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090108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性精神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及分类,重性精神疾病: 指临床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分类: 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1.思维障碍 包括幻觉妄想及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

2、向性;意向倒错等。,诊断标准,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早期症状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突然下降 对亲人漠不关心 个人卫生渐渐变得邋遢 古怪的装束 怪异的行为 自笑自语等,精神病的病因是什么?,生物因素:遗传、年龄等(遗传因素:1、患者能够结婚吗?2、能够生育吗?3、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4、对于有家族史的青少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社会因素:精神刺激(1、精神刺激:指重大的生活事件;2、比如:重大天灾、被强暴、升学受挫、失恋、离婚、重大财产损失等等) 心理因素:性格(明显的性格缺陷,如过分的内向、孤僻、不合群等),精神病的好发季节,复发的季节性特点 菜花黄,痴子忙 以春秋天好发尤

3、以春天为甚。,精神病患者每天睡眠多长时间为宜? 一般为810小时为好,比正常人稍多。 多睡则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少睡则有病情 复发的风险,如何判断患者病情复发,睡眠突然减少 无故停药或藏药 敏感多疑 危险行为等,社区精神卫生的任务,主要四项: 1开展精神疾病的线索调查/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3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 4精神卫生宣教,开展精神疾病的线索调查,A、调查顺序 1)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课件附件1、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doc 2)填写线索调查登记表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3)问

4、卷中获得可疑线索时立即在线索调查登记表中标记 在线索调查中,要充分依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当地民政、残联、救助管理站等的力量,提供搜集信息。 4)对可疑患者入户确诊,确诊病人须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与诊断复核 。 5)填写精神病人情况变动卡、康复登记卡。,B、调查方法,召开社区干部和居民会议 借动员的名义,广泛开展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的工作 让群众了解: 提供线索的意义和目的 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精神卫生的问题。 掌握精神卫生知识有助于防治精神病 降低复发率,减少精神残疾率 减少在调查中遇到的阻力和误解。,C、注意事项,1、解除顾虑,不要漏掉 2

5、、保密 3、可疑线索病人没有法律效果 D、调查留意 1、困难精神病人 2、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3、关锁精神病人,E、调查诀巧,1、心理活动与环境是否统一:(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 2、精神活动完整性和协调性。他的认识过程、内心体验、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是否协调一致。比如遇到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应当在感知它的同时产生愉快的体验,并伴有愉快的表情。(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判断) 3、自身精神活动是否统一性(纵向比较) 当然,上述三条只从现象学方面来判断精神正常与否,常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当你发现有“精神不正常”时,首先应建议家属带他到精神专科医院查看,确诊,F、调查的支持力量 1

6、)与调查地区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2)通过有关部门对居民开展宣传及发动工作,使调查得以顺利进行。 G、试点调查: 在正式调查前可先做试点调查。所有参加的调查人员均集中在该试点进行调查,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取得经验后再进行正式调查。,调查表卡的使用,1)、线索调查登记表的使用(不要忘了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课件附件线索调查登记表.doc 2)、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的使用:按指导语询问,回答是否。课件附件统一表卡之一 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doc 3)、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确诊卡课件附件统一表卡之三精神病人情况变动报告卡.doc,4)、精神病人防治康复登记表5)、精神病防治康复

7、随访记录表 课件附件4、建立档案.doc 比较分析: 6)、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课件附件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doc 7)、课件附件附件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doc,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检查项目,(一)登记建档 (二)随访 (三)培训与督导 (四)社会效益,(一)登记建档,1、登记 对辖区内确诊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统一登记建卡和报告。 家属提供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 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 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2、健康档案的全面评估,个人基本信息、 躯体疾病, 服药情况 实验室检查

8、结果。 了解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1、无关锁;2、关锁;3、关锁已解除),3、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轻度滋事: 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肇事: 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o,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肇祸: 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4、管理分级0-5,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

9、者分级。 (1)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1-5级) 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 C.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 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2)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0级) 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 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 C.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

10、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 D.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3)三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 (危险性评估为0级) A.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 B.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三年以上、五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 (4)四级管理: (危险性评估为0级) 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五年以上,同时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二)随访,1、方式: 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

11、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2、随访要求 按要求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和随防。 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 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随访内容,1)分类干预: (1)对病情稳定 (2)对病情基本稳定 (3)对病情不稳定 课件附件分类干预.doc,2)危险评估与处理 危重情况: 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 精神症状评估: 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自知力等 询查 患者躯体疾病、饮食、睡眠、社会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 转诊与随访

12、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暴力行为的危险性评估:,根据患病以来到登记时的情况填写,在相应的级别上填写次数。具体评级标准为五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病情分类干预,进行病情评估。 检查:1、精神功能检查:包括知、情、意和自知力等; 评估:1、症状是

13、否消失;2、工作能力、社会功能是否恢复; 3、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或躯体疾况,然后进行以下分类干预: 病情标准 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 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 不稳定: 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干预要求与处理原则,稳定: 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基本稳定: 在现基础上在调整剂量(规定剂量范围内),或与原主管医生联系。调整过后,可连续观察

14、46周,若有好转,维持治疗,3个月时随访; 无效上转,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若伴有躯体症状恶化/药物不良反应,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疗效。必要时上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不稳定: 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 随访转诊情况。,每次随访根据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 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建议随访次数,其它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

15、者的。,干预中要进行督导服药、指导用药和家庭护理。,精神科主要用药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四类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抗焦虑药。 交待家属保管药的重要性,对复发或加重的病人及时处置或转诊,1、与一所大型专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签定协议,制定实施方案和服务流程,设专人负责,确保转诊渠道通畅。 2. 病人经社区医生诊治后,确认有上转指征,应认真填写好转诊单,做好转诊登记,并将病人的病历摘要等有关资料一并转入上级医院。 危急病人的转诊必须谨慎地就地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转院时应安排医务人员护送,确保转院途中的安全顺利。 与上级医院的沟通,掌握上转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做好追踪服务

16、工作。 3. 经上级医院诊治,病人康复后,根据病人意愿,将病人转回或下转至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在门诊病志与住院小结中应叮嘱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后续治疗和康复过程,并提供比较详细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 4. 实行转诊时,要告知病人转院需要手续,包括门诊医保、住院医保手续。 5. 转诊单位定期对双向转诊的质量进行评价。上转有无建立快速通道;转诊单填写是否完整,转诊指征是否明确,记录是否规范;双向转诊流程是否完整。 6. 为了更好地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上级医院有责任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指导及带教培训工作。,处置原则,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处置前准备,1)应急医疗处置组 建立应急医疗处置组,制定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2)其他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