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901464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5.16《项脊轩志》课件4华东师大版(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归有光,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取材于平凡生活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成语:衣锦还乡 请猜:一位明代作家,谜底: 归有光,归有光 (15061571) 字熙甫,早年号 项脊生,晚年号 震川,苏州昆山 人。明代散文家。,作者介绍,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8岁丧母,23岁取妻,27岁时丧妻。,主要经历,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

2、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 妣事略思子亭记寒 花葬志沧浪亭记等。 今有震川先生集。,文学成就,他发掘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提倡学习唐宋文,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姚鼐,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文学地位,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 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 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

3、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志”: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文章主体部分写于18岁,后一部分写于15年后,是补记。,文题解读,文人学者的书屋,陋室-(唐)刘禹锡-志行高洁,安贫乐道 老学庵-(宋)陆游-生命不息,学而不止. 七录斋-(明)张溥-七抄七毁,勤奋刻苦. 聊斋-(清)蒲松龄-采自民间,整理成文. 北望斋-(现)张恨水-寄托希望,怀念故乡. 四步斋-(当)赵丽宏-四步蜗居,自得其乐. 静虚村-(当)贾平凹-心静如水,虚怀若谷.,读准字音 项脊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4、 万籁: 迨: 异爨: 老妪: 婢: 先妣: 呱呱: 阖门: 象笏: 扃牖: 长号: 枇杷:,朗读课文,xun,l,q,yun,shn,yn,li,di,cun,y,b,b,g g,h,h,ho,jing yu,pp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一丈见方,名作状 向下,回头看,疏通课文,表判断,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

5、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名作状从上面,名作状在前面,名作动 砌矮墙,用来,挡住,才,美,光彩,状语后置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

6、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美好的样子,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

7、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

8、母亲回答。”(老婆婆)话未说完,我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你,你的,整天,像,看望,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名作动 上

9、朝,补足音节,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的,日后你应当用得上它!”回忆这些旧日遗物,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凭借,总共,能够,大概,补足音节,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

10、且何谓阁子也?”,伏着,写字,女子出嫁,写,有时,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跟着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于是,就,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百无聊赖,才派人再次整修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居住。,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名作

11、状 亲手,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帅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表明全文情感基调。 过渡:承上文“多可喜”,启下文“亦多可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线索:,明线项脊轩的变迁; 暗线作者的悲喜情感。,思考:文中写了哪些可喜之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前辟四窗 日影反照 室内洞然,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12、之夜,明月半墙,桂影 班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思考: 文中写了哪些 之事?,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庭分崩离析,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 呱而泣;娘以指叩门 扉曰:儿寒乎?欲食 乎?吾从板外相为应 答。”,泣,慈爱,“ 顷之,持一象笏至, ” 曰: “ 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这个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并为 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 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 荣耀

13、,老祖母的言行举止充分说明其对孙子 的深切期望。,期望,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恩爱,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齐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_,二(两)_,三_,个小屋,种感情,个女人,整体感知,内容解读,项脊轩志,主体,补记,(1-4),(5-6),围绕项脊轩的兴废,记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18岁,33岁,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追续和补充,项脊轩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小屋? (用原文回答),理清文脉,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

14、缮后,多可喜,鲜明对比,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修补防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开窗采光),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种植花木,环境宜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喜,前,后,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修缮,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前后对比鲜明,喜爱之情深厚,喜,项脊轩,稍为修葺使

15、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志趣高尚,心境恬淡,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万籁有声”乃是以动衬静笔法,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问题探讨,第二段: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多可悲,思念、悼亡之情,表明家庭分崩离析.,对孙子的深切期望,衰败、凌乱 的家道衰落,真挚深沉的 至亲关爱,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突显人物情感变化的语句,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自己闭门苦读,多次遭火未焚,第三段,勤勉发奋的书生苦读图,补记:怀念亡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悲,乐,余久卧病。,悲,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庭树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达到“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