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八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桥之美(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0883591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八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桥之美(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市静海县八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桥之美(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八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桥之美(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八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桥之美(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桥 之 美 教学目的: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3 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 ( 体 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 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

2、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 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 “美”字 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 用心爱心专心2 用。 b 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 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

3、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 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研读与赏析 ( 过渡 )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 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小节。 (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 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 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 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 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 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

4、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 静之分, 有颜色上的对比, 还有变 ( 柳枝年年发新芽) 与不变 ( 桥能历久不变) 之别,种种不同, 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 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 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 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 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

5、 块、线、面 ) 、景物的选择 ( 强弱、明暗、动静等) 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 过渡 )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 用心爱心专心3 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 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 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 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 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 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 过渡 )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 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 不胜收的景致, 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