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9895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教育统计与测量多项选择题 0.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D)。A描述统计 B假设检验 c数理统计 D推断统计 E教育测量 0.2教育测量的特点是(BC)。A直接性 B间接性 C抽样进行 D实用性 E标准化 0.3 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BC)。 A 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 概括和表达 B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 C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 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D利用实际获得的数据, 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E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0.4 测量结果取定数值的

2、量尺, 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看, 有四种不同类型, 它们是(ABDE)。 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测量量尺 D等距量尺 E比率量尺 0.5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是()。A测量工具 B逻辑顺序 C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 D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E抽样进行 0.6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是(ACD)。A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 段 B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 C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改革的目的 D锻炼思 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 E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研究,推动教育现代 化进程 0.7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学要做到(BC)。A深刻理解统计与测量的原理,“知其然

3、,更要 知其所以然”B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逻辑与方法 C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做好 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积极翻阅教育科学文献,弄懂教育科学前沿问 题 E重视掌握计算工具 1.1 下列能称为数据的是(ABCDE)。 A 体重 48 5 千克 B血型 AB 型 C 9 月 28 日 D 证 件号码 97113418;E性别为 0(代表女生) 自考交流网 教育统计与测量单项选择题 0.1统计的目的在于(C)。A达成对总体的质的认识与把握 B对局部的量进行描述 c达 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D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局部的认识 0.2教育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是(A)。A教育统

4、计是数理统计和心理学、教育学交叉 结合的产物 B教育统计就是数理统计 c教育统计属于数理统计 D教育统计与数理统计没有 联系 0.3将调查所得数据求平均,这属于教育统计学中的(A)。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既 有描述成分、又有推断成分的统计 D非描述统计,又非推断统计 0.4下列测量量尺根据量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名义量尺、顺序量 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 B比率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名义量尺 C名义量尺、等距量 尺、顺序量尺、比率量尺 D比率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名义量尺 0.5温度计示值,以冰水混合物为零度,这种量尺是(C)。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等 距量尺

5、 D比率量尺 0.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等其他形式的测量相比,有两大特点:(A)。A间接性和要抽样 进行 B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C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D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0.7下列关于测验与测量表述正确的是(A)。A测量包含测验,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量 B测 验包含测量,测量特指标准化的测验 C测量就是测验 D以上都不正确 0.8考试在教育测量中充当(C)。A测量程序 B结果解释参照系 c测量工具 D测量要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求 0.9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 对所考察事物的(B)的情况在其出现的范围内作()的把握与认识。 A量局部 B量整体 c质局部 D质整体 0.10教育统计

6、要考察的对象是(D)。A物的现象 B人的现象 C心理精神 D以上都是 0.11关于描述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统计 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地表述 B描述统计就是依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对 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C 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D 把数据的分布特征、 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不是描述统计的任务 0.12测量工作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这些规则被规范化或物化为(D)。A测量工具、施 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测量样本对象的选取 B测量工具、评分标准、施测人员要求 C测量对 象选取、施测人员安排、结果解释参照系 D测量

7、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 系 0.13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是(A)。A它起到方法与工具的作用 B它 是教育研究的目的 C结果解释 D研究对象 0.14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要求我们(D)。A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会套用公式即可 B尽量避免使用计算工具,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全面有效的科学 研究 D认真做好练习,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1“语文成绩是 92 分”这里的“92 分”是(B)数据。A计数 B测量 c人工编码 D等距 变量 1.2一个人的证件号码 97113418 是(C)数据。A计数 B测量 c人工编码 D不是数据 自考交

8、流网 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题 0.1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 的产物。 0.3统计的目的在于(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0.4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0.5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值的量尺,共有四种不同的种类:(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 量尺)、(比率量尺)。 0.6测量工作三要素是:(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0.7教育测量中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是(考试试卷)。 0.8教育测量的两大特点是(间接

9、性)和(要抽样进行)。 0.9量表是(测量工具)和(解释分数的常模)的物化的形态。 1.1从广义角度讲,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第 0 章:绪论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理解什么是教育统计与测量;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内容范围; 明确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统计。统计就是对事物某方面特征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教育统计 就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它是数理统计与教育学、 心理学交 叉结合的产物。 二、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前者是指 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 揭示数据分布特

10、征及隐含信息。 后者是指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据资料, 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理论判断。 描述统计是 推断统计的基础。 三、教育测量。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 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 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测量量尺根据它们量化水平 的高低顺序可以分为四类:(1)比率量尺;(2)等距量尺;(3)顺序量尺;(4)名义量尺。 四、教育测量的特点及标准化测验。1教育测量有两个突出特点:(1)间接性;(2)要抽样进 行。2标准化测验又称测验,即对代表性行为样本进行的客观而标准化的

11、测量,这种测量工作 中的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如果这种标准化测 验测的是学业成绩,那么这种测验就是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和解释分 数的常模(标准),都已有物化的形态,它们合称为量表。 五、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很重要的意义。1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是教育研究 的重要工具。3可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术语和符号,增强科学修养。 六、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 方法。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要重视掌握计算 工具,学会带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

12、第一章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 本章是统计学的最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该了解数据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次数分 布表的编制及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方法;能够阅读常见的统计图表。 一、数据。数据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数据的种类可根 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数据来源分,可划分为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 数据;从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来看,数据又可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 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和等距变量数据易混淆。数据有三个特点:(1)离散性;(2) 变异性;(3)规律性。 二、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是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

13、数多少情况,或是这批 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1)求全距: R=Xmax-Xmin;(2)定组数 K;(3)定组距 i;(4)写出组限;(5)求组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 数,整理成表。组限的表示方法是个难点,在统计学中,数轴上的数字表示的不是一个点,而是 一段距离,例如数字“5”,表示的是这样一个区间45,55)。因此,每组的组限都有精确的 上下限,如:组限是“2024”,“20”表示的是195,205),“24”表示的是235,245),综 合起来 20-24 表示的便是195,245)。 三、次数分布图次数分布图是由次数分布表出发绘制而

14、成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常用的次 数分布图有:1次数直方图。2次数多边图。3相对次数直方图和多边图。4累积次数分布 图。5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与累积百分数曲线图。 四、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散点图。2线形图。3条形图。4圆形图。 第二章次数分布的特征量数 通过本章学习内容, 了解常用的几种特征量数及其应用特点, 掌握常用特征量数的计算方法, 以提高对数据资料的概括表达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一、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特点,还具有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 的量数叫集中量数。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可分为简单算 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一般说的算术平均

15、数指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是: 。加权算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术平均数是在考虑到各数据权重后计算得到的,用 表示,计算公式: 。中位数指的是位于数据 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用符号 Mdn 表示。中位数可用观察法或简单的计算求得。众数是 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用符号 M0 表示,可直接观察得到。众数、中位数、平 均数三者之间有以下经验公式: 此式也可作为次数分布表中众数求取的方法。 二、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标准差 和方差。平均差指的是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用 AD 表示,计算公式:方差是 标准差的平方

16、,指的是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用 AD 表示,公式是 或 。故标准 差 s 是 。差异系数是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用 CV 表示: 它 是一种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 三、地位量数。地位量数是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常用的地位量数是百分等 级,用符号 PR 表示,意义是反映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0.1.统计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