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1417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66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生态学绪论(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生态学,绪 论,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 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生态学,一、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是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最初所给的定义。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植物 动物 微生物,生物,环境指某一个特定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 (1)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不同; (2)中心事物变化了,环境也随之变化。 在生态学中把环境理解为生物生存空间内一切因素的综合,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植物、动物等。,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风,温度,水,太阳辐射,火,生物,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萌芽时期 建立期 巩固时期 现代生态学时期,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芽时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学知识,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 直到目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动植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生态学思想萌芽,在我国和希腊古代著作和歌谣中都有许多反映。 我国的诗经中就记载着一些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维鹊有巢,

3、维鸠居之”,说的是鸠占鹊巢的寄生现象。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古希腊的安比杜列斯(Empedocles)就注意到植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其学生都描述了动植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如分水栖和陆栖,肉食、食草、杂食等,气候和地理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进入17世纪之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 1735年,积温概念的发现以及1855年其概念引入植物生态学。 1792年植物地理学知识出版,植物群落概念的提出。,进入19世纪后,生态学发展更快。1840年“植物最小 因子定律”的提出。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问

4、世。 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以植物生态地理学为 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改名植物生态学)出版。 1898年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也问世。两本书 被公认为生态学的经典著作,标志着生态学作为一门生 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生态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食物链、动物数量金字塔、生态位等概念提出。在植物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涌现出大批著作。如生态学及生理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等。,4、现代生态学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

5、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污染的不断加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质量也逐渐降低。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是城市里难得一见的风景。,新的城市问题,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资源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当前的高生产和高消费政策浪费了大量

6、的资源和能源,排除了大量的废物,破坏了城市环境; 不能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减弱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神州5号拍摄到的中国地图 震惊和沉痛的图片,是在太空拍摄并加以分析的图片,图片的名字叫做: 沙漠化的中国!,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而是以赤 裸裸的黄色直接面向宇宙,多年的干旱和毫无节制的滥砍滥伐使我们的绿色极度匮乏!,森林锐减 如果森林消失,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7、下面是我国官方发布的信息: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最新统 计显示,中国沙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沙化面积 。,土地荒漠化 别再让干旱蔓延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中国草地退化严重由于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中国90%的可利

8、用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全国草地的退化使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草地面临的灾害由于草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2000年,在中国的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宁夏、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十二省(或自治区)普遍发生了草地鼠害和虫害,受影响的草地总面积为4266.7万公顷,其中,虫害面积为1466.7万公顷,鼠害面积为2800万公顷。2001年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草地普遍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使大面积草原没有了植被而只剩下黄沙。,大气污染 如此环境如何生存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9、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 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 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水污染 如此水还是生命之源吗? 水

10、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

11、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 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50年后将有超过30的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

12、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

13、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

14、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二)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的发展历史 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 城市绿化阶段 大地景观规划阶段,造园阶段 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我国享有世界盛誉的 古典园林自商周出现园林锥形以来,到汉代的上林苑,至明、 清发展到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东方自然山水园 林风格的特点。,城市绿化阶段是工业化革

15、命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大工业化 生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园林服务对象 从少数贵族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范围也扩大到整个城市绿 地系统。同时由于城市问题的出现(城市中大气土壤水体被污 染,交通阻塞,噪音,卫生条件恶化等问题),如避免城市环 境恶化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出现公园系统和 绿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入20世纪,城市绿化分布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与 整个城市融为一体。园林的功能也从造园的唯美论逐渐 发展到对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追求,即重视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 我国80年代开始提出走生态园林道路,90年代提出 建设园林城市。即对园林功能的重新认识,强调园

16、林改善 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大地景观规划 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入发展高潮,城市犹如大地肌体上的恶性肿瘤,扩展蔓延, 公园绿地已不足以改善城市环境,特别是发展到当代,对城市 的恐惧加之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郊区 化恶性发展,使大地景观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生态过程受到 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在消失,同事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 威胁。因此园林的服务对象已不是某一群人,而是人类本身。,园林学的健康发展需要生态学科的支撑。我国在20世纪 80年代提出要走生态园林的发展道路。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 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