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40891707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 9192 页 知道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连减, 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 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 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动脑思考, 动嘴描述, 体会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看图讲故事、自己试算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过程 与方法:知道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2、认识加减混合算式,能正确的计算。 难点: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扑克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知道许多同学都爱吃面包,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爱吃什么面包,请用语 言和动作描述一下面包的形状。 (给学生充分时间描述自己喜欢的面包形状) 师:面包是现在生活中一种人们常食用的方便食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个 发生在面包店的故事。(板书: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 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以动画课件形式播放教材 91 页情景图)

3、 师:看了动画课件,你能把它们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将图中意思表述正确) 生:面包店原来有 5 个面包;猫妈妈端来了 6 个面包;小猪买走了 8 个面包, 小熊要把剩下的都买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得有趣, 学得有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师:故事讲的可真生动。谁能说一说从故事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内容 呢? 生 1:面包店原来有 5 个面包。 生 2:又来了 6 个面包。 生 3:小猪买走了 8 个面包。 师:面包店原来有 5 个面包,猫妈妈又拿来 6 个,小猪买走了 8 个,剩下的 小熊要买走。

4、 根据这些情况你能算出小熊买了几个买面包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 试。 (给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生 1:5+6=11,11-8=3. 生 2:5+6-8=3.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认真观察情景图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 (如果学生的算法之中没有加减混合算式,教师要作为参与者给出。教师可 以这样做: 师:我是这样算的,也给同学们交流一下。面包店原来有 5 个面包,猫妈妈 又端来了 6 个面包,一共有 5+6 个面包(板书算式:5+6)小猪买走了 8 个面包, 那就要减去 8(完成算式板书

5、:5+6-8)。也就是把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像 5+6-8 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读作:5 加 6 再减 8.请同学们试 着仿照着读一读。 (给学生充分时间读算式) 师:读得不错。谁能说一说 5+6-8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 5+6. 师:5+6 等于多少? 生:5+6=11. 师:再算什么呢,又等于多少呢? 生:再算 11-8=3. 师:计算像这样的加减混合时,我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 5+6=11,再算 11-8=3.所以 5+6-8=3.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1.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各自的算法。首先给学生充分地时间交流 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的基

6、础上,使学生认识加减混合算式,知道加、减混合 算式的读法。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 2.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计算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方 法。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情景图,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生 1:面包店一共有多少个面包? 生 2:小猪买了面包后还剩下几个? 生 3:最后面包店还剩几个面包? 生 4:小猪比小熊多买几个面包? .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解答)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继续观察情景图,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 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 1 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

7、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可口述问题,了解乘公交汽车的规则)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并计算。 (3)同学之间交流计算方法(运算顺序),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练一练,第 3 题。 (1)加减混合的巩固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动手计算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 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 惯。 四、达标反馈。 1、计算。 12-4+5= 17-6-9= 15+4-9= 14-6-6= 13-4+2= 12+3-5= 3、解决问题。

8、(1)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2)文具店有 19 支铅笔,上午卖了 7 支,下午卖了 9 支,还剩多少支? 答案: 1. 13 2 10 2 11 10 3.(1)17-8+5=14 (2)19-7-9=3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加减混合以及进行有关加减混合的计算。谁能 说说在生活中我们用加减混合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事项?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审清题意,从总数量先加上一部分,再减去一部分(或先减去一部分,再 加上一部分)求现在的部分,可以选择加减混合列式。 2.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左边起第一个算式的得数,

9、 再利用得数加上(或减去)第二个数字就是加减混合算式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算一算。 2、你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家吗? 3、看图列式计算。 4、解决问题。 原来有( )个梨,吃掉了( )个,又买了( )个,现在有( )个。 (2)小合唱队有男生 7 人,女生 9 人。走了 8 人,合唱队还剩多少人? 答案: 3.(1)3+2-1=4 (2)3+4-2=5 4.(1)8 6 5 7 8-6+5=7 (2)7+9-8=8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1) 5+6=11 11-8=3 (2) 5+6-8 是把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像 5+6-8 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读作:5

10、 加 6 再减 8。 计算像这样的加减混合时, 我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依次计算,先算 5+6=11,再算 11-8=3.所以 5+6-8=3.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课件出示连减算式:12-3-3= 11-9-1= 16-8-3= 15-9-2= 16-7-4= 14-3-6= 12-6-5=) 师:准备口算比赛,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口算连减算式,教师选择两道 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其他题目快速说出答案)连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的?(从左到右)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 (二)扑克牌游戏。 师:我们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游戏规则:1.挑出 1

11、10 的扑克牌。2.三个小朋 友分一组。3.先每人任选一张牌,然后每人根据三张牌上的数字说算式并计算。 (可以说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哪个同学计算的正确算式多,谁获胜。 生 1:我抽取的牌上数字是 5. 生 2:我抽取的牌上数字是 4. 生 3:我抽取的牌上数字是 6. 每人根据三张牌上数字说算式并计算: 生 1:6+5-4=7. 生 2:6+4+5=15. 生 3:4+6-5=5.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玩“扑克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用三个算式组成综合算 式并计算,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练习、巩固综合算式的 运算顺序。 二、教学资源二、教学资源 用加减混合描述

12、生活中的事物 1.审清题意,从总数量先加上一部分,再减去一部分(或先减去一部分,再 加上一部分)求现在的部分,可以选择加减混合列式。 2.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左边起第一个算式的得数, 再利用得数加上(或减去)第二个数字就是加减混合算式的结果。 三、资料链接。 三、资料链接。 (一)凑十法 凑十法 : 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方法之一(还有数数法等),就是在进行 20 以内的计算时运用的一种口算方法。 先让学生学习凑十口诀,快速凑十。 凑十口诀: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难分离, 五五合成一双手。 (可以加上动作,以增加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13、 再掌握凑十的基础上学习凑十方法;如:9+6,把 6 分成 1 和 5,9 和 1 凑成 10,10+5=15,所以 9+6=15. (二)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 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 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 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 吧。 ”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 下来。 ”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临危不乱,巧妙而轻易地击败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