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6986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最重要)(2020年8月整理).pdf(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 1)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以共同富

2、裕为目标;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济制度 (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其基本根据是: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其基本根据是: a.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区别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区别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b.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

4、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 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5、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 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础;要基础;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巩固和发展公

6、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 有经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b.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

7、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 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 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不合理规定, 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

8、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 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健全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健全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 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前提), 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9、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的; a.a.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b.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c.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

10、分配的直接原因。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 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2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 主要是个体劳动者 (个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

11、, 主要是个体劳动者 (个 人劳动经营所得)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出卖劳动力人劳动经营所得)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出卖劳动力);); b.b.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a.a.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 资本所取得的利润;资本所取得的利润;b.b.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 构所取得的利息;构所取得的利息;c.c.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

12、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c.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4 4、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1 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a.a.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b.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c.c.经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

13、优增量并举;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d.d.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引领新常态要主动得力引领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a.a.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b.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 c.c.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动力作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

14、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动力作 用;用; d.d.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e.e.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 局;局; f.f.保护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g.g.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

15、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具体措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具体措施: a.a.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b.b.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c.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d.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e.e.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f.f.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

16、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 是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这个判断是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这个判断 a.a.有利于在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在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 b.b.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c.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d.d.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切实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切实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