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55345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宣讲材料(2020年8月整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鉴开中学法制教育宣讲材料: 法法 制制 教教 育育 教材分析: “防患于未然” 。由“认清犯罪危害” “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介绍 犯罪的危害和远离违法犯罪等内容。 第一目: “认清犯罪危害” 。 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 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 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 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 灾难。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 “加强自我防范

2、” 。 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 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 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 从小事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 其次, 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然后, 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 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纠正不良行为, 防患于未然。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 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 于未然。教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

3、展为违法犯罪, 学会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 教学难点 :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 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 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 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 法律、 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 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4、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 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 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 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 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 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 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第一目: “

5、认清犯罪危害” 1、组织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见教材第 97 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 导学生分析: 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 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 满足;贪图便宜; 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 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 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

6、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 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 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教师提问导入 教材第 98 页“小迪的案例” :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对。 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 它对家庭、 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

7、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 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 98 页“小迪的案例” (教师 朗读) 。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 (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 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4、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 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 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

8、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 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 快、占小便宜,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5、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98 页 “相关连接” 的内容: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 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 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 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 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

9、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 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呢? 第二目: “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同学们,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9 页的材料 “小 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 )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 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 “小时偷针,大时偷银” 、 “小洞

10、不补,大洞吃苦” ,俗话 也讲: “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 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 ,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 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 有关内容。 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

11、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 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 100 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 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 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 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 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行为表现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

12、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 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 “近朱则赤,近墨则 黑” , “小时偷针,大时偷银” ,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俗话也讲: “善不积不足 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 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 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 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2、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 100 页的“父亲给儿子信” , 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框题教学小结: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 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 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 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 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 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 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2017 年 3 月 2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