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86111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幻灯片资料(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 建设与管理,第一节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就是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是从政府业务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战略角度考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发展战略以及政务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一种综合性计划,是针对机构电子政务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和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概念,规划工作的主要目标: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政务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综合信息环境的规划工作 必须考察应用需求,做出尽量准确的需求分析 要与机构发展总体目标相吻合 要运用模型进行综合规划,贯彻整合集成的思想 要重视运营维护环节 要分清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能够随环境发展而变

2、化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必须保障 要以标准化为中心,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统一性:有组织、分步骤、有计划地建设与实施 标准化: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安全性:电子政务系统的生命线。 产业化:加强领导,对承建厂商的资质进行评估,注重对民族产业的扶持,带动国家信息产业链同步发展 普及化: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制度。 法制化 社会化,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原则,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就是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一个好的规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 方法: 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关键

3、成功因素法(Crucial Success Fact, CSF) 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机构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Business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Technique 产出/方法分析(E/MA) 零点预算法(ZBB) zero-based budgeting 投资回收法(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征费法(CO)Chargeout,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方法,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是威廉金(Wil

4、liam King)于1978年提出的。 观点: 把企业的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 信息管理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机构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电子政务系统战略集的过程。,战略集转化法-1,战略转化过程,战略集转化法-2,1)战略转化过程 机构战略集 使命 目标 战略 其他战略性的组织属性等 政务系统战略集 系统目标 系统约束 系统发展战略,战略集转化法-3,2)战略集转化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识别机构的战略集。 考查该机构是否有成文的战略级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则要构造战略集合,步骤: 描绘出机构各类人员结构

5、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当企业战略初步识别后,应立即送交企业有关领导审阅和修改。 第二步,将该机构战略集转化成电子政务系统管理战略。,战略集转化法-4,关键成功因素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于1970年提出的,10年后,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约翰罗卡特(John Rockart)把它提高成为信息系统的战略。 关键成功因素(Crucial Success Fact, CSF)是指对成功实现目标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在不同类型的职能活动中,关键成功因素会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对机构目标的识别和分解,找出影响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并

6、进行规划。 高层应用中效果比较好,关键成功因素法-1,CSF基本思路示意图,关键成功因素法-2,主要步骤: 了解政府机构(或电子政务系统)目标。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对政府机构某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及其子因素。 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标准。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形成数据字典,帮助制定决策。,关键成功因素法-3,BSP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IBM公司推出的一种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BSP法要求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优点: 能够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7、明确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开发顺序 对数据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企业系统计划法-1,BSP法基本思路示意图,企业系统计划法-2,BSP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下设规划研究小组,并提出工作计划。 调研 定义业务过程 业务过程重组 定义数据类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利用U/C矩阵法划分子系统。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提交BSP研究报告,企业系统计划法-3,三种规划方法的比较,第二节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采购、项目实施和系统评价几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的任务:建立信息化机构、制定战略

8、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化系统,为具体项目的成功打下管理基础。,项目准备阶段,任务,关键:管理的好坏 平衡好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好人际关系 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保证有效的组织与控制。 健康有序的建设环境: 制定战略规划 建立相关政策、标准化体系,项目准备阶段的关键,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 识别潜在项目,进行项目选择 选择项目开发方式 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启动,识别潜在项目,进行项目选择,主线: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发展优先级的三个角度: 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资源和计划管理;财务管理 社会效益: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警察

9、与公安系统;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医疗与保健系统;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 政府自身的建设: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反腐倡廉,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外包、购买现成软件等四种方式。比较如下表:,选择项目开发方式,项目选择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和授权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简要的范围说明书、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法总结、角色和职责矩阵图、签名部分和评述等。项目章程中要注意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制定项目章程,电子政务项目的负责人,应具备: 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政府的业务流程。 协调沟通的能力。 具备信息系统

10、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 判断、跟踪和捕捉IT技术的能力,项目范围说明书为将来的项目决策建立基础。 包括: 项目论证 项目产品简述 所有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总述 对决定项目成功的因素说明等,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采购,我国政府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竞争性谈判 单一来源采购 询价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1)招标: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市场交易行为。被选择的“实施者”被称为应标人或投标人;实施者参与业主所进行的招标活动和行为,称为应标或投标。 2)招标代理机构: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

11、务并提供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 3)评标人:招标人和投标人以外的第三方,他们将在众多参与投标活动的投标人中客观、公正地评审出中标者。而该活动则称为评标。,招标的基本概念-1,4)招标的方式: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组织参加投标。 邀请招标是招标人以投标邀请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投标。 5)招标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有明确规定 6)招标的作用:招标投标制度在节省开支、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招标的基本概念-2,招标的一般程序,前期准备: 选择招标代理机

12、构 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 发布招标公告或邀请 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开标 评标和定标 组建评标委员会、 初审、 详细评审、 评标报告、 定标 合同谈判与签约 招标的违约处理,项目实施,软件的设计开发,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 软件测试 软件的安装维护,系统集成-1,1)基本设备部署 设备交付要求按照设备采购的约定进行。 交付的设备包括依据合同须向买方提供的一切设备、备件、工具、软件、资料和其他材料。 投标人应在货物到达项目现场一周前,向买方提供详细的设备供货清单,由买方确认。 在确认各项设备的基础上,由集成商按照用户要求和有关技术文件,制定“系统详细设计规格说明”,各部分设备分别由其安装负

13、责人按照总体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并在完成后进行测试。,系统集成-2,2)基础软件部署 完成数据库等子系统的详细参数设计,并协调完成有关服务器组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作。 内容: 数据库服务 应用服务器 Web服务:提供以静态图文信息为主的服务 局域网文件和打印共享 局域网环境和对TCPIP网络协议的支持等,系统集成-3,3)系统安装调试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各种文档资料,以便买方今后能掌握操作方法和维护方法。 系统验收测试开始前,应先制定验收测试计划 项目实施中,相关重要文档都应经过双方的及时审核。 遇到实施问题,应书面并跟踪记录,记录解决结果。 项目实施过程,

14、范围控制直接影响电子政务项目的成本与进度的控制。,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概述,系统项目的评价分为: 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 投资实施时期的事中评价 建成之后的后评价 这里系统评价指项目建成之后的后评价,是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后,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目的、建设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通过系统评价达到的目标,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成效。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的评价,检查项目建设过程是否规范。 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 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系统性能是否满足业务处理的需要。 通过对系统运行管理的评价,检查系统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系统建

15、设的效益进行评价,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投入的成效。,第三节 电子政务系统的项目管理概述,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概念-1,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这一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发现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电子政务系统的项目管理概述,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概念-2,五要素: 主体: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者 客体: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涉及的全部工作 目标: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6、管理依据: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客观规律,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过程,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基本内容: 范围管理(scope management) 计划管理(plan management) 费用管理(cost management) 进度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项目沟通管理(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集成管理(integration management),项目范围的概念,项目的范围是指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产生该成果需要做的工作,既不欠缺也不多余。它是制定项目计划的基础 包括: 保证项目能按要求的范围完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范围核准 范围规划 范围定义 范围变更控制和范围核实,范围管理,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