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90107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47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十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少华/主编,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第 十 章 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第一节 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连锁替代法:理论与应用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节 杜邦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一节 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法概述,因素分析法的含义,(一)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含义 因素分析法是指对经济活动的总体进行因素分解,确定影响经济活动总体的各种因素,并按一定的方法确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活动总体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分析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的性质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常是以指标分解等方法为基础的。它对分解后的指标体系进

2、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确定各因素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这样也为如何改进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因素分析法的含义,(三)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方法 对因素分析方法的一般论述,同样也适用于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因素分析方法就是在一定的财务指标层层分解为若干个分项指标的基础上,对该财务指标的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定量的分析。这对于如何改进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因素分析法的种类,(一)主次因素分析法 主次因素分析法,也称为ABC分析法,一般是根据各种因素在总体中的比重大小,依次区分主要因素A、次要因素B、一般因素C,然后抓住

3、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分析效果。 (二)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主要用于层层分析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例如,产品销售收入的变化主要受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变动等原因的影响,而销售价格变动又受产品质量、等级等变动的影响。因此,可依次对收入变动、价格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产品销售收入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因素分析法的种类,(三)平行影响法 平行影响法又称因素分摊法,适用于各因素同时变动、平行影响的情况。它进一步又可以分为差额比例分摊法、变动幅度分摊法、平均分摊法等。 (四)连锁替代法 连锁替代法是在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确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各个因素的顺序“替代”(变动),连续进

4、行比较,从数量上测定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的一种科学的因素分析方法。连锁替代法在实务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二节 连锁替代法:理论与应用,连锁替代法的概念与含义,连锁替代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是一种以定量为主、就多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影响程度进行条件化和系统化分析与评价的数量经济方法。 连锁替代法的这一概念包含了四层含义: 1连锁替代法是一种以定量为主的分析评价方法。 2连锁替代法是一种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有别于一般性的纯数学方法。 3连锁替代法是一种条件性地测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总体作用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 4连锁替代法是一种系统化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连锁替代法的基本原理,(一)因素的相关

5、性 某一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因果关系,每个因素的变动都将影响到综合指标的变动。同时,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之和应等于总括指标的增减变化量,即总括指标的变化量正好被模型中所包含因素的作用分解完毕。 (二)因素的顺序性 按照各个因素对某项指标影响的内在联系来确定替代顺序,不可随意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多因素变化表现为依次条件变化,也就是第一个因素是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变化的,第二个因素是在第一个因素变化以及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变化的,其后的因素变化依此类推。,连锁替代法的基本原理,符合实际变化情况的经济因素替换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当总

6、体被分解为多个因素指标时,如果这些指标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应先分析数量指标,即先替代数量指标,分析数量指标对总体的影响。 2当多因素指标中既有实物量指标又有价值量指标时,应先分析实物量指标,明确实物指标对总体的影响。 3当有单一因素又有复合因素时,先进行单一因素的分析,再进行复合因素的分析;而当分子与分母因素并存时,应先分析分子因素,再分析分母因素。 4当多因素指标中存在两个以上同类指标时,应依据事物的先后与主次依存关系来确定各指标对总体的影响。,连锁替代法的基本原理,(三)因素的相对稳定性 在测定某一因素对该项总括指标的影响时,采用余额推算的方法测算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必

7、须假定只有这一因素在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即第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在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测算的结果;第二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在扣除了第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测算的结果。,连锁替代法应用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依据所要分析的对象、经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反映经济事物水平的量化指标,建立符合数学恒等关系的经济分析模型。 第二步,确定分析对象,即分析对象总括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依据因素替换原理给出的因素替换规则,确定各因素的替换顺序,测算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三步,依据各因素变动对总括指标的影响程度之和应等于总括指标增量的原则,测算最后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8、或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第四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分析思路包括有利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因素的区分、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区分、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的区分,以及当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表现为两个以上时,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的区分,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连锁替代法的分析程序及数学模式,(一)连锁替代法的分析程序 1.列出各个因素的计划数(或预算数)和实际数。 2按照各个因素的排列程序,依次以每个因素的实际数替代计划数,有几个因素就替代几次,直到所有因素都从计划数变成实际数为止。 3将各个因素的影响值相加,即是实际数与计划数的总差额。 (二)连锁替代

9、法的数学模式,连锁替代法的分析程序及数学模式,设某项综合指标K由3个连锁因素a、b、c构成,即: K=abc 以下标1表示实际指标,下标0表示标准指标,则: 标准指标:K0a0b0c0 Ka-K0a因素变动对K的影响 因素替代: 因素a替代 Kaa1b0c0 Kb-Kab因素变动对K的影响 因素b替代 Kba1b1c0 Kc-Kbc因素变动对K的影响 因素c替代 K1Kca1b1c1 合计Kc-K0K1-K0K因素a、b、c对K的总影响,连锁替代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一方面,连锁替代法与财务比率视角结合,可以分析财务比率的各构成因素对比率的影响程度;财务比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

10、多的项目,对财务比率采取连锁替代法分析,可以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 另一方面,连锁替代法可以结合财务报表结构百分比视角,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 总而言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通过连锁替代法分析的应用,可以对所研究分析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或财务报表项目作进一步的内部结构分析,即对影响或决定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各项因素及其对综合指标或项目影响的程度作出测定和评价。连锁替代法是一种更深层次结构分析的方法。,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应用,因素分析法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的应用,(一)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法的提出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提

11、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约翰胡尔于1990年提出了现金流量表的差量分析法,实质上就是一种针对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的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的应用,(二)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模式的基本假设 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模式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区分为两类: (1)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项目,这些项目均随销售的变动而变动,称其为经营现金流量因素; (2)其他一些付现项目,如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假设其对现

12、金流量的影响不随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故称之为非经营现金流量因素。,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思路,首先,对于经营现金流量因素的变动,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销售增长、获利能力、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等因素,具体包括: (1)销售增长因素变动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项目等因素变动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 (2)获利能力因素变动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包括企业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等因素变化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 (3)营运资金项目管理效率因素的变动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影响,又可以分解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预付及应付账款对销售收入、预付费用及应付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13、比率等这些因素的变动来分析。,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思路,其次,对于非经营现金流量因素的变动,如税收及其他付现费用的差异,直接由当期现金支出,减去上期现金支出,反映其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时,各个因素的变化均以上期的数值作为分析当期现金流量差异的起点,这样也就是运用因素分析法的思想,逐个控制诸如销售毛利率、营运资金个别项目周转率等的影响,以分别反映出销售增长因素、获利能力因素、营运资金项目管理效率因素等的变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步骤与模式,1企业上期获利能力 上期获利能力A上期营业利润折旧费用 2销售增长因素变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销售增长率的计算

14、公式为: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净额-上期销售净额上)期销售净额 (1)销售增长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B1上期获利能力销售增长率 (2)销售增长率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B2期末应收账款余额销售增长率 (3)销售增长率对存货的影响 B3上期末存货余额销售增长率 (4)销售增长率对应付账款的影响 B4上期末应付账款余额销售增长率 这样,销售增长因素变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为: BB1B2B3B4,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步骤与模式,3获利能力因素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1)销售毛利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C1本期销售净额(本期销售毛利率上期销售毛利率) (2)销售费用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C2本期销售净额(本期

15、销售费用率上期销售费用率) 这样,由于销售费用的增加意味着现金支出的增加、现金流量的减少,因此,获利能力因素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为:C12 ,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步骤与模式,4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因素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这一步是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预付及应付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率、预付费用及应付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变动,估计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对现金流量所产生的影响。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D1本期销售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D2本期销售净额(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步骤与模式,(

16、3)预付账款及应付账款占销售收入比率的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D3本期销售净额(本期预付账款及应付账 款占销售收入比率上期该比率) (4)预付费用及应付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D4本期销售净额(本期预付费用及应付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上期该比率) 这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因素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为:DD3D4D1D2,现金流量表差量分析的步骤与模式,5非经营现金流量因素的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E本期现金支出上期现金支出 6总体检验 本期现金净流量上期获利能力+销售增长因素影响获利能力因素变动影响+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因素变动影响非经营现金流量因素变动影响 即:本期现金净流量ABCDE,第四节 杜邦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的应用,杜邦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方法是在杜邦分解方法的结果的基础之上,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杜邦指标分解体系中的各指标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它对于如何改进企业的财务指标,亦即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杜邦指标分解体系回顾,杜邦指标分解体系最基本的模式是: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