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课件(21张ppt)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4087935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0.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烛》课件(2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红烛》课件(2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红烛》课件(2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红烛》课件(2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红烛》课件(2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烛》课件(2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课件(21张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红烛,学习目标,今日学习任务: 检查沁园春.长沙注释,背诵 预习新课红烛,疏通字词,熟练朗读,了解作者,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 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视频展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红烛:1923年9月出版。闻一多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情更为深厚,在吸收西方诗歌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

2、隐的作品是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李商隐的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红烛”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新诗格律化 早期白话诗的作者如胡适、郭沫若等人,他们所写的新诗是不讲究格律的,他们推崇“自由”与“自然”。但后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即用白话写诗,也讲究诗的韵律。如徐志摩的新诗多以四行一节,且多有押韵。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就是要求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句(

3、行)与句(行)之间要均齐。徐志摩、闻一多等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蜡炬(l j) 慰藉(wi ji) 耕耘(gng yn) 烧沸(sho fi),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3.掌握词语 慰藉:安慰。,听音频 细感悟,红烛 【任务一】理解标题 1.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 明确:本文以“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任务二】逐节赏析 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 “灰”与“泪” 2、3、4节“灰

4、” 5、6、7、8“泪”,2.开头“红烛啊”贯穿全诗,这用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复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3.红烛一诗,第2节中说“一误再误”,而第3节却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 点拨:前后并不自相矛盾。“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 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 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4.怎样

5、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点拨: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5.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 参考: 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

6、。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6.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点拨: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任务三】分析篇章结构 7.红烛一诗以什

7、么为线索?请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 点拨:全诗以诗人与“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任务四】把握情感,托物言志 8.红烛你觉得用的什么表现手法? 点拨:托物言志 像我们学过的爱莲说白杨礼赞。,思维导图,文本研读,技法迁移,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比如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精神,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9.红烛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点拨: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这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