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881693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管理}中国民俗旅游第五章(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本章提要: 介绍婚姻的形态、传统婚姻观念 传统寿庆礼俗 丧葬礼俗 悬棺之谜,第一节 婚姻民俗,一、婚姻形态 1、抢劫婚。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典型的例证见周易屯:“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掠夺婚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 掠夺婚产生于对偶婚向个体婚演进的原始社会末期。 掠夺婚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时。 掠夺婚的出现可追溯到人类由原始杂交向血缘家族辈婚演变的原始社会前期。,2、转房婚。 又称为“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等。一般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

2、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3、表亲婚。 亦称“中表婚”、“姑舅表婚”、“姑表婚”、“舅表婚”,学术上称作“交互从表婚”。表亲婚指兄弟的子女与姐妹的子女即姑舅表兄际之间互相缔结的婚配形式。其一是舅父之子可以优先娶姑母之女,认为这是对当时姑母外嫁的一种补偿与交换。如纳西族、门巴族、壮族等; 另一种是只许舅家的女儿嫁给姑家的儿子,即汉族所称“认姑做婆”,而禁止姑家的女儿嫁给舅家儿子的单向表亲婚。如汉、满、景颇、拉祜、达斡尔等族。,4、交换婚。 指甲家以妹妹嫁与乙家的哥哥,换取乙家的妹妹嫁与甲家的哥哥。这样一来两家就可以少付或不付聘金聘礼。这是一换一。还

3、有是甲、乙两家或朋友或亲戚,他们联合起来与丙、丁两家进行交换,形成了车轮式的交换婚。 交换婚要求在同一日子、同一时辰接走新娘,举行婚礼。,以防赖婚!,5、买卖婚。 买卖婚,是指纯钱物交易而定的购买式婚姻。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以礼聘娶为名,金钱买卖为实的购买式婚姻。 二是以钱买妾。 三是卖女抵债或把女子作为挣钱工具的买卖婚。 四是诱骗、拐卖妇女而成的买卖婚。,6、服役婚。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7、招赘婚。 亦称“招婿”、“招郎”、“上门”、“入赘”、“招赘”等,系男嫁女娶婚姻。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

4、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或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或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8、童养婚。 又称“待年媳”、“养媳”,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童养媳婚姻的流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原因: 第一,贫穷的人家生下女儿无力养活,就把她给了人,长大了成为抚养者家中的媳妇。 第二,结亲聘礼重,婚礼浪费大,陪嫁多,而这种习俗常人又无力抗拒。童养媳习俗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开支。 第三,清代社会还有公婆或丈夫病重提前娶媳妇的习俗,这种做法叫做“冲喜”,希望病人好起来。,9、其他形态。 典妻:又称“承典婚

5、”、“借肚皮”、“租肚子”等,指的就是借妻生子,为旧社会买卖婚姻派生出来的临时婚姻形式。 指腹婚:亦称“指腹为婚”、“指腹联姻”、“指腹裁襟”, 大多发生在好友之间。,抢丧婚:亦称“带孝作亲”。未婚婿的父死或母亡时,男家暂不发丧,先从简迎娶亲娘,故称“抢丧”。 冥婚:古俗称“嫁殇婚”、“幽婚”。是为已死未婚男女举行的婚配联姻仪式活动。 再娶:古时以琴瑟来比喻夫妻,故丧妻称断弦,再娶为续弦。,二、传统婚姻观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曲礼:“男女无媒不交”、“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2、婚龄和婚时观。 男女未达到成婚年龄不

6、得成婚。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的,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韩非子: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汉代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 婚时观主要是结婚要选择良辰吉日。,3、门第观。 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也有精神层面。,4、贞操观。 贞操指的是坚贞的节操,封建礼教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便是“贞操”一词的具体体现。贞操的相关词有:贞节、贞节牌坊、贞烈、贞洁、贞女、贞妇几千年来,贞操观对女子的压迫是十分惨烈的,它包括婚前贞操、婚后贞操、寡妇节操和妻妾殉葬制度等。,5、禁忌观。 有宗法血缘上的禁忌,社会文化上的经济,有迷信观念的禁忌等。,三、“六

7、礼”,1、纳彩。也就是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也就是提亲、说媒。纳采也要携带礼品,古时用雁。 2、问名。即双方相互探问男女的姓名、年龄、生辰、籍贯、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名号、官职等,以便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请八字”。同样,问名也要携带礼物,古礼也用雁。 3、纳吉。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也即合婚。先秦的纳吉是“归卜于庙”,即用卜筮的方法一锤定音。,4、纳征。又称纳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下聘礼”、“放定”。这样男家才可以娶过女方来。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 5、请期。所谓请期,就是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

8、的同意,相当于后世的“告期”、“下日子”。 古礼请期用雁,后世用各种物品。 6、亲迎。亲迎,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1) 哭嫁与上头。,(2) 催妆与铺房。也就是女方出嫁需要男方多次催促,方才梳妆启程。 在古时,男女双方迎亲的前一日,女方要派人到男方家与男方共同铺设房屋,称之为铺房。,(3) 迎娶。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称“不走回头路”。如果遇到庙宇、水井、祠堂、坟墓、大石头、大树等,都要把娶亲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娶亲的队伍回到男家时,也并不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信称此为“憋性子”。此外,还有很多习俗: A、撒谷豆 、B、跨火盆、C、传袋,(4)

9、 拜堂与合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a、坐帐 b、撒帐 c、子孙饺子 d、同牢合卺,(6) 庙见与回门。,三、 婚姻关系的解除 1、“七出”、“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2、“三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3、和离制度 4、义绝制度,第二节 传统寿庆礼俗,一、祈寿礼俗 报喜 三朝 满月,出窝 百天 抓周,“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拜干亲”的目的一是怕孩子娇贵,不好生养,借“拜干亲”消灾免祸,保住孩子;二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克母。,

10、本命年:指12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故民间通常叫做“槛儿年”。,借寿:亲人病危之时,希望能延长寿命,一般都是自己的子女或其他亲人,愿意将寿数借给亲长,以延病者之年,用以表示孝心。 冥寿:又称“阴寿”,即为死人做生日,祝寿。凡先人在六十一岁以前逝世的,子孙先人做“冥寿”,方式与做阳寿类似。,二、寿诞礼俗,(一) 做寿的规矩 民间风俗一般是六十岁开始做寿,且有贺九不贺十之说,故祝寿多是在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之时。 1、花甲寿。,2、六六寿。给予年满66岁的人做寿,称为六六寿。 3、古稀寿。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时七十又称“杖国”

11、。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九十岁又称为“九龄”、“眉寿”等。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三、寿庆物语,(一) 食品类 1、寿酒 2、寿面 3、寿桃,(二) 字画类 1、寿幛。,2、寿屏。,3、百寿图。 在一个大“寿”字的笔画中,布满一百个字体各不相同的小的 “寿”字。,4、福禄寿图。 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赐幸福;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 寿星又叫南极老人,是长寿的代表。,5、子孙后代图。常用来为老年妇女祝寿。,6、松鹤长寿图。,7、寿山福海图。比喻寿如山高、福似海深。,8、富贵耄耋图。,9、龙凤图:是画在寿器上的一种图案。,(三) 文学艺术类 主要有寿舞、寿乐、贺寿诗文等,其中寿联最常见。 纪晓岚

12、献给乾隆的50岁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下面是祝80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第四节 悬棺之谜,葬式: 1、土葬 2、火葬,3、天葬 4、水葬,5、风葬 6、塔葬,7、悬棺葬,第四节 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博物馆,一、婚姻博物馆 1、传统婚姻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2、传统婚姻习俗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 3、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 4、婚礼的仪式程序,二、寿庆博物馆 1、中华民族独特的祈寿心理和祈寿礼俗 2、庆寿礼俗 3、中华民族长寿之道、颐养天年的种种方法和知识,三、墓葬博物馆 1、原地保护型 2、集中迁建复原型,秦始皇陵墓,辛追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