷仍紧贴在固体表面,而液体表面的电荷却呈扩散分布,电荷已渗透到液体内部。而且,在液体中,既有正离子

12、,又有负离子,正离子占优势,而整个偶电层体积内还是电中性。只是电荷分布不均匀罢了。,+ + + + + _ _ + + + + + + +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为了下面讨论液体流动起电的需要,有必要讨论一下液体中的偶电层厚度。假定固体表面吸附的是负离子,液体中是正离子,如下图所示。很明显,离界面越近,液体中离子浓度愈大,随着与界面距离x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某点b才等于液体中离子的平均浓度n(),b点到界面的距离定义为偶电层的厚度,用表示。下面求解的表式,看它与哪些因素关。,设离界面距离为x的地方,单位体积中第i型离子的数目为ni(x),ni(x)与

13、该点的电势 有关,用玻尔兹曼方程表示如下: 式中,ni() 远离界面处i型离子的平均浓度,在 x处的电势 同时满足 Poisson 方程:,由上面3式式可得: 为泊凇一玻尔兹曼方程,它是偶电层理论的基本方程。,用近似解法来求出它的解。将(3-8)式右端指数按幂级数展开并取其前两项得: 因为在远离界面处是电中性的,因此各种类型离子的电荷总和为0,即,亦即上式右端第一项为零,于是(3-9)式变为: 式中M2为,方程(3-10)的通解为 利用边界条件:x时 =0 x0时 = 定出积分常数c1=0,c2= ,于是得出泊凇一玻尔兹曼方程(3-8)式的近似解为: 式中 界面上的电势,上式表明,偶电层中的电

14、势在界面处最高,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按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的快慢决定于M的值。同时还表明,l/M具有长度的因次,因此称l/M为偶电层的厚度,并用表示,即,如果液体中只有一种正离子和一种负离子,且设他们的离子价相等;在远离界面处,由于电中性,两种离子的平均浓度亦相等,则可写为:,由此可知,偶电层的厚度不仅与温度与介电常数有关,还与离子价和离子均匀分布状态下的平均浓度n有关。一定的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离子的浓度越大,偶电层的厚度愈薄,反之亦然。,必须指出,上述提到的偶电层整体是电中性,是指固体与液体相对静止而言的。但是,如果二者作相对运动,比如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时,电中性就会受到破坏,偶电层中两层电荷

15、被分离,这时就会出现静电起电现象。,实验发现,当固体与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滑动不是直接发生在固体表面,而是在液体内部距固体表面有一距离d处的AB面上发生,如图3-4所示。AB面叫做滑动面。滑动面与界面的距离d长约为一个分子大小。滑动面的存在,表明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离子与滑动面内的那些液体中离子(指图中虚线左边的那些正离子)紧密地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滑动面内的那些液中离子与紧贴在固体表面上的离子一样是不随液体流动而带走的。习惯上常把整个这一部分(即滑动面左边的全部)叫固定层或吸附层。另一部分(滑动面右边部分)叫活动层或扩散层。固定层与扩散层之间的电势差就是所谓的电动电势(又叫电势),而固液界

16、面处的电势 为总电势。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电势。电势取决于固定层内正负离子电荷的代数和(即固体表面上吸附的离子与滑动面内的液中离子之差),而总电势决定于固体表面上所吸附的离子量。,偶电层与电动电势,根据上式可求得偶电层两边的电势差(电势)为:,由于d远小于毛细管的半径r,所以可以看成平行偶电平面,相当于一个平板电容器,可知偶电层间的电场为,当沿着毛细管轴向加一个外电场E。时,在扩散电荷层上(图中的正电荷层)每单位面积作用的静电力为 此力推动扩散层的离子移动,移动时带动液体。另外,液体运动时还受到粘滞阻力作用,根据牛顿公式,单位面积上所受的粘滞阻力,因为d很小,在一段很小的距离d内速度由零变到u,因此,可用速度随距离变化的平均变化率u/d来代替du/dr,于是 在稳定流动时,静电力与粘滞力平衡,即,消去便得到电渗速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电渗速度与电势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