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85741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教材(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社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公共需要,就是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 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 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 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 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 六、在生活水平进入发达状态后,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公共事务的类别: (1)社会政治事务即社会公共层面

2、上的政治事务,主要包括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等各项事务,具体表现为外交工作国防工作、公安工作、国家安全工作、司法行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等。 (2)社会经济事务,即社会公共层面上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事务,主要包括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的事务。 (3)狭义的社会事务,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的层次: (1)公共部门管理的所有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内容包括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层面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社会事务; (2)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主要是社会公共政治事务和狭义

3、的社会事务; (3)除经济、政治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 (2)非营利性。 (3)规模性。,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产品的

4、特征: (1)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办法排斥。 (2)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竞争性来说的。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有两层基本含义: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2)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社会总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

5、产品,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公共性,私人性,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的特点: (1)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1)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2)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3)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公共组织是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的而建立的特定的社会组织,公共性是其本质这就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

6、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的类型: 以公共组织是否拥有公共权力、拥有公共权力的大小及其权力的类型进行划分。 (1)政府组织。 (2)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非政府组织主要是非营利的院校、社区学校、医院、研究所、基金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 (3)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7、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 (1)强制性权力 (2)非强制性权力,公共权力的特征: (1)社会性 (2)政治性 (3)综合性 (4)约束性,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2)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3)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

8、性; (4)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公众为本原则。一、必须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二、必须以公众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理;三、以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 (2)服务原则。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一、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二、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外部管理;三、必须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中,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 (4)法治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1)实践抽象法 (2)实体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

9、)实验法,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 一、广泛性 二、复杂性 三、差异性,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 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为宏观公共事业 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微 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 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分为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和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10、和自然环境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体现:(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该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性质;二、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现状并能促其发展。 (2)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公共事业管理沿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发展方向发生作用时,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自然环境的发展起积极的推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带有管理环境之间,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

11、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这种相互作用围绕着需要提出和需要满足以及二者的循环往复而展开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要是确定公共事业管理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公共管理文化是指公共管理主体自身所具有的关于公共管理的思想、价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等。公共管理文化是公共事业管理的直接环境、微观环境。,公共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 (1)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2)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公众的政治文化: (1)政治意识形式 (2)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 (3)社会政治心理,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不同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1)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高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 (2)政治环境和

12、经济环境对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是间接的、迂回的、且相对小一些。,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1)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保守模式),基本特点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 (2)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发方式。 (3)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基本特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

13、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的而非间接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1)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2)主体意识 (3)政府能力 (4)社会发育程度,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提供。主要是纯公共产品,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2)市场提供。主要是准公共产品,如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

14、等,以及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 (3)混合提供。主要有教育、卫生、医疗、体育、出版、广播、文化等。,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间接管理,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对公共事业范围内公共事业产品这一特殊“市场”进行预测。 二、制定和分析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 三、制定有关公共事业的公共政策。 四、根据所确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针对机构内部运行和机构外部环境进行一系列旨在提高管理效能

15、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主要由高层次的政府组织承担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责。,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直接管理,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维护基层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秩序。一、对公共事业产品提供者的管理;二、对公共事业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三、对某些公共事业产品的价格进行监督管理。 (2)为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一个以政府组织为核心的有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参与的统一的多层次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管理环节与实施环节既

16、统一又分离、管理表现为服务并以服务实现管理的管理系统。,政府的基本属性阶级性和社会性,政府的基本职能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政府的基本职能的特征: 一、整体性 二、适应性 三、差异性 四、统一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一、提供公共产品 二、消除外部效应 三、调节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 四、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政务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政府基本属性和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具体表现,决定了作为公共组织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政府组织是处理特定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当然主体;政府的属性和历史发展决定了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1)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