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67566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2020年8月整理).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驻操营学区驻操营小学 刘国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 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我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 修课程,既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这门课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 要的标志是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形成: 1、 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2、 学习者是自己课程式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哪怕这种课程 是无可挑剔的)被动接受者; 3、每一个

2、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 个人的 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4、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课程的唯一形式或最好的形式,质 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性; 5、 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 这些课程理念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 下面我就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恐龙世界来谈一谈关于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想法: 一、怎样来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自从本学期我校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选 择一个什么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既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 以由教师提出,或者师生共同提出,采取哪种方式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研

3、究 课题呢?最初我想自己选一个认为适合开展的内容。可后来我认为,综合实践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活动课既然要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传统意义 上的各学科教育就是因为让儿童以学得间接经验为主,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的生 活,致使儿童失去了天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常常表现不出来。因此,综合 实践活动课就必须让儿童随时随地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 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 意义的”地学(主动地学) ,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 ,还原出他们探 索生活的美好天性。因此我又决定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研究对象,试行之后,

4、 发觉仍不妥,一堂课下来,学生提出的研究对象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如果第一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的话,效果实在有 些不敢想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把小学语文第六册第 21 课恐龙这一课使 用 CAI 教学完毕,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当时就提出了许多关于恐龙的问题, 可以看出他们对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于是我抓住时机再次 征询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提出的关于恐龙的话题 明显增多,大约占了全班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既使没有提出要研究恐龙的学 生也并不反对去研究恐龙。于是神奇的恐龙世界这个课题诞生了。 研究的对象有了,可如何去开展这次活动并达到预

5、期的目的呢? 二、怎样落实研究的具体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在根本上只是创设一个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 导学生从情景中思考自己需要的研究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 式。总而言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但也不能推卸责任放任学 生,而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锻 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体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主人”的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的兴趣,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确立了课题的研究 对象恐龙后,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

6、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与情景的 交互作用中提出一些他们迫切想了解的一些有关恐龙的问题,教师及时把学生 提出的问题罗列于黑板之上,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答案过于简单,当堂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恐龙生活在哪儿?(整个世界)恐龙生活的年代?(大约两亿年以 前)等等。题目过于简单,小学语文第六册 21 课恐龙中都有答案。因此可 以当堂请学生作出回答,并且教师将题目擦去。 2、意思相同,但问法相异的问题。 例如: (1) 、恐龙有哪些种类?(2) 、每一种恐龙的名称叫什么?这两个问 题其实问的是同一个意思,因此就可以归为一个问题:恐龙有哪些种类? 3、相类

7、似的问题。 例如:(1) 、 每一种恐龙的体长多少?身高多少? (2) 、 每一种恐龙喜欢吃什么? 这样两个问题也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每种恐龙的体长多少?身高多少?喜欢 吃什么?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但学生却限于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没有提出来。例如:在我们了解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后,今后我们该怎样做呢? 像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不必急着引学生提出来,可以等候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 和兴趣的满足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 而这些目标和主题是不需要预先去设定的。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所重视的不是 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 富

8、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三、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式。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 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如 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等。我们在把研究的具体内 容确定好之后,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探讨一下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 式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想出来的方式必定是多种多样的:到图书馆或 书店去查阅有关恐龙的书籍、到网上去寻找有关恐龙的资料、到常州恐龙园作 实地考查、到商店搜集恐龙的模型等。在学生提出这些方法之后,教师仍旧不 必急于进行补充,就可以直接让学

9、生自己去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让他们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其它的更多、更好的方式 。 在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安排时间让大家进行交流,既 要让学生交流一下这段时间里大家搜寻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交流一 下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的一些体现与感受。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 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 验。即使最后的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该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 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景。 四、如何发挥课题的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个特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 的。虽然每一

10、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将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整体规划,每一个 活动开始之前也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计划,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 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 生成,新的主体不断产生,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将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 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关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于恐龙进行到最后阶段,随着学生对恐龙的不断了解,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多,社会经验越来越充足,一些新的值得探讨的 课题也相应产生了。这些课题源于学生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疑问之中。 例如:有一位学生问: “恐

11、龙也和人一样,曾经也统治着地球,可是后来却 全军覆没了,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呢?”也有人问: “我们现在 的一些行为,如:乱扔垃圾、制造大气污染、砍伐森林,是否会让我们人类的 命运也和恐龙一样呢?”甚至有人问: “恐龙与恐龙之间的自相残杀是否就像人 类与人类之间的战争呢?” 于是,从他们的话语中,一个个新的课题便产生了:有关于人类和平的 “为了我们的明天,维护世界的和平” ;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为了人类的 命运,请保护地球” ;这些课题的产生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当 然,这些问题的产生必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切不可以牵强附会,否则 便引不起学生探究答案的兴趣。 总之,综合

12、实践活动课虽然在国外早就开设: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研 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我 国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业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但它在我国还是为 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来课程结构中的 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 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 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中有许多环节还值得大家思考探讨,作为一名新时代 的教师一定要勤于探索其中的奥妙,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在研究的过程中增长 知识,提高能力。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着眼于儿童的生活。 因为生活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教科书,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善于引导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实践中验证科学结论, 在生活的活的课堂里锻炼提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