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090285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抗战取得的战绩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2、抗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一五师集中隐蔽在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的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举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多辆,缴获火炮2门,弹药300箱,长短枪1 000多支,机枪数十挺,掷弹筒20多个,战马100余匹, 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驳斥了汉奸亲日派“抗战必亡”“战不如和”的谬论。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自主学习梳

3、理知识一、平型关大捷1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 率领下,在 一带隐蔽设伏,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2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敌后,建立 ,将敌人的后方变成 。 、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2根据地军民展开群众性的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 、 、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4、不得安宁。3为巩固 ,争取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 ,实行 ,发展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4 与 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三、百团大战1为了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2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 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 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 。3.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 ,提高了 ,振奋了全国军民 的信心。4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 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合作探究生

5、成能力【探究一】什么是敌后战场?有哪些作用?【探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何建设得好?总结归纳提升能力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时间参战部队意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时间领导者主要目标意义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地道战血战台儿庄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A B C D2.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的中国军队是( )A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 B陈毅指挥的C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 D宋哲元指挥的国民党二十九军3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 “八路军”“第一次

6、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4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5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A延安 B瑞金 C广州 D重庆6请回答: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两个战场的主要联系:7阅读下列材料:全民族筑起团结抗战的长城 电视剧亮剑中国,民党抗战将领楚云飞电视剧雪豹中的八,路军抗战英雄周卫

7、国电视剧中国地中清风岭在,赵老嘎带领下全村抗日(1)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并说出其各自的意义。血战卢沟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三例即可)(2)亮剑雪豹中国地三部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国共合作的影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哪两次重大合作?这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成果)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一五师集中隐蔽在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的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举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多辆,缴获火炮2门,弹药30

8、0箱,长短枪1 000多支,机枪数十挺,掷弹筒20多个,战马100余匹, 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驳斥了汉奸亲日派“抗战必亡”“战不如和”的谬论。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平型关大捷1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2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9、与发展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2根据地军民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4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三、

10、百团大战1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2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3.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4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什么是敌后战场?有哪些作用?结论:敌后战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

11、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在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华南抗日纵队和华北抗日联军所创造的。它从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到战略相持阶段的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的重担,上升为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作用:第一,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战略基地和后方。它的存在和发展,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三,

12、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探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何建设得好?结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不是简单的军事根据地,而是在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它使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的执政经验,积累了打赢战争和行政管理的宝贵经验,也为日后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借鉴。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的探索和创新,使抗日根据地成为具有强烈包容性和广泛代表性的抗日民主政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个议行并列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促进了法制建设,提高了农民的

13、政治参与意识,改变了传统的乡村政治结构;践行“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更广泛的民主政治,提高了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实行“精兵简政”原则,减轻了人民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军队效能;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了党政关系,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这一系列政治建设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为日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次,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摸索和改革,使抗战军民有充实的后勤保障,通过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原则,转变经济关系,既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经济利益,鼓励了广大农民的抗战热情,又取得了开明士绅的支持,团结了抗战力量;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粉碎经济封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